老子如何能到得泉州的?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司马迁《史记》一句“不知所终”,写完《道德经》一书,西出函谷后的老子,就不知道最后去了哪里?当我们在福建的泉州清源山,见到了刻于宋代的老君象,并言之凿凿的讲,老子当年曾经到过这里时,你又该作何想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存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的老君岩雕像,以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为原型,是宋代雕刻的。该造像高5.1米,厚7.2米,宽7.3米,占地面积为55平方米,系由一大整块天然的花岗岩石雕琢而成,是中国目前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造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该石像头戴风帽,额纹清晰,两眼平视,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苍髯飞动,脸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凭几,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能弹物。整个造像与清源山融为一体,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显空山幽谷、离绝尘世的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传,老子当年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最终由楚入闽,在清源山羽化登仙。老君岩的山门,曲尺型的上下两级平台,是阴阳太极八卦的变型图案,正前耸立的一方天然石头上镌刻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八个篆字。以盘根错节为窗饰挂落的石构山门,充满了山野气息,把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烘托得淋漓尽致,令人有进入物外仙境的快意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中国上古名人中,如果要问谁身上的未知最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说“老子”。也难怪,生活在春秋时期的老子,由于自身奇特的经历,加之后人对其语焉不详的绍介,从而使其身上一直闪耀着谜一般的光泽。比如说老子是楚国苦里人,据说比孔子还年长20多岁,本来有名有姓,姓李名耳,字聃,可却被后人竟改称为老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谜。有传说老子出生时,须发皆具的同时,而且俱白矣,故名老子。这显然又是一个不可思议。不过老子最大的未知,就是他老人家最终去了哪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那么,老子究竟是否来过福建的清源山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老子生活的年代说起。我们知道,老子的生活年代是周朝末年。在周朝那会儿,老子不过是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出去游历的交通工具不过是一匹牛而已。比如他到河南灵宝的函谷关时,就是骑着青牛去的。以同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14年,尚未走出如今的河南范围内,老子骑个青牛,是无论如何来不到几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清源山的。除非这头牛会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通不知刻立于何时的碑,除了让我们感到清源山的牛气之外,更是让我们不知所云。这里的老子究竟指什么?著书立说的《道德经》作者老子本人?现存清源山的老君岩雕像本身?还是清源山景区本身的牛逼?如果是前两者,大家也可以没有意义。如果是说清源山本身是天下第一。恐怕就会有很多人不服气。记得有这么一个段子,一个姓李的和一个姓刘的互相不服气。姓李的自我介绍说: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姓刘的听了以后,感到很不舒服,接着说:过芒砀、斩白蛇,高祖姓刘。眼看两个人要较起劲来,一旁的人说了这么两句话:鼠无大小皆称老,鳖虽千年终非龟。既批评了他们,又安抚了两位。于是皆大欢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至于景区刻立的这通碑,更是没有道理。我们尚且不论老子与孔子是否有过交集,即便有,也是和几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清源山没有关系的。《孔子问周礼于此碑》现存立于河南的洛阳,在几千里路之外的地方,发现了这些刻件,只让人感到多少有些风马牛而不相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