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玉壶冰</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193531061</b></p><p class="ql-block"><b>文/原创</b></p><p class="ql-block"><b>图/网络(感谢作者)</b></p> <p class="ql-block"> 午后,冬日的阳光正好,漫步在阳光下,浑身暖暖的。想起小时候,每到冬季,晴好的日子,我的曾祖母们聚在一起打牌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曾祖父弟兄四个,曾祖父是老大。相应的,我也就有了一个曾祖母和三个堂曾祖母。我的曾祖母们都很长寿,个个都是八十好几的高龄寿终正寝的。</p> <p class="ql-block"> 我的曾祖母是旧时大户人家的姑娘,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知礼守规,年轻时候,样样来得。上了年纪后得了青光眼,导致双目失明。我记事时,她已是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成天说话都一套一套的,很有智慧的样子。那时生活条件很差,一大家子老老少少18口,只有她一个人享有吃好面馍(小麦面馒头)的特殊待遇。如果没有好面馍吃,她是会敲着拐棍骂人的。既然眼睛看不见,我的曾祖母从不与其他几个曾祖母聚在一起打牌。更多的时候,是找个向阳的墙根,和三曾祖母唠嗑,晒太阳。在我上小学时,曾祖母去世了。记得那时爷爷都已经退休了。葬礼办了好几天,每天熙熙攘攘的好多人。</p> <p class="ql-block"> 二曾祖母,据母亲讲是二曾祖父娶的第三任妻子。二曾祖父所娶的前两任妻子,都因病去世了。我就好奇地问母亲,别人家娶一个媳妇儿都困难,他怎么能娶了一个又一个?母亲说,你们王家那时是王守户,有钱。怪不得。这个二曾祖母会拾小孩儿(接生),母亲说我还是她拾的呢。二曾祖母口才好,人麻利,性格也比较强势,从我记事起,她就和二曾祖父带着她们的大孙子单独住在一个院子里,不和唯一的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好像是我上初中时她去世的。</p> <p class="ql-block"> 三曾祖母一辈子只生了一个女儿。我的三爷过继给了她和三曾祖父。但不幸的是,她自己生的女儿和过继的儿子都不长寿。三爷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她生的那个女儿,我喊姑奶奶的,也是很早就去世了。太多的苦痛把三曾祖母打磨成了一个坚毅,善良的老人。她信基督教,每个礼拜天到邻村的教堂做礼拜。记得小时候,哥哥经常赶着个黑色的老牛拉的车,送三曾祖母去做礼拜。三曾祖母视力不是很好,看远一点的地方,喜欢用手在额头上搭个凉棚。她很喜欢我和哥哥,我们去她家玩,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我们吃。</p> <p class="ql-block"> 四曾祖母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据母亲说颇有本事。看上去就很精明能干。对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很宠溺她小儿子家唯一的孩子。她的小儿媳先后生过好几个孩子,但都夭折了,只活下来了一个男孩子,四曾祖母对她这个孙子宠爱得无以复加。记得小时候炸玉米花儿,她那么大年龄了,为了给孙子炸玉米花儿,能端着玉米站在全是小孩子的队伍里,排上半天的队。可惜她最宠爱的这个孙子,18岁那年离家出走,一去不回,她到临终也没能再见上一面。</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曾祖母,血缘更远一点,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的丈夫,我的那个曾祖父,有一个在我们村流传了几代人的梗。话说那个曾祖父迎娶曾祖母的第一年,过年去曾祖母家走亲戚,作为新女婿,曾祖母的娘家按老家当时的礼节和规矩在饭前摆上了果碟(把点心摆在盘子里),我那个曾祖父上去就去夹芋头酥(也就是大金枣,体型比较大的一种点心),那么大个点心,半天夹不起来,当时是我三曾祖父给他赶车去的,看到那种情况,就在桌子底下用脚踢了踢他的脚,意思让他换个小点儿的点心夹。谁知,他把筷子一放,用手捧着吃了起来。回来的路上,我三曾祖父说,栓,那芋头酥那么大,不好夹,我踢踢你让你夹个小点的吃,你咋捧着吃起来了。他说,你一踢我,我当是你让我捧着吃呢!这个梗,都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们村还流传甚广呢。从这件事推测,这个曾祖父可能脑子不大灵光。</p> <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些曾祖母们,个个都是小脚,走起路来颤巍巍的。一到冬天,除了我的曾祖母眼睛看不到,其他几个经常聚在一起打牌。记得他们打的牌是一种又窄又长形状的牌,好像也有一饼二饼啥的,不知道是不是相当于现在的麻将。他们打牌也有输赢,赢的是五分钱的硬币,装在火柴盒里。记得过年的时候,我四曾祖母给她的孙女一火柴盒硬币做压岁钱,当时还挺羡慕呢。</p><p class="ql-block"> 我的曾祖母们,先后一个一个都仙去了,天堂里,不知他们还会不会聚在一起,打牌聊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