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贺敏学被问为何不写回忆录,贺敏学:历史是人死后才写的

【湖湘之子】

<p class="ql-block">  1979年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曾询问有关部门:“现在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不多了,还有哪些人?”</p><p class="ql-block">有关部门一个一个报上来,当讲到福建的贺敏学时,胡耀邦说:“像贺老这样的人,全国没有几个了,起码得增补他为全国政协常委嘛!”</p><p class="ql-block">同时,这次增补的全国政协委员中,还有多年不曾出现在大众眼前的贺子珍,兄妹俩在政协会议上成为了热门人物。</p><p class="ql-block">“我就是我,这里没有国舅”</p><p class="ql-block">贺敏学、贺子珍和贺怡,在大革命时期大放异彩,江西永新县几乎无一不知道他们的大名,他们被称为“永新三贺”、“贺氏三兄妹”。</p><p class="ql-block">贺敏学是家中长子,从小被父亲寄予厚望,幼年时,父亲总是愿意花钱给他请私塾先生,却不肯让妹妹们读书。因此,他是家中第一个接触到革命思想的人,之后他还将两个妹妹也带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1927年永新暴动后,贺敏学和妹妹贺子珍上了井冈山,与袁文才、王佐组建了赣西农民自卫军,并遇到了秋收起义后的毛泽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出现,让贺敏学对革命产生了新的希望,他见妹妹钟情毛泽东,便做主将妹妹嫁了过去。</p><p class="ql-block">但随着毛泽东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一些指战员在得知他的背景后,私下里难免议论纷纷:“听说和参谋长是老井冈,两个妹妹,一个是毛主席的夫人,一个是毛主席胞弟的夫人。”“妹妹是主席夫人,贺参谋长不就成了国舅?”</p><p class="ql-block">贺敏学从没想过沾妹妹、妹夫的光,也从没想过当其他人眼中的特殊人物,所以在听到这些闲言碎语时,他非常生气地表明:“你们可以叫我贺敏学同志,也可以叫我贺参谋长,我只是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这里没有国舅。”</p><p class="ql-block">除了同事们,贺敏学对自己与毛主席的关系,连妻子也不透露半句。</p><p class="ql-block">他和新四军女战士李立英从恋爱到结婚,从未提及家世。后来李立英在别人口无意听到真相,当丈夫回来后她便去证实,贺敏学很不在意地说:“讲这些有意思吗?”</p><p class="ql-block">李立英知道丈夫的脾气,这才没有追问下去。此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凡是丈夫不愿意讲的事,她一字不提。就算建国后很多年,很少人知道贺敏学与毛主席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直到贺敏学在政协会议上成了热门人物,人们了解到,他不仅是贺子珍的胞兄,还是一个本来也很具传奇性的名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9年,贺敏学当选为福建省纪委第四书记,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纪检工作中倾注了巨大的心血。</p><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贺敏学和一些同志到广东参观,为了方便大家买东西,当地政府为每人换了一些港币,分到手里不过几十元。但贺敏学说什么也不要,并说:“随便拿公家的钱,这不是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贺敏学从不利用职权给别人托关系找工作。有次,永新老家的一位亲戚在贺敏学家中一住就是数月,贺敏学就是不开口介绍工作。</p><p class="ql-block">李立英实在看不下去了,向贺敏学说情说:“把他介绍去建筑工地挖土吧!”贺敏学说:“那好哇,我们家的院子不是倒了一堵墙嘛,让他先去干。”</p><p class="ql-block">结果这位亲戚刚干两天就喊累,贺敏学趁机说:“看来你不是干这行的,你还是回去吧!”</p><p class="ql-block">除了一些想要利用关系得到特殊照顾的人,贺敏学还是非常喜欢老家的人的。</p><p class="ql-block">对找上家门来的人,贺敏学都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要有人登门,他哪怕正在午睡,也要立刻起身会见。</p><p class="ql-block">“历史是人死后才写的”</p><p class="ql-block">在常人眼中,大丈夫四海为家,对家乡的热爱早就淡薄了。其实,他们也热爱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的人和物,因为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存在家乡印记的血液。</p><p class="ql-block">贺敏学自然也想念家乡,可自从工作之后,李立英就再也没见他回去过。</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贺敏学被安排在福建工作。福建与江西毗邻,李立英主动提及回江西的事,但贺敏学说:“有些事,看了心里难过,过两年再说吧!”</p><p class="ql-block">李立英虽然不知道什么事会让丈夫难过,但看着丈夫坚决的态度,也就没有吱声。一直到贺子珍去世,贺敏学才决定趁着身体尚好之际,完成回乡的夙愿。</p><p class="ql-block">贺敏学这次回乡带上了女儿、女婿和外甥,他规定谁也不许声张,他要悄悄地回去。</p><p class="ql-block">贺敏学的第一站来到了吉安,这里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妹妹贺怡魂归之处。他专门到贺怡的墓地祭奠,送了花圈,放了鞭炮。他伫立在妹妹墓前很久,任凭热泪在脸上横流。</p><p class="ql-block">他回乡的第二站来到了赣州,他的父亲被安葬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第三站,他们重新上了井冈山。贺敏学专门看望了袁文才妻子谢梅香,还向她赠送了礼物。</p><p class="ql-block">故地重游的最终站,当然是他的家乡永新。</p><p class="ql-block">少小离家老大回,如今,在黄竹岭贺家的宅基地上,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房屋了,乡亲们已经把这里改成了稻田,只有那田埂上残存的两堵矮墙,依稀能看到当年的痕迹。</p><p class="ql-block">回乡的日子唤起了贺敏学不少记忆,他记得父母亲开设过茶馆,母亲温吐秀提着一把铜壶给客人们添茶续水,父亲管理着账目,他和妹妹们一放学便在茶馆中玩耍。</p><p class="ql-block">贺敏学告诉孩子们:“贺家的生活比较宽裕,家中有田有地,城里有店铺,吃穿不用愁,我们却还是选择了革命的道路,从此背井离乡、家破人亡。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自讨苦吃,但我们的自讨苦吃,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每到一处,贺敏学就会向孩子们讲起革命的斗争历史,小女婿见他对历史如此熟悉,便问他为何不肯写回忆录,贺敏学道:“历史,历史,人死后才写的。”</p><p class="ql-block">贺敏学终其一生探寻革命的真理,他行事低调、从不张扬,更不认为自己的功绩值得后人传颂,所以一直不肯写回忆录。</p><p class="ql-block">重游故乡后,贺敏学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他因吃不消工作的强度,身体渐渐垮了下去,但他依然坚持工作。</p><p class="ql-block">1987年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会议,大家都劝他别去了,他却发了脾气,说:“就是进八宝山,我也要去,这个会我一定要参加。”结果就在会议途中,他肺部疼痛,发高烧被送进了医院。</p><p class="ql-block">得知自己得了癌症,贺敏学并没有多少心理负担,他自知逆转不了自然规律,所以乐观开朗,还想趁着能动弹,多为国家做贡献。</p><p class="ql-block">可就在1988年,贺敏学与世长辞,终年84岁。他临终前的唯一医嘱,就是希望妻子能将自己的骨灰安放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中,他向埋在那神圣革命开始的地方,与牺牲的革命战友们一起长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