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此篇,配一首《遥远的呼唤》</b></p> <p class="ql-block">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源于爱人和朋友们在那里生活过多年,于是追寻他们生活的足迹成了我期待的目标,在2016年10月份,去了爱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以后,再去海南,去找寻652家属院成了我的愿望。</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5日,愿望达成。</p><p class="ql-block">牛师傅夫妇、桑姐、还有小青都曾经在海南州共和县生活过很多年,他们对那里很有感情,所以,此行,他们是我的向导和解说员。牛师傅说,核工业652,以前主要是找铀矿的,当年也算是保密单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全国的物资都很紧张,但他们652的供给还不错。</p><p class="ql-block">一路上,他们讲着在652的故事,小青说:听她父母讲过,以前652在新疆,后来又去了湖南,牛师傅的童年是在湖南度过的,后来又随父母来到了海南州共和县。共和县是小青的出生地,所以,海南州共和县成了他们的故乡。</p><p class="ql-block">1990年核工业652从海南州陆续撤离,搬迁至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安居于海晏路原苏家河湾处和人民公园的西南面。</p> <p class="ql-block">小青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在海南州共和县,她生活了近20年。小青说,到了西宁很不适应,她就是觉得海南好。海南,成了她嘴上时常提起、心里时常想念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我们驶进了海南州共和县。 </p> <p class="ql-block">这里去年我来过,那时候这座祥和塔还在收尾阶段,爱人不知道这里叫什么地方,小青说:她们小时候时常来这里玩,她们把这里叫幸福摊。</p> 幸福摊上幸福照。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祥和塔上可以看到共和县全貌。</p> <p class="ql-block">再一次走进县城。</p> <p class="ql-block">海南州中学,是牛师傅和桑姐的母校,小青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652子弟学校上的,在这里上了两年高中。故地重游,他们都很兴奋,想进去看看,门卫很理解我们的心情,但上课期间,我们进去真挺不合适,门卫师傅人很好,建议我们中午学生放学了再过去。</p> <p class="ql-block">看看校门口的海报。</p> <p class="ql-block">2017年的高考喜报。(<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今天是2024年12月8日,我把这篇写于2017年的日志搬进美篇里,又七年过去了,我想当年高考的那届孩子有的都成家生子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很兴奋,一路走,一路聊,我还一路拍。</p> <p class="ql-block">他们和我讲着民师(海南州民族师范学校)的故事。当年,民师是他们上学的必经之路,牛师傅说:那是70年代,他们时常会和民师的学生发生冲突,打架是家常便饭,用弹弓、用装着石头的书包,总之,那时候群殴事件时有发生,牛师傅很自豪,因为民师的学生打不过他们652的。</p><p class="ql-block">桑姐给我讲起了她们女生的故事,那时候她们班有三个女同学也要参战,还说自己会武功。那时候,放学以后,整条马路就是他们的天下......;</p><p class="ql-block">小青说,那时候穿着黑布高跟鞋,喇叭裤,还有军用皮带......</p><p class="ql-block">听着他们的故事,想起了80年代的我们,其实故事都差不多,只是地点不同。听他们讲过往,我也仿佛回到从前,仿佛看到一群少年你追我打,头破血流都在所不惜。</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当年的“民师”,现在是“海南州第一民族高级中学”</p> <p class="ql-block">站在门外拍一下院内。</p> <p class="ql-block">没一会儿,我们来到了652家属院大门口,值得庆幸的是,这里虽成了棚户区,但还没有拆。</p> <p class="ql-block">小青和牛师傅还有桑姐都很兴奋,虽然年龄相差10几岁,但这里是他们共同居住生活过的地方,受他们的影响,我也跟着激动着。王姐是嫁到这里的,生活的时间比他们短得多,只是每年过年过节会回到这里的婆家。</p> <p class="ql-block">牛师父很急切,走进曾经的家属院,要去寻找当年的家。</p> <p class="ql-block">30年了,这里虽然还有当年的影子,但房屋、院落已经不是当年的记忆,门前的拖布,敞开的大门,生活气息浓郁。</p> <p class="ql-block">牛师傅很有意思,走进别人家,就像走进自己家一样。在这里,我真的找到了年少时的感觉,因为很多人家大门是敞开着的,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感觉,敞开的房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主人知道我们的来历,很好客也很热情,我拍着整洁的家:屋中的烤箱,开着的电视,暖暖的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房屋都是当年652建的,结构没变,只是屋内的摆设和人物变了。</p> <p class="ql-block">主人家的这个东西挺吸引我,竹子做的,想起小时候家里的筷子笼。</p> <p class="ql-block">我们接着往里走,找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老房子都还在,只是多了院落,后添加的围墙,让这里成了胡同。</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人们真的很热情,很友好,她们看着我们,早已猜出我们曾经是这里的住户,因为每年都有故地重游的人走过她们的家门口。</p><p class="ql-block">打扰了她们许久,也不知道该叫她们一声姐还是妹子。</p> <p class="ql-block">走进主人的房间,小青她们终于看到了当年家的模样,那门框、那玻璃,当年就是这样的,房屋的结构一点没变,告诉我,一进屋里面摆的是高低床,和牛师傅家一样。</p> <p class="ql-block">小青讲起她家前面有一个水管,如今的主人讲着过去这里的模样,后来一对照,琢磨着离水管的距离,然后说,这间,应该就是小青曾经的家,我们都很高兴,误打误撞,居然回到了小青从前的家里,在这里有一家人生活的印记,里间那屋曾经是她父母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门框、门别,小时候的家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门楣上辟邪的圆镜。</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旱厕,多少人的记忆啊。</p> <p class="ql-block">老房依旧,那房梁、那红瓦和当年一模一样。只是再往前,成了死胡同。</p> <p class="ql-block">这个院子里,虽然大门依旧,但却没有牛师傅和桑姐的家,打问一下,原来出去这个院子往左,那里也是当年652的家属院。</p> <p class="ql-block">土路、老房——</p> <p class="ql-block">小黑水沟......</p> <p class="ql-block">电表、标语、广告</p> <p class="ql-block">红瓦上的烟囱。</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居民,和我们打声招呼。</p> 一直往前—— 找到点感觉。 讲着当年这里的样子。 <p class="ql-block">牛师傅轻车熟路,带着我们来到这里。</p> 我回头拍拍走过的地方。 <p class="ql-block">镜头拉近,拍拍没有走进的胡同。</p> <p class="ql-block">牛师傅终于找到了曾经的家。</p> 两口子站在家门口,我想,当年的生活场景会在他们脑海中不断闪现吧。 <p class="ql-block">这排老房基本上没有改变,只是没了当年的生活景象,没了炊烟袅袅;没了锅碗瓢盆交响曲;没了孩子们的打闹嬉戏;没了父母们高声的呵斥;也没了打沙包、踢毽子、打秋千、跳皮筋、滚铁环、弹玻璃球、打纸牌、跳方格、藏猫猫的无忧无虑的平常小日子.....</p><p class="ql-block">那些快乐的时光被埋在记忆深处,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忽然感觉小时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日子虽苦,但苦并快乐着。</p><p class="ql-block">她俩探头向里张望——</p> 最后的主人扔下一对沙发后人去屋空,沙发伴着老屋默默地靠着墙,就那样被岁月、尘埃侵蚀着。 门框、窗框、房梁述说着想当年。 <p class="ql-block">看见房梁上的绳头,想起我们小时候,把双股绳子搭在那一节节伸出的房梁上(<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我们小时候是圆木</span>),然后在绳子下面放上搓衣板,当成简易的秋千,或一个人站在搓衣板上悠,或一人坐在搓衣板中间<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一般坐着的是小女孩)</span>,两头各站一个小朋友(<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一般站着悠的是男孩</span>)用力悠得很高,那绳子时常会被磨断,摔得我们前仰后合。</p> <p class="ql-block">小青说:想当年,时常会翻窗也要出去玩儿。</p> <p class="ql-block">牛师傅依然能叫得出这里生活过的每一家。换个角度再记录一下他们曾经的家,也许,不远的将来,这里又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着......</p> 一起去找寻桑姐曾经的家—— 此行,真的很幸运,也很神奇,因为我们随便走进的地方,正好是她们曾经的家。桑姐很高兴,我也替她们高兴,因为这种回归的感觉真挺好。 <p class="ql-block">小青打问过了,出了这个门,往里走,可以到她们年少时经常玩的地方——小树林。</p><p class="ql-block">就要离开,桑姐看到这里的苦苦菜挺好,于是采几棵家乡的野菜。</p> 老房与新楼。 <p class="ql-block">还有这土夯墙。</p><p class="ql-block">定格生活的瞬间,手拿手机和念珠的藏族老人坐在原木上看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记录下这里的点滴,因为这里很有可能即将成为历史。城市要发展,棚户区要改造,在矛盾与纠结中,唯有多留下些影像资料才能记忆永存。</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小树林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我边走边听她们讲那过去的事情。</p> 曾经的小树已经长大,曾经的林子变成了菜地。 这段低矮的土夯墙还是当年的样子。 矮墙那头种着小葱,桑姐说:“咱们去买点葱吧,自己到地里拔”,说到我心坎里了,感受田园生活那是一份惬意的享受。 远处出现劳动的身影,我们打着招呼,过去买点刚出土的纯绿色蔬菜。 这里有好几只狗狗,那只最小的小宠物狗很可爱,跑这跑那的,围着我们打转示好,小青被小狗吸引着,我总觉得喜欢小动物的人更有爱心。 这里是恰卜恰鑫海蔬菜种植家庭农场。 这位帅哥太热情,帮我们挖几棵葱,桑姐想自己动手的愿望落空了。 不过,在地里拍张美照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位大妹子在地头忙碌着,蒜苗该丰收了,她把蒜苗都捆在一起,然后去县城批发。 去聊聊天。 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成片的蒜苗长在地里的样子。 <p class="ql-block">小伙子干活动作很麻利,没一会儿就起了很多蒜苗,我们以为蒜苗的根会变成大蒜,他说,他种的品种只是蒜苗,不会结成大蒜。</p> <p class="ql-block"> 牛师傅也去练练手,哎,比人家差远了。</p> 我们也赶快装出一副劳动的样子。 拔蒜苗啦 这个棚子有点意思,傍边还有几只小鸡。 原来人家的鸡窝是这个样子滴,感觉小鸡们挺幸福的。 王姐老早就看上了人家的大罗卜,请示后,过去拔一个,可惜拔萝卜的样子忘拍了。这个大罗卜真好,翠绿的叶子像盛开的花,大罗卜一看就有水灵灵的感觉,其实,让城镇里的人感受一下丰收和劳动的喜悦也能让蔬菜卖个好价。 离开家庭小农场,我们穿过一个小树林来到了这里。 一路走,一路聊,小青对这里太有感情,想当年可是把家周围的方圆几公里都转了个遍,说起这附近,如数家珍,告诉我,二毛就在这上面。 河道依旧,前面的桥也是当年的桥。 牛师傅老当益壮的永远在我们前面。 和我们说这里以前的样子,还说,曾经的652子弟学校也在这附近。 <p class="ql-block">我们绕了一圈,回到了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 特意拍拍公交站牌。</p> 这路线是真够长的,居然有43站,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天和路桥公司” <p class="ql-block">过了马路,回头再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去海南天河路桥里看看。</p> <p class="ql-block">牛师傅说,以前这里都属于652,如今,楼房取代了以前的平房,这里不再有80年代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一墙之隔两重天。</p><p class="ql-block">很喜欢追忆过往,也很渴望再见到过去生活的印记,我总想,过去的老房应该留下一部分,因为能见证几代人历经的艰辛。</p><p class="ql-block">但破旧终究会影响一座城市的发展和改变,当我真正走进这里,和这里的人们聊天时,我才能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是多么渴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更美好,他们希望棚户区改造后也能住上敞亮的楼房,不在去上那脏兮兮的旱厕。</p> <p class="ql-block">院内的自来水,让找到了儿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但想想,如果让我再回到七八十年代的居所,回到排队挑水的日子,我可能连想都不敢想了。</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不用挑水,从床到厕所只有几步距离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渴望再见从前生活的地方,不希望被拆,那只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那里的主人,我们几十年后重返,也只是找找当年的感觉罢了。</p><p class="ql-block">喜欢拍照、记录真好。</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可以用照片和文字让这种思念永存。</p> 王姐赶快洗洗大罗卜,还说呢,我们分着吃了,写到这里,我纳闷呢,箩卜呢?<br> 桑姐也过去找找当年的感觉。 离开652家属院,我们去对面原二毛家属院看看。 这里也是小青她们年少时时常出没的地方。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辉煌,现在的荒凉,牛师傅时常会惋惜和愤慨,原来多好的厂子啊,说完就完了。</p><p class="ql-block">总有那么一些为官者打着“人民的名义”,做着违背人民意愿的事情。</p> 曾经这里生活着很多人,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看着篮球场,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这里奔跑、跳跃、投篮。 小青说,这里是二毛的洗澡堂。 我很好奇,一个人走过去看看。 <p class="ql-block">那时候的浴室,如今荒如厕所。</p> 曾经为人们洗净污垢的地方,如今满是污垢。 小青说,这里的变化不大。<br> 二毛,即青海第二毛纺厂。 <p class="ql-block">牛师傅眼神真好,让我看“农业银行”那几个字,他说,当年就是这样的。隔着马路,我根本看不清那上面还有字,镜头拉近,果然是繁体的“農業银行”</p> 我们说着二毛,他们说这里原来是谁谁家开的铺子,可惜,小青她们也不知是何许人也。 进小店拍一下。 站台上方房顶的瓦片,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这一站,依旧叫做“二毛家属院”。 各种角度记录一下这里的样子。用照片将这里的建筑、车、人,定格在2017年7月5日这一天。 早已停工的二毛厂区。 <p class="ql-block">曾经机声隆隆,如今寂静萧条。</p> 那里是“被服车间” 只要是那个年代的经历者,都会对大喇叭记忆深刻。 大门紧闭,没能进去,在墙外拍拍我能看到的地方。 离开,发现了厂区内出现的人,他们的出现,成了寂静厂区内一道别样风景。 <p class="ql-block">记录日子,我已经不在只是用照片去记录,还会以视频的形式去再现我们去过的地方、说过的话、遇见好心的有缘人……</p><p class="ql-block">这次更不例外,当我导入视频时,我先看了一遍,随着小青、牛师傅、桑姐、王姐的解说,那些过去属于他们的日子,让我感知他们重返故里时激动的心情,那些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片段也感染着我,也将我带人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p> <p class="ql-block">编辑整理上传后,我又看了一遍,这是属于我们的纪录片。</p><p class="ql-block">把它呈献给曾经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生活和工作过的人们,如果你们有缘看到此篇,我想也会被带回从前……</p><p class="ql-block">从前的日子虽苦,但总会苦尽甘来,再回首,那些苦中作乐的日子居然那么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