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杨凌盛会之旅 华服丽裳祭拜农神

天凤归来

<div>文章作者:姜姗秀</div><div><br></div>周末,笔者整理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加在书里的两张相片,相片上的日期显示是拍摄于2009年,这是笔者当年受邀参加杨凌农高会时所拍摄的照片。<div><br></div><div>中国杨凌农高会全称为“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是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农业部等18个部委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每年11 月初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定期举行。</div>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教稼台中矗立的后稷铜像。 农高会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被誉为“中国农业奥林匹克盛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四大科技展会之一。 笔者参加的那届农高会是2009年11月1至5日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举行的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div><br></div><div>十六届农高会的主题是:“科技引领·创业推动·现代农业”。展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展览展示、国际合作交流、信息发布、交易洽谈、咨询培训、评奖颁奖等6个方面。<br></div> 我在第十六届杨凌农高会现场展示华服。(作者 供图) <div>记得当时在农高会开幕式活动中,笔者身着了一件红底兰花汉服曲裾深衣,在主会场进行了交流展示。这套汉服是笔者用天然亚麻印花面料亲自设计制作而成的。在开幕式后,笔者在主会场拍摄了两张珍贵的照片留念。<br></div><div><br></div><div>今天闲暇,笔者将相关图片及一篇短文发到美篇专栏里给各位美友分享一下杨凌风貌。</div> 我在杨凌农高会开幕式活动现场(作者 供图) 杨陵区,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实际由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为界,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西和扶风县接壤,北由湋水河与扶风县相连,区域面积135平方千米。<div><br></div><div>截至2022年10月,杨陵区辖3个街道、2个镇。2021年,杨陵区常住人口25.43万。</div> 在教稼园内仰望后稷雕像背影 而关于杨陵地名的来历,是因隋文帝杨坚寝陵而得名。1979年2月,设立武功县杨陵特区,辖杨陵公社、杨陵镇。<br><div><br></div><div>1982年11月,将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1983年9月,杨陵区划归咸阳市管辖。<br><br>1997年7月,杨陵区划归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2021年12月7日,杨陵区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为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br></div>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教稼园一隅 据考古研究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在此地定居。并形成了人群定居的原始村落。<div><br></div><div>炎黄时代,这里住着炎帝部落莱氏族。莱氏族迁走后,这里又成为炎帝之后姜姓的封地,始称邰,以后又成为周朝女祖姜嫄氏族居住的地方。姜嫄是我国上古时期历史人物,帝喾的元妃,周族始祖农神后稷之母。<br></div>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教稼园广场 <div>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因此杨凌也就是上古时代“姜嫄生稷”的地方。西周时期,此地系京畿之地。东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将岐丰之地赐予秦。此后,区境便成为秦国的辖区。</div> 笔者在参加那届农高会期间还特地去杨凌教稼园及武功教稼台去竭拜了中华农神后稷。其实武功和杨凌在古代属于同一行政地域,因此都是后稷的故里,现如今两地政府也都修建有后稷纪念雕像来供游人瞻仰。 武功县教稼台文物保护碑 后稷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他对农业主要有七大贡献:<div><br></div><div>第一,荏菽谷稷、麻麦秬秠、稻黍糜芑,这些都是他发明种植的,并且从一开始就种得最好。<div><br></div><div>他把自己积累的耕作经验广泛地施教于百姓,使中华民族从茹毛饮血的荒蛮时期迈进农耕文明的新时代。</div><div><br></div><div>第二,《汉书•食货志》曰:“后稷始甽田。”意思是从后稷开始就用水灌田了。从《尚书》大禹后稷“致力乎沟洫”的实践来看,中国农业灌溉事业也从后稷那里肇始。</div></div> 教稼台古建门楼上的黑底金字匾额上书“教稼圣地”四字。 第三,陆贾《新语》曰:“后稷……种桑麻,致丝枲。”《生民》曰:“麻麦幪幪。”丝枲即蚕桑麻衣。麻则除作衣盖而外,籽实作油料。所以,不仅“蚕衣裳”的始祖是后稷,食用植物油的发明,也应是后稷所创。<br><br>第四,《汉书•食货志》在述田制及耕作技术时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后稷曾经“建步立亩。”“经理疆界。”从这里可以看出,后稷还是中国田亩制度的创始人。不仅如此,赵过的轮作“代田法”,也是学了后稷所创的“古法也”。 武功县教稼台古迹院落中的石雕后稷像 第五,班固在《汉书》中说,后稷建步立亩作甽田法后,“下种田器,皆有便巧。”耒耜犁具,不一定创自后稷,但从此可知后稷改良种田农器农具则是大体明确的。犁是农业发展过程的缩影,犁的历史,就是农业的历史。追溯其初始,也得从后稷说起。<br> 武功教稼台后稷功绩碑刻 <div>第六,《史记•周本纪》:“尧……举弃(后稷)为农师。”这是中国第一位也是第一任最高农政长官。民以食为天,后世尊之为天官。从此以后,不论朝代更替、社会变革,“大师农”“大农令”类农业职官的设置从未更改,以迄于今。<br></div><div><br></div><div>《说文解字》曰:“后,继体君也。”据此,后稷应是“帝”“君”中一员。用现代话说,后稷就是中国的农皇农祖。</div><div><br></div><div>第七,《吕氏春秋•上农•任地》等四篇专论农事,其中有许多后稷关于农事的论语。明人梅鼎祚的《八代文纪》,清人严铁桥的《全三代文》,都根据此书编有后稷《教稼文》(也有以作《后稷农书》)传世。其文涉及农业事由之深广,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div><div><div><br></div></div> 文章作者:姜姗秀<div>图片摄影:惟 莲<br>图片编辑:惟 莲<br>文字编辑:大 利<br><br>2024年 12月 07日 17: 58 于古都西安<br><br>文章系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由作者提供。)<div><br><div>欢迎在评论区点赞留言并转发分享,您的赞赏与支持是我创作与前进的动力。感谢您的关注支持!</div><div><br></div><div><br><br><div><b>作者简介:</b><br><br>姜姗秀(原名姜凤)字:菊凤,号:惟琳居士。<br><br>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br><br>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br><br>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br><br>西安市临潼区巾帼文体标兵,<br><br>姜姗秀中国华服非遗艺术会馆(创办人)馆长,<br><br>其中国华服艺术作品“汉服-曲裾深衣”曾荣获“国风秦韵”首届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大展金奖。(2014年11月)<br><br>2020年1月,中央电视台CCTV发现之旅频道栏目组在古都西安大雁塔景区对姜姗秀及其中国华服展示小组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br><br>……<br><div><br></div><div><br></div></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