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黄子万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四大名楼最为出名。<div>  四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总称,包括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东烟台蓬莱阁。以上提法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邮电部发行“中国历代名楼”特种邮票所列;另一说法即山东烟台蓬莱阁应为山西永济鹳雀楼,由于鹳雀楼没有现存物,于是九十年代发行邮票时在全国十余座楼阁中选蓬莱阁顶替发行。</div><div> 关于四大名楼的最终定夺,两种说法均有权威资料佐证,无需本篇妄议,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蓬莱阁、鹳雀楼一并列入。四大名楼中最感遗憾的是江西滕王阁仅去过一次且资料略感不足(当时因时间关系只进门打了个卡),这几年一直想再去却始终未能出行,也只得作罢。</div> <h1><b>(一)黄鹤楼</b></h1><h3>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h3><div> (该图片源于网络)</div>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正面(西面)面对长江,楼顶“歇山顶”骑楼下两块博风板间悬挂大匾上书“黄鹤楼”三个字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的手迹。底层正面大门正上方的大匾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书写的“气吞云梦”四个字。 黄鹤楼背面(东面)楼顶悬挂大匾上书“楚天极目”四字,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所书。底层背面入口处的门匾上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书写的“簾卷乾坤”四个字。 黄鹤楼一楼前厅正面的厅壁上是一幅大型陶版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壁画高9米,宽6米,由756块彩色陶版镶嵌而成。画面分为天上、人间两部分。天上,仙人竹笛横吹、驾鹤腾飞;人间,众人载歌载舞,欢聚黄鹤楼前。楼前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四周有大片的白云缭绕,背后是滔滔江水。整幅画面呈现出欢乐、浪漫的意境。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精心创作,宜昌陶瓷厂烧制,展示了黄鹤楼的设计者为一楼大厅确定的艺术主题——“神话”。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br>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r>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r>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div> ——崔颢(唐代)</div> 二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历史”。厅内陈列着唐(上左)、宋(上右)、元(下左)、明(下右)、清及现代黄鹤楼的仿制模型。 清代黄鹤楼仿制模型 现代黄鹤楼模型 登上黄鹤楼,西眺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 东望千禧钟,国泰民安、吉祥如意。 历经千年的黄鹤楼如今已建成为黄鹤楼公园。2007年,黄鹤楼公园获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人民大众到武汉旅游观光的首选。主要景点包括黄鹤楼、白云阁、搁笔亭、千禧吉祥钟等,分布在东南西北四个景区。<div>  黄鹤楼公园东大门</div> <b>  岳飞亭</b>,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位于公园东区岳飞铜像前蛇山中部的山脊上,1983年被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b>  岳飞塑像</b>,民族英雄岳飞与黄鹤楼有着不解之缘,曾兼汉阳军(湖北汉阳)、德安府(湖北安陆)制置使,统军出征。由于军纪严明、士气高昂,部署运筹得当,岳家军在三个月内,迅速收复了襄、邓六州,有力地保卫了长江中游的安全,打开了川陕与朝廷交通道路。岳飞在鄂州期间,曾登临黄鹤楼北望中原,写下了著名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div>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div>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b>  岳飞功德坊,</b>石牌坊群中第五座为岳飞功德坊,四柱的下部有八个石狮作支柱。 <b>  搁笔亭</b>,搁笔亭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1984年在规划黄鹤楼园林文化景区时重建搁笔亭,坐南朝北,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亭中间置有石长条案,案上放有石墨砚和笔筒,并配四个石腰鼓凳。 <b>  崔颢题诗图</b>,位于公园南区,在黄鹤楼以东,与搁笔亭相对,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被称为题诗图。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该浮雕堪称黄鹤楼公园中诗、书、画、刻四绝雕刻珍品。 <b>  胜像宝塔</b>,公园西区景点。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84年迁入公园西大门入口处,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  黄鹤归来</b>,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裸露的岩石之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该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 <b>  千禧钟</b>,又名千年吉祥钟,位于黄鹤楼以东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是以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形,衍生、转化而成,此钟重21吨。 <b>  白云阁,</b>公园北区景点。在黄鹤楼以东,坐落在蛇山高观山山顶,阁高41.7米,比黄鹤楼仅低10米。白云阁地面一层为多功能展览厅,2~4层供观光之用。在体量上,白云阁仅次于黄鹤楼。 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拍摄的黄鹤楼 <h1><b>(二)岳阳楼</b></h1><h3>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h3><div> (下图片源于网络)</div>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顶楼正面匾额上书郭沫若题写“岳阳楼”三个大字。匾长5.12米、宽1.34米、重250公斤,由7块金丝楠木制作,堪称“三湘第一匾”。<div><br></div> 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范仲淹作记的“岳阳楼记”,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流传千古,也使得岳阳楼能够名扬天下。<br>  《岳阳楼记》雕屏由12块紫檀木组成,是张照手书《岳阳楼记》真迹,主楼的镇楼之宝。 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 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游览观赏岳阳楼,除了登楼遥望思古,其独特建筑构造也非常值得一看。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楼顶形式也非常独特,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这种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形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很独特的。 二层精美的走廊 飞檐、斗拱的结构复杂、工艺精美、令人惊叹。 登上岳阳楼眺望八百里洞庭,忆古追今,思绪万千。 岳阳楼所在的洞庭湖畔巴陵广场。 巴陵广场高高耸立的巨型雕塑“后羿斩巴蛇”,用神话传说(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诠释了岳阳城其“巴陵”称呼的来源。 <b>  岳阳楼景区大门</b>,大门上方匾额上“巴陵胜状”四个字是清代乾隆皇帝的第一任书法老师张照所写,两边的对联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b>五朝楼观</b>,进入景区,迎面而来的“五朝楼观”使人为之一振。“五朝楼观”以青铜微缩铸造的形式,重现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风格各异的岳阳楼,五楼为水蜿蜒环绕,巍楼倚碧水,动静结合,刚柔并济。 各楼均参照相关朝代建筑上的建筑符号而建,全部采用H78黄铜铸造。 唐代岳阳楼 宋代岳阳楼 元代岳阳楼 明代岳阳楼 清代岳阳楼 网上下载的“五朝楼观”图 <b>  双公祠</b>,在五朝楼观的北侧,岳阳楼以南155米处,为纪念滕子京、范仲淹两位先贤而建的纪念性建筑。 <b>范仲淹和滕子京两位先贤的铜像</b>。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给范仲淹寄去一封《求记书》和一幅《洞庭秋晚图》,恳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br> 滕子京(990年﹣1047年)名宗谅,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庆历四年(1044年)春,被贬任岳州知州(今湖南岳阳一带),以国事为重,勤政为民,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通和桥、重修岳阳楼等,受到百姓称赞。 <b>  新碑廊</b>,呈北斗七星状,全长240米,分四个碑区,领袖碑区、古代名家碑区、现代名家碑区、岳阳楼记碑区。 <b>  三醉亭</b>,位于岳阳楼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仙梅亭相对应,因传说中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 <b>  仙梅亭</b>,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的小亭;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 <b>  小乔墓</b>,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小乔铜像 岳阳楼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石结构牌坊。上部如意斗拱,琉璃瓦顶,青石横楣。中间石柱上均刻有楹联,左边牌坊为“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为清代大书法家张照所撰,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书。 右为“闲云野鹤自来往,沅芷澧兰无古今”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撰,当代大书法家李铎所书。 <h1><b>(三)滕王阁</b></h1><h3>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h3> 滕王阁景区大门,匾额上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题字“雄州雾列”,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走入内院见到的滕王阁。 阁前是一个大的广场 滕王阁景区全貌(该图及以下图片均为网上下载)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 一级高台之上为二级高台(城墙台座),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div>  滕王阁主阁的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div> 滕王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一层内置有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 第二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长20余米。 滕王阁第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也是阁中一个重要层次。 中厅屏壁有丙烯壁画《临川梦》一幅,取材于汤显祖在滕王阁排演《牡丹亭》的故事。 <div>  第四层主要体现“地灵”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丙烯壁现《地灵图》。</div><div> 第五层为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四块金匾,内容出自《滕王阁序》。</div><div> 第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览层。其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div> 滕王阁夜景全图 <h1><b>(四)蓬莱阁</b></h1><h3> 蓬莱阁,位于山东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h3> <b>  蓬莱阁建筑群</b>,蓬莱阁是由白云宫、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主体建筑、弥陀寺等几组不同的祠庙殿堂、楼阁、亭坊组成的建筑体,统称为蓬莱阁,总占地面积32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60平方米。 <b>  主体建筑“蓬莱阁”</b>(正面图)。蓬莱阁主体建筑在蓬莱阁建筑群后部居中,阁高15米,坐北朝南,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重檐八角,阁上四周环以朱赤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阁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阁西侧有避风亭,又名海市;阁东侧建有卧碑亭和苏公祠;苏公祠东有宾日楼、普照楼和观澜亭;阁后有仙人桥,传为八仙过海处;阁东侧前部为白云宫,主体建筑是三清殿;三清殿东为吕祖殿,弥陀寺在南部山下,为独立建筑。 二层中央塑有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情节创作的“八仙醉酒”组塑。 阁楼内琳琅满目的画像 主体建筑背面(图片源于网络) 西耳房 <b>宾日楼</b>,亦称望日楼,可观八面景致,纳八面来风,是观赏海上日出的地方,有“日出扶桑”之景。 <b>  普照楼</b>,又名灯楼,位于蓬莱阁东北角,旧为夜间行船导航用的标灯,新建的横山航标灯塔启用后,该灯楼导航功能已消失。<br> 1982年,蓬莱阁作为“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的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阁景区大门 <b>  东炮台观景台</b>,是远观蓬莱阁建筑群的最佳位置。 东炮台内侧是蓬莱水城 遇到晴天,在蓬莱水城上可清晰的看到“八仙过海景区”。 水城口架有天桥,连接东炮台与蓬莱阁主建筑群 <b>  丹崖仙境牌楼</b>,三间四柱三楼悬山瓦顶,坊额上镌“丹崖仙境”四字,与环境融合在一起。这座牌坊是蓬莱阁的标志性建筑,由董必武于1964年题写。蓬莱有这样的说法,过了此牌坊就真正的进入仙境了。 <b>天后宫</b>,过了丹崖仙境就是天后宫,四进院落,中轴式布局,内有钟鼓二楼、戏楼、前后殿等,皆为庙宇式建筑,主祀女性海神林默 天后宫内的<b>戏楼</b>,位于一进院落正中,庙宇式二层楼阁建筑,木石结构。每值正月十六天后宫庙会,人们在戏楼上献演俚俗戏剧、歌舞,给天后娘娘祝寿。 从天后宫出来继续上行是“海天一色刻石”观景台,这里可观景、可小憩、继续上行就是蓬莱阁。 蓬莱阁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有太平楼、戚继光塑像等景点。太平楼位于平浪台中部,坐北朝南,双层结构,门上方悬有“太平楼”匾额,为书法家乃正所书,门两侧明柱上阴刻楹联:“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州”。戚继光塑像位于太平楼南侧,1987年为纪念戚继光逝世400周年而建,水泥质地,高4米,表现戚继光身着戎装,挺胸昂首而立,按剑俯瞰水城的雄姿。 <h1><b>(五)鹳雀楼</b></h1><h3>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山西永济蒲州古城西郊外的黄河岸畔。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登鹳雀楼》使其名扬天下声播四海,为黄河流域的标志性建筑。</h3><h3>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大约在公元557-581年,由北周大将军宇文护建造,最初为一座军事戍楼,历唐经宋存世约七百余年,于元朝初年毁于战火,直到1997年得以第一次重修,2002年9月正式对游人开放。</h3> <b>  鹳雀园门殿</b>,座南面北,是一座风格显著的仿唐过殿,形制古朴,稳健而大气。鹳雀园匾牌悬挂当顶,三个瘦金体大字,骨劲苍健,是启功先生手迹。 穿过门殿,眼前一片豁然,一座石桥跨越一汪碧水即鹳影湖,<b>  鹳影湖</b>是人工开凿的小湖,东西两翼呈鹳鸟展翅的形状,千古名楼即是以它来命名的。 跨过石桥鹳雀楼映入眼帘 鹳雀楼前的<b>盛唐广场</b>,是唐代风格的门殿、迎宾广场、鹳影湖的延续,也是对唐代诗楼鹳雀楼的继续铺垫。 重建的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外观3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3.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在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 <b>鹳雀楼顶部</b>,琉璃瓦屋脊,两边各有一硕大鸱吻对称相向,宝顶居中。 鹳雀楼侧影 ‌ 鹳雀楼一层北门,匾额“文萃李唐”和 前廊楹柱蓝底金字对联:“凌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樓”由书法协会主席沈鹏题写。<br> 鹳雀楼内共分六层,每层都划分有不同的主题。 一层主题是“<b>千古绝唱”,</b>展示与王之涣和《登鹳雀楼》相关的内容‌。<div> 大厅迎面是占满西墙幅长18米的主体硬木彩塑新篇巨制《中都蒲坂繁盛图》,它表现的是盛唐时期蒲州城的繁荣景象。由于玻璃反光,局部拍摄效果不好。</div> 永济,古称蒲坂,远在唐宋时期,蒲州曾两设中都,与洛阳、长安齐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发源地的中心。画面设计以唐玄宗东巡蒲坂为主要情节,千余名精心塑造烧制的陶瓷彩绘人物个个生动有致,以雕刻和小木制作技艺营造的800余间楼堂馆舍和以彩扎灯艺制作的琼楼花灯、垂柳碧桃皆精美逼真,堪称镇楼之宝。 壁画宇文护“筑楼戍边”,介绍了鹳雀楼的由来和历史沿革 二层主题是“<b>源远流长”</b>,主要介绍了与运城有关的历史文化。通过塑像以及雕塑的形式展现,其中“女娲补天”是最大的亮点,女娲高举七彩石,要把天的窟窿补上。 三层主题为“<b>亘古文明”</b>,用大幅的场景塑像,再现了运城历史上的四大支柱产业——盐业、冶铁、酿酒、养蚕。<div> 灌制铁牛——古代冶铁工艺</div> 买卖兴旺——盐业 四层主题为“<b>黄土风韵”</b>,主要展示了运城的名人字画,以及各级领导视察旅游的照片记载。<div> (备注:该景区今年10月将其主题更名为“<b>鉴古察今</b>”,通过声光电高科技3D影像技术融合,将鹳雀楼的来龙去脉、沧桑变迁展现于游客眼前。</div> 五层展示主题是“<b>风雅诗书</b>”,游客在本层能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验永济作为“诗歌之都”的魅力所在。 “登鹳雀楼”歌谱 登上第六层,展示主题为“<b>极目千里</b>”,这是最能表达王之涣诗意的地方,步步登高,更上层楼,到得顶层,极目眺望,果然白日落山,果然黄河东流,果然登高望远,果然目穷千里! 楼前的台阶和<b>盛唐广场</b>,呈轴线对称和棋盘式布局。 远处的黄河,奔流入海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div>  诗人王之涣旷世之作流传千古</div><div> (下图源于网络)</div> 谢谢观看!部分图片及文字源于网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