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liujm</p><p class="ql-block">美篇号:8177496</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纪念上海市朝阳农场成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50周年征文(6)》</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两张昔日农友团总支集体照(作者:李祝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疫情期间,按防疫抗疫要求各社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因要适应疫情下新的生活,一些人群居住在家里,重新调理生活节奏,将平时没有空做的喜欢爱好拿出来作为休闲娱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祝卿近期在朝阳农场知青联谊会会议上发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爱好很简单就是把以前的旧照片整理一番,归归类,无形中看见两张已经微黄褪色的老照片,触景生情瞬间将我的思绪带到了那个年代,那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岁月。这两张照片摄于1977年9月30日,在上海拍摄集体照算得上最有名气的“中国”照相馆,坐落在上海南京西路214号,左边是当时上海最大电影院,赫赫有名的大光明电影院,右边是老上海都知道的人民饭店,马路对面人民公园,它的历史人人皆知,这地段称得是上海的中心,黄金地段的黄金中心也不算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上海朝阳农场基建队随着新进的职工中团员人数的增加场部团委要求将原团支部组建成立团总支。新成立的团总支决定利用那年的国庆节放假期间,到市区照相馆拍摄一张基建队全体共青团员集体照,以作为这一届团总支纪念。经过大家讨论,首选是南京东路393号王开照相馆,团总支会议一致委托那时的团总支副书记邵美琴同志利用休假期间先前往上海联系照相馆具体事务。没几天回音来了,王开拍摄婚礼照是专业,拍摄集体照还是数中国照相馆,最后决定在中国照相馆拍集体照,按要求将通知发放全体团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朝阳农场基建队团总支集体照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9月30日下午二点上海朝阳农场基建队共青团员们准时来到南京西路中国照相馆,记得当时接待我们是一位和蔼可亲戴着眼镜五十开外照相师傅,一看就感觉是有经验照相师傅,我们把拍照要求向他述说,他看了在场团员后笑眯眯地说;这么多团员拍张集体照是可以的,拍摄结果不能保证每个人脸部清楚,容易模糊,效果不好就起不到你们留做纪念意义要求了。我建议在场团员分二批拍照,这样既能保证每人脸部清楚,也能完美符合你们的要求纪念意义。我们听取了摄影师老师傅意见,根据自己所在班组先后顺序排好队,女团员坐在前面,男团员站在后面,准备拍照。实话说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拍照真的很少,在照相馆拍集体照少之又少,哪有遇见那个场面,面对镜头许多人表情都有点胆却羞涩,照相师傅一再启发大家照相时放松,特关照看着镜头露出微笑,还幽默地说前排女团员个个如鲜花,又年轻又漂亮。当照相时各补光灯灯光全部打开后,光线普照每个人脸上时,在场团员还是难免在相机镜头前显露稍许紧张,可想而知拍出来的成像,人人又紧张又严肃的可爱的稚嫩脸庞。就这样真实记录那个年代的两张照片展现了,后期照相馆师傅还在照片上配了字,为了配字由于照片的尺寸原因,将拍摄照相馆的名字也去除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十年代初随着上海各农场知青的迅速加入,为了农场的发展需要,那时流行着一句话,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艰苦奋斗向大海要田,向大地要粮。农场管理有点像部队军事化一样,同劳动、同生活、同学习,有困难大家一起帮助,有矛盾时集体解决,在这氛围中的集体生活,真是应了一句老话,越是艰苦越是见真情,相互珍惜,无形中把农友的感情提升,彼此心连心相连,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40年后的某一天,基建队几位热心、有组织号召能力的同事开始逐步组织大家聚餐和外出旅游,有次旅游相聚时,不知哪位有心同事,拿出这张二集体照片让大家看看年轻时风采,许多人争先恐后在照片中寻找自己,站在哪个位置,还认得出自己吗?七言八舌、好不热闹,忽然听到一声尖叫,“这张照片中怎么没有我,我也是团员,不对的”,在大家启发下,这位团员慢慢地回忆,想起来了,当年因农场因工作需要留下来加班,没有参加那次团总支组织生活活动,这位农友轻轻地叹惜了一声,唉,错过一次有纪念意义的青年时代集体照留影,终身难以弥补。有几位农友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这次拍摄集体照而一脸懊丧,嘴里不断一个劲地念叨,我怎么会不在,到哪里去了,可惜啊!错过人生一次美好拍摄集体照片机会。最高兴的要数看见照片中有自己又年轻又漂亮,心里乐滋滋说不出的高兴。大家在评论那时的年轻羞涩,不约而同地说,现在看看人生最好的作品就是自己,哪怕无人欣赏,自我欣赏也是幸福满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二张集体照片与45年前看见心情不一样,含义不同、感情不同、体会也不同,这不是简单的二张旧照片,是二张非常珍贵、有纪念价值的老照片,它让人们留下美好回忆的同时,也是一个体现自我价值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朝阳农场基建队团总支集体照之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忆是张旧照片,有点褪色,但是永远抹不去的是那一年,那一件事,难忘的记忆把我们带入每一个当时特定的一个一个熟悉境地,那每一张照片也都代表着一段特殊的故事;无论是渴望爱情或重返故里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恳切地描绘着人类内心的深刻情感,直入心坎,让我们永远记在美好的从前,纯真的年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场农友有缘走不散,无缘求不来,我们永远不会走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