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庙会与苞谷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廖国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赶庙会是这里的一种传统民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农历的新年、元宵、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随着时代变迁,庙会也由过去的宗教“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包含烧香祈祷、灯市、小吃、集市贸易、歌舞表演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p><p class="ql-block"> 昨天是农历的“大雪”节气,雨林源筑东北栏栅边的曼洒村又在赶庙会了,我有一个习惯,来了这方沃土,自然要了解这里的地方民俗。由于曼洒地处家的身边,于是携了老伴,越过栏栅奔曼洒中心佛寺赶庙会去了。遗憾的是,今天没有昨天气氛热闹,熙攘的集市少了许多人流,赶摆街上的小吃、民族服饰、地方特产倒是不少,来赶集市的傣族妇女戴头花,穿红着绿,民族服饰的腰间斜挎一个手绣的民族花布包,手腕上挎着竹提篮,篮兜里盛满了采购的物件,一大群穿行在人流中,在金色的庙寺映衬下特别显眼夺目。赶庙会,要去看佛寺才能窥探到地方民俗的真正意义。当我就要闯入“曼洒中心佛寺”的大门时,却被两个着“迷彩服”的青年人超着傣语拦截下来了,我诧异为何不让进去,叽里呱啦了一阵,达成的协议是拍些片片,做个宣传西双版纳村寨文化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村寨里的佛寺不是很大,里面挂满了彩旗,就似西藏地区的经幡一样,经幡下席地而坐的僧侣正忙碌着什么,近前看多数都是在折叠那些小票,估计是前来上香换祭品的钞票吧。我围着金碧辉煌的庙寺转了一大圈,又脱了鞋进庙堂里礼拜了一下,可能是村寨庙堂又遇赶庙会的原因,殿堂里很乱,席地的草席垫铺上堆积着许多生活杂物,几个僧人聚集在一起,将一大堆小钞票展平又叠聚成捆,小票里多数是一元面值的人民纸币,估计是这些天来祭祀礼佛时捐的“善款”吧。正待起劲时,那个着“迷彩服”的小青年来请我,说是采访时间该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心欠欠的离开中心佛寺,顺小集一路欣赏那些逆光下的古榕树和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们,特别是那一株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还在榕树下的“兴顺酒坊”访谈了云南最受欢迎的苞谷酒。苞谷酒入口软绵,清甜滑顺,喝上一口,让人心心念念的。苞谷酒的制作过程是先将玉米煮熟加酒曲,然后发酵一两个月,让玉米的糖分转化为酒精,经蒸馏提取出烈酒,再装瓦罐或土坛中窖藏一段时间,窖藏越长口感越醇厚。</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西双版纳地区乃一个佛教圣地,所有的村寨都在要地赐巨资建造寺庙佛堂,小男孩们少年时就入庙堂学习佛学,故而僧人众多,民风淳朴,民众善良。酒是僧人的口中忌讳,苞谷酒也与僧人无关,是它清香、醇厚、柔和、甘甜的四种口味,充分洋溢着版纳人民热情好客的特殊情感吧!</p><p class="ql-block"> 酒坊里的粮食酒纯正,酒香飘散在空气中,庙会也近尾声,集市上的买卖结束了,那些着傣民族服装的玉女们也都回她们的傣家竹楼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稿:廖国山</p><p class="ql-block">视频:国 山</p><p class="ql-block">美篇:山水间作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