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曾在内蒙乌海日报担任美编,八年工作逐步锤炼成了绘画、摄影、书法、写作以及编辑的杂家,而且是“速战速决”的快手。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确保质量和数量,还必须不落俗套呈现最好水平。因为报纸就是引领潮流的刊物,绘图又是版面的眼,直观形象非常重要。几年的探索实践,掌握了一定技巧,期间画了很多题图插图刊头尾花以及小品版画、装饰画之类。那时没有电脑,都是徒手绘制,文字直接写上去,大都是黑白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灰调的处理也是利用网纹纸剪拼而成。虽然画幅不大,但难度是有的。如题图插图要熟悉原文,再构思出一致的故事场景,然后就是确定用何种手法去表现。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一气呵成,审核通过后就马上下版了。那时制</span>出的版是锌版、塑脂版,与现在的胶板不能同日而语。直至发展到了胶板电子版,图片才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绘图多次登上了人民日报刊物《新闻战线》内封版,每年获得全国、全区好新闻美术奖项若干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美术一等奖,被编入《全国报纸美术插图集锦》一书,作品被各家报纸优先选用…由于过去疏于收集,好多绘图已丢失。这里只残存了部分画稿,看看还比较满意,作为史料回顾一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刊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尾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题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插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尾图(丰镇诸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版画</p> <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为乌海市首届乌珠慕节(葡萄节)设计的会徽。(科技大楼中央圆形标志)</p> <p class="ql-block">为乌珠慕节绘制的宣传画(印刷品)二幅</p> <p class="ql-block">留下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40年前的乌海日报社大门速写</p> <p class="ql-block">为乌海日报社设计的雕塑(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1990年乌海日报专版</p><p class="ql-block">——编者的话</p><p class="ql-block"> 本报美术编辑赵华东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 会员,最近结束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生活。毕业前 在美院陈列馆为他们这个版画班举办的画展中,他的综 合版画《通天的门》被悬挂在大厅的中心,受到了专家教 授们的好评。并被全国首家版画杂志《版画世界》选中,在 近期刊出。不久,还将送往日本参加艺术交流活动。这幅 画已被中央美院收藏,这是美院毕业生难得的荣誉。版画《缤纷》参加了北京的亚运美术展。在全国第三 届藏书票展览中,他的 8 幅铜版藏书票入选参展。全国第 十届版画展又选中了他的综合版画《北方的屋》,现在国 内巡回展出。本报选择了他在美院创作的部分作品刊出,供读者欣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旧照</p> <p class="ql-block">1984年,报社编辑部前与时任副刊部主任郭发科老师(左)留影。进报社是他推荐了我,也是我的恩师,现已九十高龄。郭老师业余喜欢拉二胡,我平时喜欢各种乐器,经常一块合奏取乐。</p> <p class="ql-block">这幅照片是我进报社的敲门砖,也是首次在报纸刊发的图片。当时我构思了一个科幻方面的图,用素描画出了背景,再请公交公司的售票员李英做画面主角,用二次曝光方式组合在一起。遗憾的是飞船上的人物被光环挡了。当时与照相馆的朋友一起折腾了一天,要知道那时的设备是多么落后。报社采用后给予极大的肯定,从此开始了报纸美术生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