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美篇昵称:玉壶冰</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193531061</b></p><p class="ql-block"><b>文/原创</b></p><p class="ql-block"><b>图/网络(感谢作者)</b></p> <p class="ql-block"> 说起小时候冬日里的美味,还真能回忆起不少。花米团,焦酥糖,糖豆,玉米花,烤粉条,烧白薯,刚出锅的热馍馍蘸瓜豆……</p> <p class="ql-block"> 单看这些名字,很多朋友可能不明白是啥东东,待我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 花米团,就是江米球,是用麦芽糖把膨化的米粒粘成圆圆的小球,我们老家叫花米团。小时候和五颜六色的钢珠大小的糖豆、玉米做的直直的中空的大约一米长的焦酥糖常见于拨浪鼓车上。有次在超市看到了,我还特意买了一袋子怀旧。</p> <p class="ql-block"> 玉米花儿,就是爆米花,老家叫玉米花儿,儿化音是不能省的。不仅是小时候的美食,炸玉米花的过程也是童年特有的鲜活记忆。冬日里,会有炸玉米花儿的手工艺人走街串巷,吆喝着“炸玉米花儿咧”,小孩子听见吆喝声,便飞快地拿了瓢、碗、茶缸等,到自家的囤里舀上玉米,一路小跑着打听炸玉米花儿的搁哪儿咧。炸玉米花儿的师傅会找个开阔点儿的地方,支下摊子,孩子们按来的先后,排好队伍,看着师傅操作,便开始了对美食的期待。师傅在一个不大的黑黑的容器里加好玉米、糖,生好火,手握摇柄,开始一圈一圈地有节奏地摇。等到时间一到,要炸锅了,赶忙捂上耳朵,随着Duang的一声巨响,小孩子们一哄而上,抢食散落出来的玉米花,那叫一个开心。</p> <p class="ql-block"> 烤粉条不是个正经零食,烧锅或是烤火时,拿根红薯粉条,一凑近火苗,兹的一下,细细的粉条就膨胀开来,吃上去脆脆的,说不上有多美味,吃的是乐趣。</p> <p class="ql-block"> 让我至今怀念的是烧白薯,相当于现在的烤红薯。红薯我们老家叫白薯。为什么说相当于呢?因为我小时候的烧白薯和现在的烤红薯做法完全不一样。那时老家那里家家做饭都还烧地锅,所谓地锅,就是用砖垒起的灶台,我们那里一般都是两个地锅相连,一个大,一个小一些,中间有孔相通,烧大锅的时候,小锅也会跟着热,这样冬天的时候,烧大锅时,小锅里添上一锅水,大锅烧好了,小锅里就有了一锅温水,可以洗脸,刷碗,给猪和食。大锅主要用来蒸煮,小锅除了温水,主要用来炒菜。</p> <p class="ql-block"> 烧完锅,灶腔里就有了未燃尽的火炭和炙热的柴灰,这时,挑上几个细长的白薯,往火炭柴灰里严严实实地一埋,就可以去玩了,踢毽子,跳皮筋,玩的不亦乐乎。不管玩的多么投入,都不会忘记锅底柴灰里埋着的烧白薯。时候一到,跑到厨房,用烧火棍扒拉开柴灰,一股浓郁甜香的烧白薯气味扑面而来,趁热剥开,香糯可口,是童年记忆中冬日里最朴素的美味。现在,烤红薯都是烤炉,有的烤前还削去了外皮,还给配一个精美的盒子,一把小勺子。不管烤得多么精细,搭配多么用心,我再也吃不出小时候柴草灰里烧出的红薯那种美味了。</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至今想起来都要流口水的美味,就是刚刚出锅的热馍馍蘸瓜豆。瓜豆,就是西瓜黄豆酱,小时候的老家,每年夏天每家都会晒上一两坛。用的是自家种的西瓜和黄豆,天然绿色无添加。刚刚出锅的热馍,在馍底上挖个洞,舀上一勺用自家压榨的花生油宽油炸了葱花辣椒的瓜豆,蘸着吃,真香。或者把刚出锅的馍一掰两半,舀一勺瓜豆一夹,吃着美味又过瘾。</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味,说起来普普通通,却无法复刻。先说馍馍,那是用自家种的小麦磨出的未经处理的小麦粉,母亲用醡头发的面,用柴火烧地锅蒸出来的。如今,老家不种小麦已很多年,也早已不发面烧地锅蒸馒头了。瓜豆,也很多年都不晒了。这个美味,只能留在记忆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