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汽轮机厂知青下乡的青春往事(井邱是您的第二故乡)

乡草堂

<p class="ql-block">  事情发生在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号,那时新中国诞生才二十多年,祖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摧残,正在疗伤时期,我们的工业相当落后,城市的青年就业吃穿都是相当困难,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号召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那里有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落户到农村,扎根农村闹革命,很有必要,那个时候讲的是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走的是社会主义康庄大道。</p><p class="ql-block"> 这批人,有的刚满二十岁,有的还不满二十岁,因为教育改革取消了高考,高中毕业后城市的工作岗位很难落实,口粮问题也极度困难,这些人听从党的召唤,走出学校,年龄较小的还没来得及读高中,初中毕业就卷入了下乡的潮流。分配到了诸城县,孟疃公社井邱村,井邱村有五个村大队,当时条件好的村是:一,三,五村大队,就这样青岛汽轮机场的知青被分配到了这三个村参加劳动,吃住由大队负责安排。</p><p class="ql-block"> 青岛汽轮机厂组织了毕业知识青年,由厂里领导,亲自带队用解放牌卡车,一路颠簸,那时的公路是用河沙铺垫的路面,护送到了诸城县,通过县里分配到了孟疃公社井邱村。</p><p class="ql-block"> 谁家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二十岁左右,娇嫩的身体和思维根本还不成熟的时候,正在成长期,就离开父母离开了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参加农业劳动,那可都是体力活,风里来雨里去,穿不暖,吃不饱,整天跟泥土打交道,可想而知,谁不心疼?家长怎么能放下心去,也有些家长心一狠,脚一跺,“去吧,到大风大浪里锻炼,在广阔天地里成长“,将自己的孩子送上汽车,临分别时,其实不敢回头,也不敢再说一些分别不舍的话语,因为那分别的一刻,早就泪流满面了,还有的家长甚至泣不成声了。有的家长实在放心不下,跟随着卡车将自己的骨肉送到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知青下乡是革命潮流,必须服从。分手时看起来表现的都是高高兴兴,其实内心五味杂陈,她们分别时的难舍难分,泪水早就将衣襟湿透,只是偷偷的流泪,默默的承受着分别的痛苦罢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住三村知青有十七人,后来又增加一人共十八人,她们的班长是:牛洪民同学,村领导由张建林负责协调知青组的一切事情。</p><p class="ql-block"> 牛洪民,小伙长的特别帅气,学识渊博,说话水平和管理方面有智慧,有能力,他被分配到了第一生产队。在参加劳动的同时,还要负责这十几个人的起居,生活,日常琐碎等事务管理。也是一个有爱心能团结的小伙。</p><p class="ql-block"> 牛洪民在知青点,做出了积极贡献,每个知青刚插队时的劳累,灰心丧气,思想波动,都影响着这个团队,包括日常吃住中发生矛盾等,都需要他去关心,爱护,还要做思想工作。在这个知青点发挥着积极的领导作用。</p><p class="ql-block"> 王洪均, 最后一批下乡,就她一个人,分配到村的一个女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泼辣秀气开朗,脸蛋嫩嫩的,到了农村感觉什么也是新鲜的,好玩的天性还没有去掉,有点娃娃气,对农村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但是非常上阵,非常阳光的女孩,用她坚韧不拔的毅力,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本应该是在父母跟前撒娇的时候,如果是她的父母在身边,说什么也不可能让她去干那些脏活累活。就算家务活也是难为她。她姐姐在一村插队,她不甘心落后,积极报名参加了下乡,追随姐姐,可惜被分配到了三村,没能跟姐姐在一起,就这样开始了她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王春良,帅气,灵活,善良,乐于助人。在第四生产队,他当时也就不满二十岁,他的社交能力和突出表现,得到了村领导的赞赏,从生产队分配到了村木业组工作,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推进了村集体木业的发展,同时也摆脱了烈日下的农活,起码是在室内做工。也学到了一些打造农具的木工知识。</p><p class="ql-block"> 张慧芳,天姿聪颖,有一个聪明爱学习的头脑,像她名字一样秀气,聪慧,芬芳,由于对农村医疗工作的热爱,没多久就分配在村卫生室上班,当上了赤脚医生,她的勤快,和对业务的刻苦钻研,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p><p class="ql-block"> 李敏,文静尔雅,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大家闺秀的举止,苗条的身材,卫生,勤快,在知青点,默默的付出,下乡插队真是有点屈才。</p><p class="ql-block"> 马顺兰,韩传兰,刘秀华,刘玉琴,没有人会喊她们的名字,只有大小之分,“大兰“,“小兰“,“大刘“,“小刘“。与村民和谐相处,与同学和蔼可亲。从称呼上就感觉到了乡亲们对她们的亲近感,得到了村民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王悦丛,俊俏,文质彬彬,胡文信,高大威猛,特别能吃苦,他们两个刚插队就在生产队加入了手推车队伍,任务是将村庄里的土杂肥,猪圈肥,用手推车,推送到大田里,一支车袢搭在脖颈上。用一对肩膀将挂在车把上的车袢用力前推,身体与地面形成四十五度角,车子才能在大田里前行。这时候脖颈上基本上有条毛巾垫着脖颈的皮肤,也好方便用毛巾擦去满头的汗水。胡文信的脚上磨出了水泡,挑破后继续推小车,这是他们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岁月。</p><p class="ql-block"> 王悦丛当时是兄妹两人同时来井邱插队的,不巧的是没能在一个知青点,她的妹妹插队在五村。兄妹同时下乡,在当时那个家庭状况,是什么力量做出这样的决定?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心里又是咋想?在决定前,母亲是否晚上能睡得着,是否有很多不舍?母亲是否偷偷流泪,只有她自己知道。</p><p class="ql-block"> 董建华,董桂琴,亲姐妹两个,与王悦丛兄妹不同的是,姐妹俩幸运,都在一个知青点,大家对两人的称呼是“小董,大董“,姐妹双双一头秀发,稳重大方的女孩,是不折不扣的服从者,董建华提前在诸城印刷厂就业,随后在诸城结婚安家,没能返城。</p><p class="ql-block"> 薛惠萍,娇小可爱的身材,有着一副公主的身板,也铺下身子当了一回农民,印象里就是(朝阳沟)里的银环。</p><p class="ql-block"> 吴连义,段传吉,郝凌胜,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农村默默的摸爬滚打,任劳任怨,赢得了领导与村民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班锡广,他的梦想是参军,下乡前因年龄限制没能实现,插队后锻炼了心身,更加增强了意志,踊跃报名,终于实现了梦想,从知青点到部队去,保卫祖国,保卫边疆。</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城市里认识五谷杂粮最年轻的一批人。也是懂得农业生产基本要素常识的一批人,懂得吃苦,相互帮助的一批人。</p><p class="ql-block"> 由于政策变化,取消了知青扎根农村闹革命的口号,自一九七五年六月二日开始,一九七七年就陆续返城,到一九七八年六月十日知青王春良,王洪均两个最后返城,他们是坚守知青点到最后的两个人。随即知青点撤销,知青下乡插队从此画上了句号,结束了上山下乡运动。</p><p class="ql-block"> 她们是城市人,吃过农村人的苦。受过农村人的罪。经历过风吹雨打,经历过日晒雨淋,她们懂得人间疾苦,懂得相互帮助,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成长。壮大………</p><p class="ql-block"> 在知青点,每一个知青。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用汗水浇灌了田野,泪水洗刷了心灵,收获了珍贵人生。书写了一段辉煌历程。</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岁月</p><p class="ql-block">——写给青岛汽轮机厂下乡插队知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跨出校门童声未改</p><p class="ql-block">就被上山下乡的潮流洗刷</p><p class="ql-block">在惊涛骇浪里旋转</p><p class="ql-block">和同学抱团顶着风吹雨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像土蜂与蜜蜂</p><p class="ql-block">相互安慰让惊恐的心静下</p><p class="ql-block">将命运交给时代</p><p class="ql-block">落得个金身还是泥菩萨没人回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城市颠簸去了乡下</p><p class="ql-block">在村部安了一个家</p><p class="ql-block">迎着朝霞下地</p><p class="ql-block">迎着寒风扛过犁铧</p><p class="ql-block">顶着烈日锄禾</p><p class="ql-block">顶着星星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娇嫩的皮肤披着无情日月</p><p class="ql-block">幼稚的脸撰写着飞舞风沙</p><p class="ql-block">累了病了跟谁诉苦</p><p class="ql-block">又能跟谁说说知心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远离父母只能鸿信传书</p><p class="ql-block">用泪水写满信笺</p><p class="ql-block">还说不要将我牵挂</p><p class="ql-block">在那个艰苦岁月里还能说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繁星那么多</p><p class="ql-block">乾坤那么大</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土地总是无情</p><p class="ql-block">迫使你将汗水在广袤土地上挥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抚平了心灵上的创伤</p><p class="ql-block">让毅力坚强不断的壮大</p><p class="ql-block">经历了风霜雨雪</p><p class="ql-block">狂风暴雨的日子里不再害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体镀上了一层黄土</p><p class="ql-block">头顶长满了锦色庄稼</p><p class="ql-block">手上攥着厚厚的老茧</p><p class="ql-block">脚下踩着薄薄的泥巴</p><p class="ql-block">练就了一身技艺</p><p class="ql-block">再苦再难不在话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的选择没有对错</p><p class="ql-block">后人去评,爱说啥说啥</p><p class="ql-block">与农村结缘,若干年后</p><p class="ql-block">在城市里定能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的兄弟姐妹——青岛知青。你们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在广阔天地里成长,用汗水书写了历史,用灵魂篆刻出了时代辉煌。值得学习,值得褒奖!给后人留下了美好的精神食粮!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撰:张臣堂,山东诸城,与知青有缘一起参加过一年劳动,因年代久远,文章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还望知青兄弟姐妹提出批评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