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学不停,教研不止,心中有“标”,教学有方。 2024年12月7日,王凯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相约线上,每周一次的案例式解读新课标活动如期开展。</p> <p class="ql-block"> 黄玲老师分享的主题是《从“度量本质”出发,理解“图形测量”的一致性》,黄老师聚焦图形测量一致性,深入剖析度量本质。从数学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图形测量中长度、面积、体积等度量的共通性与内在逻辑关联,揭示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通过实例与理论结合,老师们深刻领会了图形测量一致性的关键意义,加深了对数学度量领域的认知深度。</p> <p class="ql-block"> 丁雅梦老师以《项目式学习案例分享—四年级我也来称象跨学科项目案例》为主题从“项目背景、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展示、总结复盘”五大关键环节展开分享。本次活动以“曹冲称象”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理解质量单位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称出一个庞然大物的质量,感知“等量的等量相等”这一基本事实,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学生在聚焦主题且逐步深化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了动态的、丰富的过程,从学会数学知识转向会学数学、会用数学。</p> <p class="ql-block"> 陈娜老师以《案例式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为主题从空间观念的内涵、表现、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例展开分享。</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增加了“表达”“感知”等词语,反映出空间观念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操作,特别是在操作过程中的感知、想象与表达。几何图形的教学不是简单的得出特征要点,记住结论,而是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学习体验,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因此,陈娜老师在课例中设计了诸多环节,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当中,体会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董娜老师以平均数为例,从课程内容结构化的理解和案例解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对学科结构的价值、意义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提出"基本观念"( basic idea )的定义,他认为:"简单地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学科结构化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仅掌握个别知识。通过学科结构化,学生可以从内容之间的关联中体会其中的核心概念(或基本观念),并将这些核心概念在其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和强化。并认为任何学科中的知识都可引出结构。</p> <p class="ql-block">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通过这次新课标的研读,工作室的老师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教研方向,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编辑 : 陈 娜</p><p class="ql-block">校对 : 董 娜</p><p class="ql-block">审核 : 王 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