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之行

黄枫 忘年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姑苏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换个地方吃饭,换个地方睡觉。老友相约,结伴同行,我们沙溪一行二十二人,吃住在苏州观前街宫巷“天逅宾馆”,四天三夜准备玩转《姑苏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去苏杭,一世冤枉。1966年3月我参加社教工作队集训,“四清”在苏州学习,那时苏州只有观前街与道前街两条街比较热闹,一条人民路贯穿南北,察院场是苏州当时的商业中心,我们吃住在苏州市工人文化宫內,北邻沧浪亭,南面是苏州长途汽车站,离网师园很近,不远处就是百年名校苏州高级中学,每逢节假日,我们结伴游玩苏州四大名山,十二园林。灵岩山,天平山,虎丘山,沧浪亭,獅子林,拙政园,寒山寺,网师园,耦园,怡园,西园,留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先后数十次到访苏州城,第二次进城,正逢文化大革命,我清楚记得“我的一张大字报”就贴在察院场广场那块墙上,非常醒目。我亲眼看到金阊门,北寺塔那里都用沙袋筑起了关卡,城内到处响起零星枪声。联派和踢派,把苏州城变成了文攻武卫的战场。激风暴雨式的文化大革命,使这座历史名城许多文物古迹,名人老宅,遭到哄抢,破坏。我想到玄庙覌的三清殿看一下,红卫兵,造反派在那里站岗放哨!不让進,只能在玄庙覌傍的工艺店里买了一把苏州折扇,印有虎丘剑池的图案。至今我还保留着,再过三十年这也算是一件文物。临走时我们在松鶴楼隔壁小小得月楼大厅內吃了一碗绿杨馄饨和六块臭豆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松鹤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姑苏之行》是有陸企明,陈启,沈永泉三位老先生具体策划安排的,采取吃住统一,分散活动,各人喜好,自由结伴出游的方式,上午七点半在沙溪乐䕃园集中上车,途径昆山,直达苏州市中心观前街宫巷入住《天逅酒店》,离玄庙观近在咫尺。孙永泉老前辈早早在那里等候大部队的到来,他引领大家一起闲逛了观前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午第一顿中饭就安排在百年名店《松鹤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松鹤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始创,迄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目前苏州地区历史最为悠久、饮誉海内外的正宗苏帮菜馆,是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苏州观前街的这座松鹤楼,是唯一建在原址的餐馆。进入店堂到处是古色古韵的装饰,店堂内的仙鹤栩栩如生,我在进门的大堂屏风前拍摄了一张𤄙洒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22人登梯进入四楼包间餐厅,二桌圆台,每桌11人。陈启,沈永泉二位前辈负责点菜:一共是20道菜,其中包括四只招牌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炒河虾仁,松鼠桂鱼,莼菜银鱼羹,响油鳝糊,老朋新友,杯酒下肚,红晕上臉,乐在其中。酒过三巡,结帐下来每桌仅为1700元。大家一致认为:这一顿吃出了松鹤楼的品牌质量,实惠,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过松鹤楼吃过一只“天和”第一菜,得到皇帝赞誉,后来改为“天下第一菜”,其实就是一只锅巴虾仁。炳华兄讲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一行四人,年少气盛“大闹松鹤楼”趣事,为了“虾仁锅巴”漏放了松子,与服务员吵闹起来,弄得店里负责人当面赔礼道歉,不仅白吃了一只“天下第一菜”,最后还交上了朋友。在我的记忆里,一共四次光顾松鹤楼,时代不同,松鼠桂鱼的味道一直是顶呱的,色香味俱全。一只招牌菜传承了百年,成就了百年名店——松鹤楼。</span></p> <p class="ql-block">松鹤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沧浪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行程安排主要是游览《苏州园林》,我们集体在“同德兴”吃了一碗闷肉面,上午先后游览了怡园,留园,寒山寺。下午自由分散活动,我与炳华兄一起游览了虎丘山,沧浪亭,网师园,来去乘车打滴滴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说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被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沧浪亭》是苏州历史上最早,而且唯一以“亭”命名的园林,文化底蕴深厚,景色十分优美。既来到苏州,岂有不去之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午,我与炳华兄从虎丘山直接打“滴滴车”到“沧浪亭”约二十分钟。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我们进入沧浪亭所在的街道路口,一眼就看到了竖立在路口的“沧浪胜蹟”牌坊。这座牌坊在长年累月风雨的侵蚀下,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走过牌坊,我们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沧浪亭之水不同与一般园林之水深藏于园林之中,而是环绕在沧浪亭四周,水与园林宛若天然浑成,无半点人工雕凿之感,沧浪之水在脚下缓缓流淌,你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又将流向何方,但你能感觉到它的生命,它的活力,这就是自然。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绿水,荷叶,还有水面吐,露的仙气,让人感到进入仙境一般。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沧浪亭上刻有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此联为清代学者梁章钜为苏州沧浪亭题的集句联。我俩在沧浪石亭内石櫈上小憩,此时此景,怀古幽情,古稀之年有一点沧桑感!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园中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体建筑,也是园中最大的建筑。今天,厅堂院落的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各式精品兰花盆景,兰花幽香,沁人心脾。明道堂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建,以苏舜钦《沧浪亭》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得名。该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该堂的建筑物至今犹存。此堂宏伟庄严,其北峰峦若屏,乔木郁然苍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百名贤祠”,位于沧浪亭内西北部,贤祠供奉了与苏州有渊源的五百余位先贤。园内的“看山楼”,楼共三层,位于明道堂南侧山石之上,是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创建,取卢集诗:“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之意而名。游览“沧浪亭”,尤其要去欣赏下它的复廊和108扇花窗,这是它的精华所在。从长廊正中用一面墙分为两条走道,一侧临园外的水,一侧临园内的山。廊上分布了二十一扇漏窗,可谓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这样即能感受到园内文人雅士清静优适的生活,又能透过漏窗感受到园外的市井生活和宁静水面。这就是园内的“复廊”。沧浪亭的108种漏窗,有扇形、圆形、万字形、冰裂纹、植物花卉等,每个都不一样。最著名的是四季花窗,为了贴合季节的特性,这四组漏窗巧妙地安放了背景对应的植物意象,真是巧夺天工。</span></p> <p class="ql-block">大鸿运酒楼</p> <p class="ql-block">得月楼</p> <p class="ql-block">怡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行程主要是游览《苏州园林》《金鸡湖·东方之门》,早餐我们集体在“同德兴”吃了一碗馄炖和四只“哑巴生煎”,上午先后游览了平江路,山塘街,耦园,东园(苏州动物园)唐伯虎故居,桃花坞。中午打滴滴车到东方之门下,游览了金鸡湖,在东方中心广场逛了一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简称,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是世界上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冠於中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式一景,景中有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大多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五代,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文人的写意山水园。园林主人多为贬谪还乡的归隐文人、无心爵禄的吴名士和崇尚风雅的官僚富商。他们饱读诗书,富有学养,诗意栖居于自己精心营构的世外桃源。他们的文化觉醒,也涵养了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代表的江南诗性文化,其审美特质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后花园。为弘扬优秀文化,传承名园瑰宝,活化历史遗产,我们从苏州园林,精妙绝伦,每一处皆独树一帜,其建筑风格与景观特色交相辉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境界,令人赞叹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西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园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留园是苏州园林之冠,集江南园林之大成。留园的大门及其简朴,在一堵白色墙面上开了一个门洞,石质门洞上方刻上“留园”二字,就成了园门,叫人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留园 ?穿过毫不起眼的留园石库大门,沿着弯弯曲曲的走廊,我们来到了留园的天井。天井的四角各有一个砖石地漏。它跟我们平时见到的地漏不同,上面刻着铜钱样式的花纹,听导游介绍设计的原意是“流出积水,留下钱财”。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博学。留园最绝的,要算是里面的太湖石了,有奇形怪状的十二生肖石,有从不同方向看不一样的母子石,还有最最有名的是“冠云峰”,石柱地处东区中心,右边“瑞云峰”,左边“岫云峰”,周围的庭院厅堂虽然华丽,但也比不上这块石头的贵重,这是留园的镇园之宝,是全国“太湖石”之最。重5吨,高6.5米,不论是滴水穿石的漏洞,还是千年风化的皱纹,论形象最高,最大,论姿态最优,最美,这块太湖石没有人工雕琢拼接痕迹,是一块天然的太湖石极品。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冠云峰的上部仿佛一只老鹰栖息在峰顶,下部如一只乌龟昂首向天,而石峰倒映在水池中,又好像女子对镜梳妆。我们在瑞云峰,冠云峰,岫云峰前驻足停留,细细聆听三块石柱的来历典故,慢慢欣赏三块石柱的风姿。太湖石在园内众多,集江南园林之大成,冠云峰名冠天下第一。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朝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徽宗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天怒人怨,激起了方腊和宋江的农民起义,北宋政权最终为金所灭。据说:冠云峰就是一块还沒有来得及运走的花石纲遗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冠云楼是围绕冠云峰的主题建筑之一,即为冠云峰的背景,也是眺望院内外景色的佳处。楼下正中有横匾题咏——仙苑停云,横匾下镶嵌着一块外罩玻璃镜框的灰黑色古代鱼化石,这就是留园三宝之一的“鱼化石”,鱼化石呈薄片状,上面有二十多条小鱼栩栩如生,头骨,脊椎骨,肋骨清晰可见,保存在坚硬的沉积岩页岩中,据说距今有大约两亿年。如此久远的生物遗骸能保存至今实属罕见,说它是留园之宝,名副其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明瑟楼”位于留园中部水池南,北对水池假山,前有平台,南为小院。明瑟楼为一座二层重檐小楼,屋顶形式为半边歇山,半边硬山,与相邻的涵碧山房硬山顶相协调,两者组合在一起,是留园中部的主体建筑。“留园”闹市中的低调,低调背后的奢华,奢华之中又有浓浓的书卷气,这是留园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同的是留园规模没拙政园大,水景也没拙政园那么多。但留园体现的是小而精,布局更严谨,建筑群之间衔接的小院设置观赏性更强。留园中的冠云峰是太湖石中的佼佼者,它充分体现了“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的设计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丘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苏州学习培训的时候上过虎丘山,那时景区不要门票,当年我爬上虎丘塔把朋友的一只背包从塔顶七层楼摔下来,坏了!一晃五十八年过去了,今天我与炳华兄,脱离“姑苏之行”团队,单独打上“滴滴”车,八十老翁,算是重游虎丘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的西北角,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融山水于一体,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许多传奇故事,享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虎丘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我们从正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吴中第一山的牌坊,与虎丘山上的虎丘塔,在一个中轴线上,设计的非常巧妙。我们哥俩在牌坊下瀟洒地拍了一张合影,八十老翁,重游虎丘,感概万千。虎丘山号称吴中第一山,是因为这座山埋葬了许多的古迹,承载着很多的历史故事,一方石碑,高塔古楼,历朝历代,古迹比比皆是,其中的云岩寺塔,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说来也巧,我和炳华兄都到过世界“三大奇塔” (埃菲尔铁塔,应县木塔,比萨斜塔)“二大斜塔”其中就有虎丘斜塔。在国外看到虎丘塔就知道那是中国苏州。前几次我到访虎丘听导游讲解:虎丘山不大也不高,却包罗万象,短短的一段山道上,有东晋憨憨僧开凿的憨憨井,有吴王阖闾的试剑石,还有一块枕头石,传说是唐伯虎在此休息过,山道的尽头,北面的石刻上镌刻着“虎丘剑池”四个大字,虎丘山有很多神秘的历史故事,“龍虎豹熊」四個大字,「龍虎」二字是祝枝山的親書,「豹熊」二字乃是唐伯虎親書。到达山顶,首先看到的是虎丘斜塔。由于塔基洼陷,塔身渐渐倾斜,游客不能登塔,只能远观或仰视,古老的斜塔仍然屹立不倒,堪称奇迹。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二斜塔,是苏州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古朴雄奇,是古老苏州的象征。我站在塔下仰望,这座砖砌的石塔,有七层八面,塔高47.7米,那层层叠叠的塔身,如同历史的年轮,记录着千年的历史,记录着苏州城的变迁,保留至今,实在难得。近距离观看,十分壮观。该塔是江南现存最早的一座佛塔。云岩寺塔的下方就是剑池,是虎丘最为神秘的地方,阖闾墓就在剑池下,因生前酷爱宝剑,下葬时以鱼肠等名剑三千殉葬,故有剑池一称。剑池是天然形成的,水深约五米,沟壑的南面较宽,北面较窄,其形状似一把利剑,岩壁上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独子颜頵所写,虎丘塔,剑池,千人石,每一处都隐藏着一个千古传奇的故事。苏州之美在虎丘,虎丘之美在斜塔,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和积淀。虎丘塔虽然倾斜了无数个朝代,斜而不倒,历史悠久,依然见证着苏州的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虎丘山</p> <p class="ql-block">耦园</p> <p class="ql-block">东园(动物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网师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姑苏之行”的一群驴友,溜完了人民路两侧的沧浪亭和怡园后,我掏出带着的《导游图》看了一眼,决定去离这不太远的网师园看一看,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我们刚迈进园林大门正逢下午二点,邀请园林工作人员义务免费为我们一行讲解园林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网师园占地面积约10亩,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小中见大、布局严谨。网师园的中心为一泓碧水,月到风来亭也是坐憩临风赏景之佳处。把大自然的山水绿植搬到了家里,把家成了一处修身养性和休闲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讲解员是一位苏州籍的小姐姐,吴侬细语,她引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网师园始建于南宋,初名“渔隐”,清初改为“网师园”,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连风貌。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尘,而有云水相忘之乐。网师园有二大“特景” 一是「花格窗」二是「三步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引静桥”为苏州最小的石拱桥。长2.4米,宽1米,三步而逾,故称之为“三步桥”。大桥有大桥的气势,小桥也有小桥的风姿,苏州最小的桥就是这座引静桥,小巧玲珑,静卧于网师园中,别具匠心。“五扇花格窗”特别寓意,我发现第五扇饰纹感觉有点象是官帽,经小姐姐讲解,才领悟了其中含义。从右边数起第一扇窗饰为碎冰纹,意寓「十年寒窗」第二至第四扇窗为「连中三元」第五扇窗是「金榜题名」果然上面是官帽,中间是腰带加一个金字。我心里好高兴也很叹服园主人在造园时的风雅与匠心,希骥与追求。我感觉也许只有到了网师园</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小家碧玉,咫尺天地。苏州园林,小而精致,因为小,它不能直白,要曲折,让你一眼望不到其终,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园林建筑因地制宜,园林布局错落有致,就产生了“ 物外景,景外意 ” 的艺术魅力!便有了曲径通幽的特色。苏州园林甲天下,各具特色,“网师园”就是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咫尺天地,小而精致。小姐姐告诉我们说:每年高考学子,十年寒窗,金榜题名,不妨到苏州网师园来观赏一下这五扇花格窗,去走一下三步桥,学业有成,人生仕途一路畅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网师园充满着书卷气,它历来就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好地方。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古人读书、作文、作画的地方,沾染一些书香,内心是喜悦,“殿春簃”是一个占地不大的独立小院,它的美,在于它是一座“写意的咫尺山水园林”,如果说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品,那么“殿春簃”应该就是网师园精巧之极则了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最喜欢殿春簃后间的书房,它通透明亮,绿色环绕,几案、书架、文物、书籍,无不雅致,若能在这里读书,生活真是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p> <p class="ql-block">桃花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桃花坞·唐寅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桃花坞里桃花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桃花庵下桃花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伯虎故里字画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公独葬在横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年来,政府为了保护古城风貌,挖掘历史遗存,修复修建了五百年前《桃花坞·唐寅故居》现在开放了。苏州人纷纷前来"打卡",今天我也是第一次来!我们“姑苏之行”旅游团队,玩转了苏州园林,不去看金鸡湖的现代建筑,而是去寻觅那些存留的古迹—— 《唐寅故居和墓地》去桃花坞欣赏木版年画,咀嚼历史的味道。桃花坞风景诱人,历史上文人雅士常聚于此,以桃花为题,吟诗作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有部电影《三笑》唐伯虎点秋香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深刻,只知道唐伯虎是一个风流才子,唐,祝,文,周江南四才子,如今如果有一幅唐伯虎的书画真迹那可是宝贝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历史上唐寅天资聪明,才高八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地方考试连得县,省会考第一名。参加京城殿考时被卷入徐经考场舞弊案,坐罪入狱。后被贬为地方小吏,前程尽丧。从此,唐寅丢掉幻想,专心致志作画,也成为千古风流画家,他的画作字帖成为当朝和后代竞相收藏的珍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寅园》里祥细的展示了唐伯虎创作的作品,也介绍了他坎坷跌宕起伏的人生。我们还探访了《唐寅墓》观看了这个明代风流才子的墓地,实物和字画。聆听了导游的讲说,不由得联想翩翩,对唐伯虎有了大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寅一生三妻房,原配徐氏难产亡,生下儿子没命过,出世三天便死亡,继弦何氏官臣女,见夫落第抛下郎,再聚妓女沈九娘,琴瑟合欢命不长,生下一女叫桃笙,嫁给王宠大儿郎,唐寅缺少生活费,都是王宠来填塘,唐寅享年五十四,夫妻寿命都不长,妻逝葬送桃花坞,唐公独葬在横塘,夫妻过世两相望,遗憾夫妻末合葬,一辈坎坷多事秋,妻死儿亡心惆怅,进京赶考被人污,惨遭迫害进牢房,出狱情绪受影响,多亏书友来帮忙,子畏故事传千古,伯虎字画最擅长,晚年出游走四方,自诩潇洒风流郎,一生卖画填饥饱,常去酒楼自作狂,饱喝书厢砚墨水,尝尽吴江香水房,伤在一路游途中,逝於苏州桃花庵,一生信佛到临终,食尽酒肉辞春房,横塘筑起唐寅园,接待游客来探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述是一位驴友探访“唐寅园”和“唐寅墓地”写下的感悟,我抄之,我同感。</span></p> <p class="ql-block">唐寅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姑苏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顺其自然顺势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集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寄情山水曲径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楼台亭阁廊迂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寒三友四君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鸟语花香意象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庙堂失意归故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沧浪拙政忧进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能有今日的辉煌成就,我想:得益于有史以来苏州人崇尚艺术、追求完美的观念,得益于苏州周围自然的条件,太湖石、太湖水网的充足,还得力于一批能造园的能工巧匠,独运匠心的创造,使处处园林玲珑剔透,座座园林完美无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姑苏之行》我们二十二人,吃住在观前街,分别游览了三条姑苏城老街,十个园林,我选择重游了「留园」「西园」「寒山寺」「沦浪亭」「网师园」「怡园」「獅子林」「拙政院」「耦园」「东园」(动物园)「虎丘山」「桃花坞·唐伯虎故居」「平江路」「山塘街」就是「横街」没有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园林甲天下,江南园林集苏州。无论是以水为主还是以石取胜的苏州园林,讲究的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意境,沧浪亭便是一例,沧浪亭之水不同与一般园林之水深藏于园林之中,而是环绕在沧浪亭四周,水与园林宛若天然浑成,无半点人工雕凿之感,沧浪之水在脚下缓缓流淌,你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又将流向何方,但你能感觉到它的生命,它的活力,这就是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留园是苏州园林之冠,集江南园林之大成,虎丘塔千年不倒,是苏州城的地标古迹。西园里的五百罗汉,济公的三面塑像很有灵气,有假山王国的狮子林,奇峰异石,巧叠天工,每一块太湖石皆耐人寻味,也许只有到了网师园,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小家碧玉,咫尺天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苏州园林小而精致,因为小,它不能直白,要曲折,让你一眼望不到其终,园林建筑因地制宜,园林布局错落有致,就产生了“ 物外景,景外意 ” 的艺术魅力!便有了曲径通幽的特色,苏州园林艺术是世界上一张亮丽的的名片,作为一个苏州人,身感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p><p class="ql-block">从獅子林出来,无需预约,转身便到了著名的拙政园。</p><p class="ql-block">一入拙政园,满目皆胜景。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明快开朗,以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1966年我在苏州学习培训曾来过此园,门票是5分钱,不久前我将这张珍贵的门票赠与一位集“旅游门票”的爱好者。至今,我只保留了一张在拙政园拍摄的黑白老照片。几十年来我与亲友多次游览过拙政园,这次我自荐当起的导游……</p><p class="ql-block">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p><p class="ql-block">年年景色多变化,</p><p class="ql-block">游人岁岁不相同。</p><p class="ql-block">拙政园是国内最大的私家园林。园中,曲径长廊相通。亭楼水榭相依。百转千囬,移步为景。园林之趣在于假山假水之间。一方碧池,两三漏窗。春有芍药铺径,夏可曲桥弄莲,秋则执蟹品菊,冬在西堂客座。朱门一关,便是自家山水。尽显苏州私家园林之典雅精致。</p><p class="ql-block">东区的主体建筑——兰雪堂,芙蓉懈,天泉亭,秫香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走进月洞门,来到中区。中区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18.5亩。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远香堂”为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四季景色因时而异。借景,远处高达76米的北寺塔也成为园中一景。远香堂,荷风四面亭,残荷枯叶,湖心鹅戈,月门漏窗,水榭楼阁,一路欣赏着菊花盆景,不知不觉已来到西区。倒影楼,浮翠阁,十八曼陀罗花馆,卅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水经幢,别有洞天,香洲,玲珑馆,邀月门,只见不少小姐姐穿着汉服拍照留念,我们也在“倒影楼”的水榭旁留下了到此一游的身影。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南梦,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雷听阁”梁上用银杏木雕刻的喜鹊,梅花,取“喜上眉梢”之意。虽是拼接,但因为工艺精湛,俨然一个整体。是拙政园的镇园之宝,这是“卅六鸳鸯馆”,中“耳室”,分布在四个角落。主人观景听戏时,用于演员化妆候场,主人招待贵客时,用于仆人上菜准备,到了冬季,也可以防止大风横灌室内。这设计真是一绝!怪不得古人偏爱绿竹,青翠高洁让人顿生敬意,居而有竹,我也喜欢。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拙政园代表了明代疏朗优雅的园林艺术,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景色美、技艺美、意境美!</p> <p class="ql-block">獅子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獅子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我们姑苏之行自由活动的一天,约定下午五点到“得月楼”集体晚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观前街出发,走临顿路,拐二个弯,步行到了《狮子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的四大园林正好分别是宋、元、明、清时间线上,昨天去了始于宋代的沧浪亭,这次我们去的是始于元代的狮子林,都是世界文化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狮子林的美是在于建筑之美,格局巧妙曲径通幽。狮子林的美是在于假山之美,狮子林的美是在于水景奇胜亭台楼榭延展,石舫停泊。狮子林的美在于植物之美,四季都有不同的美,蜿蜒起伏风景各不相同。按照佛门的说法,狮子又名狻猊,是佛国之兽。狮子林的假山最出名,这假山堆的名堂可多呢!有的是大狮,有的是小狮,有的是狮舞,有的是狮吼,有的是雄师蹲坐,有的是母狮沉睡,有的是狮子滚绣球,有的是双狮在搏斗,真是千变万化。我们在在九獅石,美女石前驻足停留:“人间乃有狮子林,一亩中藏百里阔”。狮子林遍布形态各异的石狮,相传有999尊,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假山有许多好听的名字:有的叫“含晖”,有的叫“吐月”,有的叫“玄玉”,有的叫“昂霄”,最高的一座假山叫“狮子峰”。有假山王国之称的狮子林,奇峰异石遍布,几乎每一块石皆耐人寻味,多数象狮,似鱼鸟,似龟兽,却又无不是含蓄掩蔽,似象非象,引人遐思,狮子林的叠石巧夺天工,咫尺天地,小而精致,回归自然,什么叫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物外景,景外意,这就是苏州园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指柏轩”是园内的正厅,是主人招待亲朋好友和写诗作画之处。因庭院中原有名为“腾蛟”的柏树而得名。属于狮子林中的旧景,后来贝氏重建成了两层。轩内共嵌有彩色玻璃窗108扇,可上下开启,近乎对称的格局让整个建筑显得规整讲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趣亭”公元1765年清乾隆皇帝游狮子林感悟园之有趣,赐"真趣"匾。乃乾隆帝真迹。据说:乾隆皇帝当时写的“真有趣”三个字,陪同边上苏州富商向乾隆皇帝讨赐了一个“有”字,变成了现在的二个字“真趣”。园主人特建厅俗称"真趣亭"。真趣亭,清代建筑,系卷棚歇山结构,有鸳鸯,四面,纱帽,诸厅特征,雕刻精细,装饰具有皇家风格,亭中六扇屏刻系清末名家杰作。来了狮子林,没见“真趣亭”岂不白跑了一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江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条平江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半座姑苏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们苏州之行旅游团集体活动,一起前往平江路逛一逛,听一位老苏州介绍:姑苏老城区有三条著名的老街区——平江路,山塘街,葑门横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今天的平江历史街区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独特风貌,并积淀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小桥流水低柳扶枝,石路旧弄花叶斑驳,便是对平江路最好的描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平江路》延续了唐宋以来的街坊格局,直路沿河,四散巷支。富庶江南,天堂苏杭,近临京杭大运河,水运发达的平江路依然留存着当年商贾云集,繁荣热闹的景象,那些古老的富人老宅见证着时间流水的飞逝却依旧带不走平江路的年华不朽。平江路它不仅仅是一条老街</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它完整的保留了人们真实的生活痕迹,没有新时代的搬迁动土,顺其自然的态势发展,小小的街区融汇的是百年来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影像。不食山珍海味。没有摩天大厦的气派。每日清晨的小桥流水,豆浆小笼和傍晚清酒一壶都是生活有滋有味的真谛。在平江路上随处可见饮茶听评弹的茶室,餐厅,点上一壶茶就能够一饱耳福。当然也有本地老人最爱去的专注评弹的茶室那里往往价格更公道,位于大儒巷中的茶室就是如此,一杯龙井20茶座,可以听上2个小时,大多是本地的老爷爷,很少有老妇人来听评弹,也许是跟古老的历史传统有关系吧。精致的生活,需要慢下脚走,一扇门面的设计,一个盆景的摆设,一朵鲜花的绽放,都是在用心装扮这条老街不朽的魅力。平江路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要体会平江路的韵味,需要慢慢地走,最好是走进路边的门挞小店品味一下,找</span>一<span style="font-size:20px;">间有雕花窗格的茶馆,品茶、享受慵懒时光,或者是到一些茶座戏台,听听评弹昆曲,感受传统曲艺魅力。七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河道中乌篷船过,弄堂里评弹声声,平江路秉持“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是大运河遗产活化利用的“城市会客厅”。平江路两侧都有苏州特色小吃,臭豆腐,桂花糕,酒酿丸子,海棠糕等,随便挑一家进去都不会踩雷。如果你走累了,可以买点小吃,坐在河边的四角亭或长石凳上看着缓缓流淌的苏州河,静静地感受这里慢节奏的生活,相信你会爱上这里!平江路是一条由小桥,流水,人家串起来的古城记忆的石板小路,是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具有江南水乡味道的老街,她依旧是白墙黑瓦,时而可以看到有的房屋的墙体已经斑驳,但也无人刻意去装修,古朴,宁静看起来更加怀旧精致。我感觉平江路与山塘街相比多了一点烟火气,与葑门横街相比少了一些商业气,恰到好处,要看原汁原味“老苏州”的生活场景,我首推请到平江路来逛一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前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换个地方吃饭,换个地方睡觉,与兴致相同的人一起去旅游,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欣赏不同地方的风景,这就是我认可的旅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姑苏之行》旅游团队一行22人,吃住在观前街宫巷的“天逅”酒店,离“玄庙观”近在咫尺,距“察院场”一箭之遥。百米之内可到达松鹤楼,得月楼,苏州市第一人民商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观前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起临顿路(醋坊桥),西至人民路(察院场),主街780米,因古寺玄妙观而得名,有15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市内最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也是我每次来苏州必到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前,观前街,道前街,石路,是苏州城最闹猛的三条商业街。现在,观前街几经改造成了步行街,主要是购物商场和老字号品牌店,各种小吃云集,有本地的甜食,以糕点居多, 也有全国商业街雷同的各类黄金饰店,服装品牌店,百年特色商店“采芝齊”风釆依旧,最有名</span>气,<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种小吃,应有尽有,至于味道好不好,看排队的人多不多就知道了。最近,经过提档升级的观前街“新妆”亮相,王者归来。我们这次住在观前街,首先是冲着它的美食,这里名吃云集,“松鹤楼”,“得月楼”“王四酒家”“功德林”等老字号菜馆均聚此巷弄里。以及各色地方小吃也都在这里。如今的观前,繁华而热闹,美丽又迷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幕下的观前街,成了光的世界,灯的海洋。白天的繁华也带动了夜晚的热闹。主街侧巷,人流如织。汉服,唐裝成了苏州阿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时有人拿起手机,或拍照,或视频,总想把提档升级后的观前美景炫到自己的朋友圈中。观前街主街的重新开街,也拉开了新一季“姑苏八点半,舒心夜相伴”的大幕。“夜SHOW、夜游、夜食、夜购、夜娱”,带你玩转不一样的姑苏不夜城。今晚我们沙溪团队22人,又在“得月楼”美美刷了一顿。席散,知己好友倪书记早早等候在楼下,盛情邀请我与王厂长,时达夫妇四人在观前街“三万昌”茶楼「品茶·听书」享受了一回真正的姑苏·情调的夜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很美:天堂美景在姑苏,吴地繁华在观前。这种繁华又不失古典的美,让人心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很美:苏州园林景色美,人更美,苏州小姐姐吴侬软语,温婉恬淡,婀娜身姿,最可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州很美:包容大气,海纳百川,金鸡湖畔的现代时尚与姑苏区的古典风雅——成就了姑苏城一把精致的“双面绣”,成就了中国南方小城最美的典范 !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方之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们“姑苏之行”的六位驴友,自由结伴,打“滴滴”车前来东方之门和金鸡湖畔。东方之门是位于苏州市的一座301.8米高的摩天大楼,其高度约为法国凯旋门的6倍。东方之门分北楼,南楼两部分,是一个外形为门的超高层建筑,在层高238米处两部分建筑连接起来。这座双塔连体门式建筑,设计灵感来自于苏州古城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方之门》不仅代表着苏州的新大门,而且也是世界看中国的新大门。这座伟岸而优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临星港街及波光粼粼的金鸡湖,西面为国际大厦及世纪金融大厦。三百米高度的“门”形外观,既表达了独特的古典神韵又体现了高超的现代科技。东方之门在整体外观塑造上同代表着苏州园林典型风格的月洞门之间产生意发向上的联系,传达了创建苏州新门户的喻意。”东方之门”是苏州市标志性建筑,与金鸡湖周边的”中新”建筑城市风格遥相呼应,站在苏州中心环形外走廊上,可把金鸡湖一带美景尽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一行六人,在东方之门脚下的“松鹤面馆”吃了一碗阳春面,味道很好,价格便宜只要10元。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区,相比古色古香的古城区,这里的高楼林立与现代化,展现了苏州经济腾飞的另外一面。这里精心打造了文化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以及中央水景区,五大功能区,为我们游客,市民提供的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我们漫步在金鸡湖观光大道上,走过音乐喷泉,水上摩天轮,李公堤,桃花岛,金鸡湖大桥等景点。我们在“圆融”雕塑前驻足停留摄影拍照,这里曾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在此揭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鸡湖》名称由来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的女儿琼姬在勾践进贡西施之后,便失去了父爱。夫差和西施在苏州城西灵岩山姑苏台,享乐游玩不理政事。琼姬发现勾践别有用心,几次向父亲提防着勾践。夫差不信,反而信了西施的话,把琼姬赶到苏州城东未名大湖中的一个荒岛上面“面湖思过”。后来,当越国军队兵临姑苏城下,夫差为了保命,准备把女儿作为“礼物”送给勾践求和。琼姬得知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就跳进湖泊自尽了。传说,人们为了纪念琼姬,便把这个湖泊叫做“琼姬湖”。由于吴语,发音中的“琼姬”与“金鸡”的读音相近,因而“琼姬湖”逐渐被称为“金鸡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人调侃东方之门的造型就像一条秋裤。的确,从象形的角度上来看说“东方之门”像“秋裤”不无道理,不得不说网友的想象力真丰富。其实说它是从中国古代城门简化而来则更为接近,紫气东来,向世界敞开大门、迎接东方来风的意涵,很契合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的表达。</span></p> <p class="ql-block">天平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姑苏之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平红枫甲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赏叶观景正当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范公昔日栽下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日吾辈夕阳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是《姑苏之行》的最后一天,我们四人脱离团队坚持要到天平山赏枫。从宫巷“天逅”酒店直接打滴滴车到天平山景区检票口,天好,景好,心情好,观赏天平山红枫正当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国四大赏枫之一苏州天平山红枫已进入最佳观赏期,天平山漫山遍野热烈奔放的红枫林,如火如荼,层林尽染。一走进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红枫林,震撼极了!绚丽妖娆,色彩斑斓。莫不是上帝打翻了调色板?明代万历年间宋代名臣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植于这祖茔之地。现存158棵,满山红叶若红霞缭绕,层层片片,蔚为壮大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之誉,迄今已举办了多届红枫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初冬深秋,天平山被大自然打扮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惹人注目。当然,最炫目的色彩中,还是那一叶叶三角红枫,将苏州天平山的冬日渲染的无比美丽。在最美的风景中,穿插着欢笑声不断的游人,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亲近自然的家人游,好友相约的组团游,摄影作画的独行游,我们四人的结伴游也在其中。随着人流来到池塘边,池塘四周都是红枫树,有的红枫树有四百多年了,看那历经百年沧桑红枫树依然坚挺。我轻轻拾起一叶枫叶,那红红的叶面上有着清晰的脉络,边缘处长出均匀的锯齿,样子像伸开的三角龙爪。已是初冬,树上枫叶有些已红了,有些刚刚由黄转红……我们四人沿着景区的指路牌,绕湖一大圈,走走停停,慢慢欣赏,隔湖相望,远处青山如黛,白墙灰瓦,近观残荷枯叶,白鹅湖戈,我给同游的韓女士拍了几张风景照,听说她还第一次来天平山赏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平红枫甲天下”——这是曾经担任太仓县委书记曹兴福的手书,七个红字雕刻在石碑上,非常醒目。我们在那里驻足摄影留念。一位油画大师在湖边手持调色板认真作画,忠伟兄与其交谈中得知,他每年这个季节来天平赏枫作画,而且每年都是这个“老位子”:他告诉我们:今年气温冷得晚,枫叶🍁迟到了!再过一二星期就会映红池塘,那时池塘景色会更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枫年年开相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人岁岁不相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红枫五角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天平枫叶是三爪。</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