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妖精、妖怪与魔

奔放的林黛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里有很多妖,他们都很有理想和追求,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想和唐僧喜结连理,或想要替代唐僧拜见佛祖修成正果......一个个的想法很多,欲望超凡脱俗,却自身能力素质不打硬,结果就是,一众女妖错付了柔情,众妖大多命丧黄泉或被上级组织带走劳改收编。</p><p class="ql-block"> 西游记中的妖怪繁多,但仔细研究他们的名号,就发现了不同端倪。比如黄袍怪、多目怪、黑风怪......称之为怪,蜘蛛精、玉兔精、蝎子精......,称之为精,那么何为怪,何为精?</p><p class="ql-block"> 要搞清楚什么是怪,什么是精,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妖。《左传》里说“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意思是:天违背时令就是灾害,而地违背自然规律就是妖异。我们经常说“说事出有异必有妖。所谓妖,也就是泛指一切出现变异行为的自然物。</p><p class="ql-block"> 妖又分为两个分支,修练之后更像人形的,或者说行为更像人的,被称为妖精;修炼之后更接近本性的,或者说行为更接近本性的,被成为妖怪。比如:蜘蛛精,老鼠精、玉兔精、狐狸精,他们看上去更像人,而且都是美人,行为和人没有大的区别,懂得人的行为,他们给人的感觉都像人,所以从人的视角来看,他们看上去不奇怪,所以为“精”。</p><p class="ql-block"> 那些长相和行为不太像人的就是“怪”,比如黄袍怪,他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木狼下凡,虽然他也是妖精,但还是保留了狼的本性。他去宝象国认亲,受到国王的款待,结果多灌了几碗黄汤就露出了本性,一口下去咬死了一个宫女。他的本性不像人。再比如说,蜘蛛精的那个大哥,多目怪,他的胸口两肋之下长了千只眼睛,这显然不是人所能之及,所以也被称为怪。</p><p class="ql-block">​ 说完了妖、怪、精,其实还有一个字值得研究,那就是“魔”。魔这个字原本其实写作“摩”,指的是“摩罗”,本义是扰乱和阻碍,传说释迦摩尼成佛之后,魔王曾对他进行各种阻挠,想要阻碍他成为佛,魔王就被称为摩罗。“摩罗”这个词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觉得“摩”这个字不够可怕,于是把下面换成为“鬼”字。于是“魔”这个概念就产生了。所谓“魔”指的是一切与正道相对立的事物,一个人偏离正道就叫做“走火入魔”。还有一句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在《西游记》里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既然魔和道是对立的,那么那些敢于公开和所谓正道叫板的妖怪就被称为“魔”。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前曾经有过六个结义兄弟。其中打头的三个分别是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一看名号就知道和天庭不对付。在金庸小说里也有类似的说法,比如《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和《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都被称为“魔教”,正是因为他们和所谓的“名门正派”不对付。</p><p class="ql-block"> 总之一句话:物有反常必有妖,妖中似人者为精,不似人者为怪,与正道相抗衡者为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