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人书</p><p class="ql-block">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1]。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2],徒谓辞之不可以已也[3],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p><p class="ql-block">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4]。疑二子者,徒语人以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p><p class="ql-block"> 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诸左右逢其原。”[5]孟子之云尔,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之本意。</p><p class="ql-block">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6]。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p><p class="ql-block">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执事[7],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p><p class="ql-block"> 《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p> <p class="ql-block">白话译文</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认为文章,不外是讲礼教政治罢了。那些写在书上而传授给人们的,大体都归于这些方面。至于古书说的“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仅仅是说修辞不可以不要,并非圣人写文章的本意。</p><p class="ql-block"> 自孔子死了好久以后,有韩愈出现,千百年中,人们所瞻仰的圣人只有韩愈一人,真是个了不起的杰出人物。只有柳宗元和韩愈齐名,他虽然比不上韩愈,然而他写的文章最终与韩愈的文章并传,也是可敬畏的豪杰呀。韩愈曾对人说过关于写文章的事,说应该这样那样;柳宗元也说过应该这样那样。我怀疑韩、柳二人说的,只不过是修辞的问题,至于写文章的本意,不是这样就够了的。</p><p class="ql-block"> 孟子说:“君子应该有自己的心得,有了心得,就能安心进行钻研;安心进行钻研,就能打下深厚的基础;有了深厚的基础,就能应用自如,左右逢源了!”(君子探求学问,应追本溯源,默识心通,达到有如本性中所自有的境界,这样才能不为权、利所移,不为流俗所动。根深蒂固,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从左从右,都能汇通大道的本源。)说孟子说的这些话,不仅直接适用于写文章,同时也可借用来说明写文章的本意。</p><p class="ql-block"> 而且我所说的文章,务必要做到有益于社会。所谓修辞,犹如器具上有雕刻绘画一样。如果使器具精巧华丽,不一定适用;如果适用,也不一定要精巧华丽。总之,要以适用为本,以雕刻绘画作它的修饰罢了。不适用,就不是制造器具的本意,不给它进行修饰,难道是制造器具的本意吗?不是的。但修饰也是不可以去掉的,只是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就行了。</p><p class="ql-block"> 我学写文章很久了,多次拿这个说法来指导自己写文章,现在才想把它写出来传授给人,至于在实践上的应用,那还有待于更长的时间这种说法是对的或是错的呢?我自己还没有把握确定。您是一个正直的人,不会阿谀奉承自己喜欢的人。现抄上所写的杂文十篇献给您,希望得到您的指教,使我能确定是对或不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译文汇集百度与《王安石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