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村微信群应该是建于2018年吧?由二十多岁的女驻村干部牵的头,属于“和美乡村——××村”系列。</p><p class="ql-block">刚建群时也挺热闹的,一小时甚至六、七十条发言。发红包抢红包、“麻将三缺一”“饭食过米?”“食茄西?”“食饱米?”……</p> <p class="ql-block">转折,始于我的院子。</p><p class="ql-block">院子经县新闻媒体报道后,村群开始冷淡起来;再出现在《金华日报》以后,村群渐渐沉寂,到后来经常两、三个月时间群里无任何声音。在某种意义上,我成了“害群”之马。</p> <p class="ql-block">确实,有些人希望出名,但对我来说,好像也并不需要这种“名气”。在记者采访时我就说:如果“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能够推广从而帮老百姓在庭院创建中省些钱,那是好事情。</p><p class="ql-block">“疫情”开始后不久,因某些原因我退出过村群。后来,有村民又拉我进群,据说,有些人就不高兴:他既然退群,又何必拉他回来?</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村群一直沉默着,似乎气氛很压抑,而我,莫名就有了一种负罪感。</p><p class="ql-block">但细究起来,许多不平事经常只是我一个人在“打抱不平”为村民发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其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才能明了。当年选择停笔不再写,只是因为看透了。</p><p class="ql-block">“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事物总有两面性,比如镇村干部,只要好学上进,和我这种网友称之为“眼光独到,文笔犀利,是个有故事的人”作伴,对提升自个的口力、笔力是大有益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