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的南昌

浦江钟声

<p class="ql-block">  1975年7月,12岁的我首次来到南昌,走进了我心中的大城市。在人民广场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南昌游览地图》,它作为我的向导,开启了我的南昌市区之旅。乘着11路公交车沿着第四交通路(今北京路)来到人民广场,在人民广场检阅台,以当年“万岁馆”(今江西美术馆)为背景,拍下了这张留影。逛中山路和胜利路商业街,游人民公园和八一公园,看气势如虹的八一大道,当年对南昌印象是那么美好,从此便与南昌结下了缘分。</p> <p class="ql-block"> 当年《南昌市区游览图》的首页是以“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江西大旅社)为封面。</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的“南昌市区游览图”,南昌市区仅限于赣江以西,面积是如此狭小。</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的“南昌”介绍,文字简洁朴实,充满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八一”起义指挥部会议厅,是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前委领导决策指挥之地。</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同志等在“八一”起义指挥部的居住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 朱德同志曾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他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 “八一”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这里曾经是“八一”起义战斗的旧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江西纺织厂车间一角,当年女工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瞧,她们在一起交流纺织技术。</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江西拖拉机制造厂是那么辉煌,也是江西人民的骄傲,你们看,一辆辆拖拉机整装待发运往全国各地。</p> <p class="ql-block"> 当年南昌“人民广场”(今“八一”广场),规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夜晚的人民广场灯火璀璨,流光溢彩。万岁馆正中央是毛泽东主席身穿军装的头像,十面五星红旗簇拥在毛主席像两边,万岁馆,是最具民族风格的建筑,也是当年南昌市的地标建筑,它的地位犹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 天真可爱的儿童在人民公园给花卉浇水,她们犹如美丽的花朵,尽情享受着春天般的温暖,她们最幸福的一代。</p> <p class="ql-block"> 日出赣江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昔日的赣江大桥,不仅是连接赣江两岸的重要通道,也是当年南昌的地标景物。</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八一大道,宽度仅次于北京长安大街,八辆卡车可并驾齐驱,气势恢宏,雄壮无比,八一大道的修建充分体现了邵式平省长当年在城市建设的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p> <p class="ql-block"> 八一公园内的宋朝古迹~百花洲,在七十年代是南昌市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人民广场南端的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吸引了一批批文物爱好者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 南昌友谊商店是当年江西唯一对外宾销售商品的店家,店内商品琳琅满目,但大多数顾客只能欣赏无法购买,因为店内的商品必须凭券供应。</p> <p class="ql-block"> 滔滔赣江,顺流北下。旭日东升,霞光映照在江面上,郊区的菜农划着船把新鲜的蔬菜送进南昌市区。</p> <p class="ql-block">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全国首创的“半工半读”大学,新型的办学模式,是哪个年代独有的特色,勤工俭学精神今天仍然在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如今城市建设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千篇一律的方块形状建筑,毫无特色的玻璃幕墙装饰。南昌市“一江两岸”双翼齐飞的城市扩张虽扩大了市区面积,但无论秋水广场夜景多么靓丽,无论双子星建筑多么高耸,无论红谷滩的道路多么漂亮,都无法替代当年的“人民广场”、“万岁馆”和雄伟的“八一大道”,因为它们才是南昌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地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