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老家报》(总第330期.复刊版)

《快乐老家报》编辑部

<p class="ql-block">《快乐老家报》★(总第330期.复刊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让平谷的《快乐老家报》</p><p class="ql-block"> 讲好平谷快乐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主编:刘建军</p><p class="ql-block">副主编:张海荣</p><p class="ql-block">顾问:平谷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春信</p><p class="ql-block"> 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蔡家班李金萍</p><p class="ql-block">校对:刘金香 李晓芹</p><p class="ql-block">编辑部(主编)电话:13552487547</p><p class="ql-block"> (副主编)电话:18601361025</p><p class="ql-block">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黑豆峪村佛山北街79号</p><p class="ql-block">★感谢广大读者关注、支持与转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导读:</p><p class="ql-block">《老家新闻》:</p><p class="ql-block">《快乐老家报》复刊</p><p class="ql-block">视频新闻《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蔡家班传承人李金萍收徒仪式隆重举行》</p><p class="ql-block">《老家文学》:</p><p class="ql-block">诗歌《父亲的手臂》,作者:刘朝东</p><p class="ql-block">散文《第一次走进县城》,作者:刘建军</p><p class="ql-block">长篇报告文学连载《一位盲人的鼓曲生涯》,作者:刘建军、刘金香 校对:张海荣、李晓芹</p><p class="ql-block">《老家文艺》:</p><p class="ql-block">视频京东大鼓《让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快乐老家》报复刊</p><p class="ql-block"> 北京平谷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王春信</p><p class="ql-block"> 《快乐老家报》由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黑豆峪村肢残人刘建军于2008年5月19日以奥运会为契机创办。2016年夏各庄镇夏各庄村张海荣任该报编辑,原平谷区党史办主任刘仕仲任校对,正式组建编辑部。义务办报十四载,编辑内容500多期,传播社会正能量,得到了平谷区政府、平谷区宣传部、平谷区残联及各地读者认可与支持!2022年6月因疫情原因停刊。 </p><p class="ql-block"> 近日创始人刘建军被蔡家班盲人李金萍老师呕心沥血传承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的精神深深感染,决定电子版《快乐老家报》重新复刊并壮大编辑部队伍。主编:刘建军,副主编:张海荣,顾问:王春信,李金萍,校对:刘金香、李晓芹。北京平谷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春信宣布:《快乐老家报》于2024年12月6日,在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蔡家班全体成员见证下正式复刊。</p><p class="ql-block"> 衷心希望《快乐老家报》肩负使命、与时俱进,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快速有效的宣传社会正能量。最后,祝《快乐老家报》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蔡家班李金萍</p><p class="ql-block"> 贺词</p><p class="ql-block"> 闻听《快乐老家报》主编肢残人刘建军义务办报14年,心中十分震撼。因疫情原因停刊于2022年。2024年12月6日又重新复刊。再次燃起传播精神文明建设之火,实属残疾人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祝《快乐老家报》永远长青、不负众望、脚踏实地的前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谷文联:区委政法委组织参观“首都物流高地”文艺作品展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小波参加活动。</p><p class="ql-block"> 12月6日,区委政法委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区文联举办的“首都物流高地”文艺作品展。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韩小波参加活动。党员干部纷纷表示,通过展览,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全面了解了首都物流高地的发展背景、建设历程和发展规划,深受鼓舞与震撼。作为政法干部,要鼓足干劲、勇于作为、敢于担当,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高大尚平谷”建设中去,展现政法干部新担当新作为。(转载《美丽平谷》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 视频新闻</p><p class="ql-block">平谷调大鼓鼓曲艺术蔡家班传承人李金萍收徒仪式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 ——老家文学——</p><p class="ql-block"> (清心一叶专栏)</p><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刘朝东,1966年10月2日出生于北京平谷区,笔名儿黑浪,男,汉族,中共党员,1988年高中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摩托车修理行业至今。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6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2000年参加鲁迅文学院创作班学习。著有诗集《歌声在窗外流动》、《站在月亮背后》、《抚摸爱情等》。报告文学《美的诱惑》被改编成舞台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手臂</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朝东</p><p class="ql-block">举着牛鞭。</p><p class="ql-block">抽打过晨曦中的露珠和夕阳里,围绕牛身体四周飞舞的牛虻。</p><p class="ql-block">那时父亲的手臂比举着露珠的草尖还嫩。</p><p class="ql-block">握枪的手曾经在锦州战役中给黑夜划出一道淌血的伤口。</p><p class="ql-block">曾在崎岖的山路上,用右手把湘西的土匪推下山涧。</p><p class="ql-block">而自己,那只捂着肚囊的左手臂,让小鹿路滴血。</p><p class="ql-block">曾左手握紧马缰,侧身驰骋在朝鲜战场九华里炮火封锁中。</p><p class="ql-block">缰绳像纸片一样被炸飞。</p><p class="ql-block">那匹马,那匹只剩3条腿奔跑着的战马。倒下瞬间嘶鸣着。</p><p class="ql-block">让更让整个战场失语。</p><p class="ql-block">那些硝烟像是卡在历史的肺管里。</p><p class="ql-block">让父亲以后的岁月咳嗽不止。</p><p class="ql-block">幼时抱我极少。</p><p class="ql-block">父亲健壮的手臂总是把我举过头顶。像栖息在大树枝上的小鸟。</p><p class="ql-block">小时的我就有了飞翔的冲动。</p><p class="ql-block">锄草耪地,</p><p class="ql-block">阳光把父亲和庄稼的影子重叠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手臂上淌下的汗水。</p><p class="ql-block">战马一样嘶叫着落在土地上,</p><p class="ql-block">像士兵静静的站成两排</p><p class="ql-block">如今,坐在写字台前,</p><p class="ql-block">捧着书本,像捧着父亲的手臂。</p><p class="ql-block">一页一页的看。</p><p class="ql-block">很用心,很仔细,却无法走进父亲的内心。</p> <p class="ql-block">(散文)</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走进县城</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建军</p><p class="ql-block"> 说起县城两个字眼儿,我不仅立刻浮现出第一次走进县城的记忆,且心里感觉到特别的亲切和温暖。</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黄松峪乡梨树沟村(那时叫梨树沟大队),单听“梨树沟”这名字,就断定是个地地道道的山区。小的时候,出出进进,睁眼闭眼除了大山就是大山。一条八里地山路从沟顶七拐八折通往沟底,再通向山外的远方。那时由于年龄小,只知道自己是平谷县黄松峪公社梨树沟大队人,只知道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是我心中的世界,对于平谷县县城什么模样?无从知晓。</p><p class="ql-block"> 十五岁那年去塔洼中学读书,实际上距我家仅六里地,但在我心里就是大世界,而不曾谋面的平谷县城在我心中幻想着是更大五彩斑斓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中学毕业后,由于我喜欢文学写作,曾几次给平谷文化馆创办的小报《平谷文艺》投稿。1985年深秋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文化馆牛皮纸装的信,信内容是获奖通知,告知我的一篇小小说获得国庆征文二等奖,让我几号几点到文化馆领奖。看到这个通知后高兴的我蹦了几蹦,心里那个美劲儿就别提了,因我终于要见到渴望已久的平谷县城了。两天后的早晨我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第一次走出大山,一路狂奔,在秋叶沙沙飘落中我看到了南独乐河、张辛庄、西沥津等大村庄。视野越走越宽敞,心里越走越亮堂。经过几次询问,终于找到了文化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文化馆在百货大楼(后拆除)附近一个大院子里,隶属平谷县文化文物局。在我要走进文化馆时,被警卫拦住问我干什么?我赶忙掏出获奖通知书说明来意后,那人不仅让我进去还热心的告诉我去第几排哪个房屋。这里的房子和我读中学时的房子一样,青砖红瓦,一排又一排,每个院子或过道都特别干净。当我走进屋里时一看也和中学教室一样,单人课桌并排着。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找到了课桌上刘建军的名字,桌上还放着七八本文学书籍和一本厚厚的新华词典。我边翻阅着词典心里边美美地猜想着这肯定是给我的奖品。这份奖品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获得,后被我保存了很多年,极其珍贵,因那时家里比较穷,除了课本再也没有其它课外书,以至于那本词典到最后被我翻烂,也就是这本词典在我以后写作的生涯中丰富了我的写作知识。这天上午文化馆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如何写小说和诗歌,让我受益匪浅。临近中午,我和老师握手告别,走进了百货大楼第一次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后去了长途汽车站第一次看到长长的公交车;临出县城时也看到了气派的盘峰宾馆。</p> <p class="ql-block">  在以后几十年的日子里到现在,由于写作的关系,听文学讲座、开会或采风活动等,我去县城的次数越来越多,同时也见证着2002年平谷县撤县设区后县城突飞猛进质的发展。文化馆也由原来的瓦房变成大楼耸立在人民公园旁。</p><p class="ql-block"> 如今,俯瞰平谷城面积之大、路面之宽、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车辆川流不息、夜晚流光溢彩处处彰显着繁华与繁荣,清澈的泃河依偎着富丽小城而不失宁静。且向着高大尚平谷迈进。</p><p class="ql-block">(原载平谷区大华山镇《桃乡视窗报》)</p> <p class="ql-block">(长篇报告文学连载1)</p><p class="ql-block"> 一位盲人的鼓曲生涯</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建军 刘淑香 </p><p class="ql-block"> 校对: 张海荣 李晓芹</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因十几岁时我就听过京东大鼓,听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熟悉了京东大鼓的曲牌韵味,且能悠闲自得哼上几句。而对于西河大鼓、乐亭大鼓,铁片大鼓、尤其平谷调大鼓有所耳闻,并未入心。直至四十年后,也就是2024年11月16日上午,我接到平谷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春信通知,前往大华山镇与人合练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后,走进另外一个屋子里,观看平谷调大鼓蔡家班师徒十一人的排练。我首次被她们十一人铿锵有力、振动山河一样的鼓点声感染了。尤其领唱的这位女人,别看她身材纤瘦,一手敲鼓,一手打着鸳鸯板特别有力度。虽然声音有些憨,但她的憨声穿透力极强,仿佛透过山川,直入云层,听起来特别舒服。尤其她那张边说边唱始终灿烂的笑脸,让我情不自禁的泪奔了。</p><p class="ql-block"> 给我泪奔的理由:之前,几次演出接触,知道她是一位盲人,彼此寒暄而过,并没有关注她。唯有这次,我才洞察出从她那张灿烂的笑脸,渲染出她眼盲而心灵闪动着常人无法比拟的明亮,时时刻刻在折射正义之光和骨子里浸满正能量之情怀。还有这天的晚上,她微信发给我《平谷调大鼓世代传》演唱视频后,从鼓词上我才真正了解到:京东大鼓、乐亭大鼓、铁片大鼓的前身就是从北京市平谷区的平谷调大鼓演绎而来。早在大清年间,平谷区马坊镇鼓书艺人蔡龙兴创始了平谷调大鼓,经过蔡林、蔡福顺、王宪章、蔡志远、蔡连元,去东北走关内关外代代相传,又经过后辈已是第八代弟子继承保留到今天。现且有不同姓氏,不同性别三十三位弟子让平谷调大鼓在平谷大地上传播、培植、开花,并辐射到北京、天津、河北兴隆、蓟州等地。</p><p class="ql-block"> 文化之灿烂辉煌,历史之悠久源于源远流长。平谷调大鼓曲牌艺术的传承历经沧桑,必有很多很多故事。我想知道,大家更想知道。</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寒意并未阻挡我激情澎湃的心。2024年11月16日上午,我走进了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令我刮目相看、惊叹不已、震撼我心的那位,会说唱平谷调大鼓传承人之一李金萍的家,开始了《一位盲人的鼓曲生涯》的采访。故事就从那个隆冬时节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一声啼哭讲起。</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李金萍演出近照)</p> <p class="ql-block"> (一)李金萍的欢乐童年</p><p class="ql-block"> 1966年农历3月17日夜,一声啼哭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公社古庆大队一农户家里传来。虽说是个女孩,但必定是第一胎,爷爷李玉清,奶奶李门李氏,父亲李振华,母亲卢素芬仍高兴极了。奶奶李门李氏,给自己的孙女起名叫李金萍, 。</p><p class="ql-block"> 四个月后里的一天上午,母亲在抱着李金萍晒太阳,忽然发现闺女明亮的双眼能直视太阳,赶忙喊正在屋里做饭的婆婆:</p><p class="ql-block">“妈、妈,您快出来。”</p><p class="ql-block">“啥事呀?啥事呀?你喊我。”</p><p class="ql-block"> 婆婆边问边来到儿媳身旁。儿媳一手指着闺女李金萍的双眼,告诉婆婆:“妈,咱们的眼睛看太阳都晃眼受不了,金萍能看太阳。“儿媳这么一说,婆婆不信就看着李金萍的双眼:“大孙女,大孙女,给奶奶看一下太阳。“果不其然,李金萍睁开双眼看着太阳直视了有七八秒钟。高兴的婆婆对着孙女说:“呦,大孙女真棒!真能耐,眼睛能看太阳哈。”</p><p class="ql-block"> 后来每逢奶奶抱着孙女出去晒太阳,看见邻居就给邻居炫耀李金萍双眼能看太阳的特异功能,心里沾沾自喜,总认为自己的孙女长大了是个奇女。</p><p class="ql-block"> 四年后,长大点的李金萍在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跑啊蹦啊地玩耍中,稍不注意她就跌倒在地上,这一现象被奶奶李门李氏发现并留心观察孙女的日常生活。一天傍晚,李金萍哭着被一个队上叫四叔的王志成抱着回了家,奶奶着急的问咋回事?原来李金萍在和小伙伴儿们玩捉迷藏,别的孩子都知道玩的地方有一口白薯井,都知道躲着、绕着跑过去,唯独李金萍是不知道还是咋地?在她奔跑寻找小伙伴儿时,径直的掉进了白薯井。好在白薯井不深,李金萍没有摔坏,被去地里干活回家的四叔听到哭声,用锄头给拉了上来。从这件事后,奶奶李门李氏不放心地让儿子儿媳带孙女去北京大医院检查。</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李金萍在家中为我们展示平谷调大鼓)</p> <p class="ql-block">  那时由于生产队农活忙,对待孙女眼睛的事情,儿子儿媳是一拖再拖,三个月过去了,奶奶着急了对儿子儿媳说:“你们不带我大孙女看看去,明天我自己带着去。”就这样在奶奶催促下,第二天一大早,奶奶、父亲、母亲带着李金萍奔赴二百多里地的北京同仁医院进行检查。</p><p class="ql-block"> 经过大夫检查后,确诊李金萍是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神经性眼球震颤病,是不治之症。这一不可想象的事实,面对意想不到的突然打击,如同晴天霹雳惊得他们三人都捂着自己的嘴偷偷的哭了。最后,奶奶李门李氏果断的嘱咐儿子儿媳:为了金萍的以后成长,咱回家后,关于眼睛的事不许和她说,不许对村里人说。</p><p class="ql-block"> 李金萍双眼被确诊后的痛永久地留在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心里。在回家的车里,李金萍问了奶奶又问母亲和父亲,他们三人都对她说:“带你来医院啊,就是给你正规检查一下,你的眼睛跟我们是一样的好。”这个善意谎言消除了李金萍的疑问,年幼的她也想起自己曾多次地想:自己的眼睛看到哪里都是模糊的,也许人的眼睛都这样,也许这个世界也是模糊的世界!又想奶奶、父亲母亲告诉她:自己的眼睛跟他们一样的好,也就恢复了往日的欢乐。</p><p class="ql-block"> 看着李金萍无忧的欢乐,时常刺激起奶奶、母亲的心痛。彼此还吵吵起来,母亲埋怨奶奶整天的在队上看见人就显摆让孙女看太阳啊!是太阳光把李金萍的眼睛给刺激坏的。奶奶想起李金萍出满月时,母亲抱着她回娘家挪窝(挪窝:民间风俗,意思挪挪窝对孩子平安),在回家的路上,因山路不好走,母亲不小心摔倒时,把李金萍摔了出去被摔坏的原因抱怨儿媳。为这事,她们二人相互抱怨埋怨好多年,直至看到李金萍能说唱大鼓书,能独立生活后,心里没有了牵挂才让抱怨埋怨逐渐消失。(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上图为作者刘建军,校对李晓芹采访鼓曲大师李金萍)</p> <p class="ql-block"> ——老家文艺——</p><p class="ql-block">京东大鼓《让座》</p><p class="ql-block">说唱:刘福胜</p><p class="ql-block">三弦伴奏:蔡全江、蔡翠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