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米元</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35543033</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儿子出生时的老院子,在2000年前动迁扒掉,旧址盖起一趟趟高耸的楼房,西临营口老街,北傍辽河岸边,市民休闲的辽河大广场,一目纵横,旧貌换了新颜。</p><p class="ql-block"> 每逢闲绕此地,40多年前熟悉的地段,还会让我情不自禁地向南望去,心头不免掠过一丝摸糊的老宅样子。</p><p class="ql-block"> 久违的记忆,曾经生活的环境,仍会留恋想起,房子“幸福商店”食堂改修成三户,我住的那间南北峡长,不足30平米,老破小地基下陷,夏季油烟异味又潮湿,外墙碳黑糙破,灰砖掉渣。</p><p class="ql-block"> 居者有其屋,老伴退伍军人、党员、家在外地,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分到。</p> <p class="ql-block"> 住在平房,更感知了邻里之间的情义无价,三户共用一扇走廊门,晚上大门一关就是一家人。同是百货公司职工,水龙头在我家,每天接水打唠闲聊,很快三个女主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刚生产的第二天,母乳可能不太赶口,还是另有他因,大半夜儿子吱哇乱叫,一墙之隔的焦姐正在哺乳期,她来到家里:“这孩子是饿了”,随即抱起儿子奶了起来,“有奶便是娘”,吃饱了宝贝很快睡着了。殷殷情意,这份跨越血缘的浓情母爱,今日想起还会令我感动温暖。</p><p class="ql-block"> 当年赶上生一个孩儿,可享受18个月的产假,儿子学会走步了,很快认识了大朋友残疾孩,侏儒症的小张军,他大大脑壳,9岁身高不足一米,一双大又亮的眼睛,萌萌的乖巧,很是可爱,手里拿个小木块,半个铁锯条,整天吱吱拉着,……可能遗传了他的父亲,莫非也想当个小木匠?</p><p class="ql-block"> 每天来到我家,和儿子一起嘻戏玩耍,我外出买菜带些小零食,送给懂事帮我带孩子的小张军。</p> <p class="ql-block"> 婆家是盘锦二界沟渔村,那个年代海产品不值几个钱,秋季二小叔送来焯好的大对虾,我都拿给张军吃,蛤蜊皮、虾皮常送给大家分享,那会儿的邻里关系,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这种邻里之爱我并不是个例,心善人美的许姨,家里一旦包饺子,就会送给张军,下屋住的赵大娘,更像个抱窝的老母鸡护崽子,遇到外院的孩子欺负小张军时,她会立码冲出去,少不了一顿喝斥。</p><p class="ql-block"> 张军父母都是残疾人,父亲口齿不清,母亲年轻漂亮但跛腿,按理说,同命相连更应该爱儿子,但却有悖常理,母亲一脸的嫌弃,溜光水滑的上街闲逛,从不带儿子。</p><p class="ql-block"> 听老邻讲,两口子上班,长年累月让孩子呆在没躺没卧的厨房,中午扔一口冷饭凉菜对付着,夏天乏困了,孩子倒在邻居的房山角睡觉。</p><p class="ql-block"> 这个画面看得我好心酸,悲催的张军,小小年纪没享受过母爱,没得到亲情呵护,可能就因为这对父母的没疼没爱,院里的人们都泛滥了同情心,更加怜悯这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 张军12岁那年上学了,一早上院里的老邻们都来看他,叮嘱一下,见他高高兴兴,和赵大娘的外孙子一同出了门。</p><p class="ql-block"> 中午,上学的孩子们都到家吃完了饭,怎么没见到小张军回来呢?许姨第一个坐不住了,她心急如焚地跑到胡同口,一门的往西张望着,我又去询问赵大娘的外孙子二胖,他也不知道情况,人们这回都慌了,二胖自告奋勇:“我去学校看看怎么回事”,不长时间俩人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问明原因,张军上厕所耽误了时间,他说下课时想去方便,同学们太多又拥挤,他生怕被撞倒,只能憋到中午放学时,才去的厕所,我和许姨猜测,自卑的张军,一定不愿让别人看见他撒尿。</p><p class="ql-block"> 学校离家这段路,要是正常孩子,连跑带跳,十几分钟就能到家,张军很少上街,要穿过一条横马路,腿短个子又小,一走一颠的躲车,对他来说都很难,自然没有速度。</p> <p class="ql-block"> 那年秋季的一天,上午快10点时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很快路面涨起了水,大人趟水都没到腿肚子上,到了中午雨停了,但水也没退去多少。</p><p class="ql-block"> 大伙又惦记起了小张军,寄挂孩子怎么回来?这水还不得没了脖,赵大娘说:“我早上听了天气预报,告诉了外孙子二胖,如果下雨你就背着张军一块回来”,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很快胡同口走来了二胖,他背着笑咪咪的张军, “虎毒不食子”,这样的天气,张军的爸妈竟然没有回来看一下孩子,太冷血麻目,太不配为人父母。</p><p class="ql-block"> 他们可能也知道,邻居都不会袖手旁观,但责任担当总该有吧!不怪许姨忿忿不平:“没有好良心,是想让张军自生自灭,下辈子投生一条狗,也不要到他家”。</p> <p class="ql-block"> 儿子5岁那年,公司为我家改善了住房条件,就要搬家上楼了,五年里和邻居建立了不少感情,高兴之余,心还有些不舍,人真是情感动物。</p><p class="ql-block"> 离开一年后,我去看了赵大娘,张军上学没有看到,但我相信有邻居们的关爱,也错不了。大娘说:你们两家搬走后,张军常去朱云家玩。朱爸爸对张军可好呢。</p><p class="ql-block"> 这个我知道,我们三家各屋的男主人,海滨商店的经理小朱,脾气好手又巧,又有同情心,我看他还给张军做个小木头手枪呢,教他折纸青蛙。</p><p class="ql-block"> 岁月长河落日圆,时光匆匆几十年,简陋的老房子留存在了记忆中,那些温馨的琐事,虽然平凡,却承载着我们那代人的情感和故事,与人为善,以爱人之心,会让每一个人变得真诚。</p><p class="ql-block"> 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合谐关系,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品德,社会文明的象征,往事走出了沧桑,让这份“温暖”在冬季里释放。</p> 文字/米元/图片/下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欢迎师友莅临指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