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一一母亲砌的火炉

行云大侠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生养我的成长之地,位于钟楼下早已被拆除了的家。非常遗憾的是,我竟然未曾在家中的门前留下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是房地局管理的房子,每月有工作人员上门收取房租。</p><p class="ql-block"> 这间屋曾经是穿堂过道,后院是厕所,供全院人使用,我们住的是木板隔开的偏房一间。因老人孩子太多,故将穿堂过道给了我们家,封了的厕所改为后院。虽然增加了房租,但一家三代十余口总算能住下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亲常年奔波在外忙于生计,母亲在家照顾年迈的公婆和一群儿女,虽然家境艰难,但母亲凭聪明的才智,心灵手巧,吃苦耐劳,领着一群儿女做过多种杂活以及我们假期勤工俭学用以补贴家用。一家老小浑身上下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缝制的,个个被打理的干干凈凈,尤其过春节,穿的很是漂亮精神。</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父母亲对儿女们的品行和学业要求非常严格,让我们堂堂正正做人,勤奋学习追求上进。</p> <p class="ql-block">  母亲最手巧的是在穿堂房屋给我们用砖盘砌的火炉,这个火炉不仅要能做一大家子的饭,还要能让两个小女儿坐在炉子边上烤火。母亲将炉子靠墙的两个角砌的比较大,炉边上可以放两个小凳,砖下面置入两个瓷罐 ,为她的孩子们煨发涩的懒柿,煮用醋换来的碾过的包谷粒等,让孩子们在上学前能吃上热乎乎的饭。当时我最小又贪吃,一次分饭,我嚷嚷着要分公平点,被哥姐一阵哄笑,羞的我满脸通红。</p><p class="ql-block"> 因钟楼附近改造,我们家也搬离了曾经生活过几十年的地方,但这个大家庭曾有过的深刻记忆永远地留在了这里,我们的母亲用砖砌的火炉的火始终温暖着我们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