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鲁海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讲的是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达西的爱情故事。一部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把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那个时代英国各个阶层之间的社会矛盾和态度揭示地淋漓尽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可百年之后,类似于著作中那些发人深省的故事,就像一部旧电影,时常在我们身边上映。这些司空见惯,比比皆是的故事让人思绪万千,感慨万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我想从个人的一段经历,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因为经历产生看法,基于某些看法而审视经历,在审视经历、梳理看法中,试图寻找一些对问题的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了“节约用眼”,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终于在今年七月份推开了京戏的一扇门,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这个努力的核心其实很简单就是如何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虚荣心,抹开脸、推开门、张开嘴。起初,我是想练练京胡,也买了把弦子。可是,一上手随即就放弃了。那就张开嘴唱吧,省眼也省脑子。半年了,没练出一个成熟的段子,只落下星星点点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悟之一,就是颠覆了历史上固有的或者当今依然存在的,那些对演艺圈的误解与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支业余京剧团队,包括演员和乐队在内大概四十多人的样子。四十多人,来自于全区各行各业,有做工的、种地的、开车的、办厂的,有老党员、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干部,显然是个“凑班子”,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六七十岁左右。无论年龄大小,职业如何,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酷爱京剧,所谓同道为友。虽然是个凑班子,却不乏德高望重、艺术精湛,闻名遐迩的鼓师、琴师、演员,那些高手的演奏、演唱水平完全可以与专业团队相媲美。当然也不乏像我这样刚刚踏入门槛的新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个团队就是一片小天地,天地无论大小都存在阴晴圆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队伍不大,来自“五湖四海”;业余组织,也有水平高低。其中免不了磕磕绊绊或者不愉快。但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一点毫无疑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尊重艺术。对艺术精益求精,严格要求。一个动作,一个唱词,一句念白,一句唱腔,一丝不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少演员一练就是几年,几十年,经风历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相互捧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艺术上讲原则,生活上讲风格。有的朋友早早地到达现场,和老伴一起收拾场地,打理卫生。许多朋友带病参加活动,大家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像兄弟,像姐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甘于奉献。乐器,道具,器械,音响都是自掏腰包。他们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他们和敬老院民一同就餐,一份白菜粉条,一个白面馒头。今年12月5日,大雪时节,零下7度低温,肖庄敬老院室外演出,大家毫不懈怠,毫无怨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送京戏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景点……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到京剧文化大餐,让更多的人了解京剧,热爱京剧,让京剧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茌平的文化繁荣,服务于文旅产业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学习和传承的是国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为名不为利。有人说是为了“玩”。不错,是为了玩!但是,他们玩出了水平,玩出了意义,玩出了情怀。他们把玩发挥到极致,把理想信念在演艺中升华,让初心和使命在舞台上闪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历史却把唱戏的打上三教九流之“下九流”的印记。京剧是国粹,是先进文化,宣传的是仁义道德,是文明进步,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八大样板戏,哪出不是精华,哪出不是彪炳史册?唱戏的人才辈出,曾经的梅兰芳,谭元寿,马连良,当今的童祥苓,耿其昌,李维康,数不胜数,哪一位不是如雷贯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儒佛道不是进入各级课堂,备受国内外推崇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修脚不是为了健康和舒服吗?剃头不是为了漂亮潇洒吗?他们靠劳动生存,凭本事吃饭何罪之有?比起那些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比起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君子不知强了多少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演艺界乱像横生,其他行业又任何呢?三尺讲台,绿色军营,达官显贵,佛堂道观?何方寻一片净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百姓说“哪里都有星星草,哪里都有牦牛墩。”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事物,不能让传统思想禁锢了自己的头脑。傲慢与偏见总会有的,何止对唱戏的。什么妇人之道,龙生龙凤生凤,什么自古以来兵匪一家,狗改不了吃屎、驴改不了拉磨……不都是偏见吗?历史给他们贴上了偏见的标签。我们讨论了偏见,傲慢自不必多说,傲慢与偏见本是一对孪生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议论,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管它呢,自己好好做就是了。</span></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部分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