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粮票往事(二)

庄 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国粮票顾名思义就是在全国各省市都能使用的粮票。它与地方粮票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使用的地域差别,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即全国粮票是带食用油的,每10斤全国粮票含一两食用油。在粮站用粮证开出全国粮票时,即按这个比例扣掉粮证上的食用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那个年代粮食供应紧张,购买所有用粮食制做的食品,除要付钱外,还要付粮票,如一斤饼干要八两粮票,一斤点心要六两粮票,一斤月饼要四两粮票。到饭店和单位食堂吃饭也要收粮票,一碗米饭要四两粮票,一个馒头要二两粮票。因此,每个城镇家庭平时都要备一些粮票,以方便购买一些粮食食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为粮票弟弟挨了打。</b><span style="font-size:20px;">粮票如此重要,一旦丢了便是很闹心的大事,其心痛程度甚至超过丢钱。记得在我还未上学时,一天我和弟弟在家外边的胡同里玩耍。一位邻居阿姨急匆匆跑过来,问我们:捡到粮票没?我的五斤粮票丢了!我的二弟小时候很讨嫌嘴又欠,随口就接话茬说:我捡着了。人家忙问:在哪?快给我。二弟随口又说:放家里了。我一直和二弟在一起玩,哪有这个事?我忙说:别听他胡说,没捡着粮票。邻居阿姨此时正急得团团转,又听二弟说的有鼻子有眼,就以为真是我们捡到了。于是,拽着我俩就到我家里,向我的父母讨要。二弟顺嘴胡说的事,家里根本没有,父母亲当然拿不出来,但再三解释人家就是半信半疑。费了不少口舌,才将邻居阿姨打发走,父亲气得将五岁的二弟狠狠地揍了一顿。</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用上了全国粮票。</b><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6年夏秋,“文革”期间的“大串联”活动开始了,全国各大中院校的学生们纷纷成立起各种“红卫兵”组织,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间开展了“大串联”活动。我当时刚念完高小,正准备考中学,因“文革”而停学在家。看到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们都戴上了红卫兵袖章,参加了“大串联”,去北京、上海等地,免费乘车,免费住宿,我们几个同学也跃跃欲试。后来,记不清是哪位同学用一枚毛主席像章,换来一张有着5个人名的沈阳86中学的串联介绍信,于是我们5个男同学冒名顶替踏上了“大串联”的征途。临行前,家里给我揣了10块钱和10斤全国粮票。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在外地使用粮票吃饭、购买食品。这一年我刚满13周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办理去北京的车票十分困难,我们去了大连。在大连,前两天,先去了大连海运学院抄大字报,接着,去了大连黑石礁看海,还去了大连老虎滩公园等地游玩。逗留了约一周时间后,因时至初冬,气候转凉,为添加衣物,我们乘车回到了沈阳家中,结束了“串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离开大连之前,当地的红卫兵接待站,为了表示对“革命大串联”的支持,竟然为我们每人发放了5块钱和5斤粮票。当然,名义上是借给我们的,让写了借条。但当时红卫兵来自全国各地,登记的地址、所携带的介绍信真假难辩,鱼目混珠、南郭先生不乏其人。过后怎么还?如何催要?说到底,不过是形势和大环境所迫,一种变相赠送而已。 (未完待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撰 文:</b><span style="font-size:20px;">庄 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 片:</b><span style="font-size:20px;">庄 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谢谢您的到访和阅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