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之子·弘一法师

依然俏丽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故居原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粮店街60号,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花园游廊环绕,雕梁画柱交辉,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宜人。为津门名人故居建筑中的一支奇葩。</p> <p class="ql-block">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政府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之后又对故居内部进行了装饰和布置,建立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故居纪念馆”,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坐西朝东,由“园林景区”和“故居”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进入纪念馆大门,就是“园林”景区,甬路左侧是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和池塘、池塘西端是一座四角凉亭。</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纪念亭‌</p><p class="ql-block">甬路右侧山坡上是“弘一大师纪念亭”,亭内有弘一法师身着僧袍的坐像一尊,坐像前是红色花岗岩镌刻的《弘一法师传略》碑。</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p><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p> <p class="ql-block">“进士第”横匾,为清朝重臣李鸿章所题写。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李世珍)为同治四年进士出身,在朝廷为官数年后,辞官经商,在天津经营盐业、钱庄生意,富甲一方。</p><p class="ql-block">这块牌匾记载了李氏家族曾经的显赫地位和富贵荣耀。</p> <p class="ql-block">桐达钱庄,受金融风潮影响,李家银号于1911年左右破产。它的兴衰成为早期天津金融业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河之子</span>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光绪六年(1880)生于天津。</p><p class="ql-block">李叔同即著名的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知名的佛教高僧。他出身书香世家,通古博今,曾东渡扶桑,专攻音乐和绘画,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并主演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名剧。后来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并南下福建泉州,穷其一生潜心钻研佛经戒律,终成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存朴堂,李家接待重要客人的场所。“存朴”表达了淳朴家风代代相传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后院的起居室,是李叔同早年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李叔同作品一律不准出境。</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中国近代艺术大师和佛学大师,多才多艺,学识精深。他将西方油画、话剧引入中国,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小杂志、是将图画用于广告宣传、使用裸体模特进行艺术教学、利用风琴进行音乐教育的第一人。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李叔同一生酷爱书法,出家以后,对书法研习不辍,老而弥笃,获得了巨大成就,后人称其字为“弘体”。</p> <p class="ql-block">1918~1942年,李叔同(弘一大师)在浙江、福建一带弘法。这片土地留下了他不凡的生命足迹。</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我们在福建旅游,多处都设有弘一法师纪念馆。</p><p class="ql-block">福建厦门鼓浪屿,弘一大师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开元寺,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清远山,晚晴廊</p> <p class="ql-block">福建泉州清远山,弘一法师舍利塔</p><p class="ql-block">七彩舍利子</p><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佛教律宗着名的高僧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晚晴室,是年63岁。</p><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的火化仪式是在承天寺举行的。拾灵骸时,当场拾到舍利子数颗。</p><p class="ql-block">这七彩的舍利子,佛教认为,一般人是没有的,它是修行的结晶,是功德圆满成正果的说明。舍利子分成两份,一半送往弘一法师出家的地方杭州虎跑定慧寺,一半安放在清源山。</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悲欢交集——弘一法师最后遗墨</p> <p class="ql-block">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p><p class="ql-block">洋书房位于全院中央,仿西洋建筑,五楼台阶,是李叔同读书、作画、刻石、撰文之所。</p> <p class="ql-block">中书房,早先是李叔同父亲李世珍的书房,后来李叔同和他的兄长李文熙在此学习。在这里,李叔同饱览儒学经典,挥写恣意汪洋诗文,沉浸于金石篆刻,琴棋书画乐趣中,为其日后在诸多艺术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故居不仅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青少年时代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对他后来的艺术和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居内展示了李叔同在诗词书法、金石篆刻、音乐、美术、话剧等多项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天津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重修弘一大师,李叔同故居碑记</p> <p class="ql-block">《送别》</p><p class="ql-block">近代 李叔同</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p><p class="ql-block">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p><p class="ql-block">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谢您的观看</b>🙏🙏🙏🌹🌹🌹</p><p class="ql-block"><b>图文编辑 依然俏丽</b></p><p class="ql-block"><b>影像资料 申/依然俏丽</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 79634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