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星

阿蛋

<p class="ql-block">诚如著名作家贾平凹言:“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阅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颂。”他是谁?他就是《平凡世界》的作者一一路遥。</p><p class="ql-block">他曾是一介农民,却成为中国的文坛明星,散发着璀璨的光芒。他的一生像一团照火在文坛上熊熊燃烧!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死!</p><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2日,路遥出生在陕北王家堡村沟渠里的王家,陕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人生活是贫穷的,但路遥很想上学,可他的父母太穷了,没法供他上学。路遥的父亲为了他能上学念书,把路遥过继给住在延川县的大哥。路遥的大伯没有孩子,此后路遥就成了他的孩子。</p><p class="ql-block">1958年新学期开学,九岁的路遥如愿进了学校念书。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阅读,常常穿梭于文化馆与新华书店这两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初中需要到城里去上,对于1963年陕北农村供一个孩子去城里上学是极其困难的事情。路遥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跨进了城里中学的大门。他执着地想要改变命运,为了上小学,进中学,他做了很多孩子无法做到的事。</p><p class="ql-block">1966年夏,路遥在陕西省初中升中专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考取西安石油化工学校。</p><p class="ql-block">然而,命运总是无情地捉弄着这个饱受饥饿折磨却又志向高远的农家小子。“文革”爆发了,路遥与大学失之交臂。后来路遥加入红卫兵组织,崭露头角,回乡后成为马家小学的民办教师。</p><p class="ql-block">1970年,路遥被抽到通讯组进行培训,这期间,他在《革命文化》上发表了《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这首诗歌也在《延安通讯》上发表。这是路遥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是他走向文学之路跨出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署名为路遥的作品是发表在延川县文化馆期刊《革命文化》的两首诗歌《车过南京桥》和《塞上柳》。他决心手握柔弱的文学之笔,向这个爱恨交加的世界发起文学进攻!路遥当时几乎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写过诗歌、歌词,也填过词,甚至会创作歌剧,近乎废寝忘食地读、写、改。他心中的文学种子在他的人生中扎根奋长。</p><p class="ql-block">1973年夏,全国大专院校恢复招生的消息传到延川县后,路遥动了上大学的念头。他决定到大学深造,提高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终于以好事多磨的方式,成为延安大学中文系73级中的一员。</p><p class="ql-block">路遥十分喜欢《创业史》中的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p><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中下旬,路遥以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分配到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的《陕西文艺》编辑部工作。1977年7月,《陕西文艺》恢复了《延河》原刊名。</p><p class="ql-block">1980年后,路遥渐渐深入中国文坛,首先短篇《姐姐》在《延河》杂志1981年第1期的“陕西青年作家专刊”发表。其次,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p><p class="ql-block">此后,路遥告别妻女,远赴延安地区的甘泉县,准备一鼓作气,创作反复酝酿、几易其稿的中篇小说《人生》。路遥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第3期头条位置发表。1982年秋,《人生》的魅力效应开始彰显出来。《中篇小说选刊》与《新华文摘》都全文刊载。随后,转入专业作家序列的路遥,又一头扎到《人生》创作的福地陕北甘泉县,去创作他的第四部中篇小说《黄叶在秋风中飘落》。</p><p class="ql-block">1984年3月中旬,《人生》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进一步确立了路遥在新时期中国文坛的地位。</p><p class="ql-block">路遥是位心性要强且格外理性的作家,他不愿躺在成绩簿上生活,他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那生命也将终结”。最终,路遥下定决心,决心排除万难,用尽自己的全部心血创作一部属于自己最高水平的长篇小说。</p><p class="ql-block">1985年金秋,路遥带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以及十几条香烟和两罐咖啡,一头扎到铜川矿务局所辖的陈家山煤矿医院,正式进行酝酿三年之久的长篇小说《走向大世界》第一部的创作攻坚阶段。</p><p class="ql-block">1988年1月27日,路遥在身体几乎虚脱的状况下,终于完成了第三部的初稿。至此,《平凡的世界》呱呱坠地了。</p><p class="ql-block">1991年元月,我国作家期待已久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到了终评阶段。“茅盾文学奖”是我国最高的文学奖,能获此殊荣,意味着能获得国家文学体制的表彰。中国作家大都有“茅奖”情结,路遥也不例外。他对“茅盾文学奖”有着深切的追求,渴望能得到文学界的一次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皇天不负有心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不仅获奖,而且票数排名第一。</p><p class="ql-block">可是,因为长期忘我的创作,路遥的身体每况愈下,进入1992年的路遥身体状况更坏了。1992年11月17日清晨8时20分,路遥的生命之弦彻底绷断,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时刻。他的灵魂离开了他挚爱着的平凡的世界与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回归到大地那里去了……</p><p class="ql-block">路遥的一生是短暂的,却是辉煌的,他像一颗璀璨的星照亮了中国文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