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扁担 挑起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野夫

<p class="ql-block"> 野夫</p><p class="ql-block"> 汤人(商汤的祖先)因居天山,取水于天河,汤人旦部为减轻山地负重,发明了“竹扁担”。如此推算,扁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 扁担有历史,那自然见证了它在历史角色中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  农耕时期,扁担是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春种夏收人们离不开扁担,就连生活取水也离不开它。一根扁担,挑起了一个家庭的期许所盼;战争年代,一根扁担,挑起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1928年入冬,为了解决井冈山粮食供给的问题,红军掀起了挑粮运动。朱德同井冈山军民一道,顶风冒雪爬山越岭,一天往返50多公里,从宁冈挑粮上井冈山,挑粮的工具还是扁担。一根扁担,挑起了新中国革命走向辉煌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  1947年春,在刚刚解放不久的大宁县,同样发生过这样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全面解放战争时期,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调遣“西北王”胡宗南部,向中央所在地延安及陕甘宁边区发起猛攻。伟人毛主席采取寸步不让、寸土必争的战略方针,一场转运军粮支援陕甘宁边区的人民战争在全国解放区迅速掀起。</p> <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沙家店战役之后,西北野战军急需军粮21至30万公斤。当时,晋冀鲁豫解放区动员筹集了300万公斤粮食,晋绥解放区组织了庞大的支前队伍,仅吕梁地区就组织了10万民工,人挑驴驮牛拉,及时把这批军粮转运陕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宁县在此次支援大西北战役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大宁在太岳部队发起的晋南战役中获得第二次解放。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在县委书记罗沛、县长黄建邦的带领下,全力恢复战争带来的创伤。9月,接上级指示,要求大宁县委紧急动员全县人民向陕甘宁边区转运军粮。暮秋季节,淫雨霏霏,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给晒粮运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眼前的不利局面,县委紧急成立由财政局长张良智挂帅,邮政局苏家德、公安局白从泉、农建局杨志清、粮食局白振东、通讯员冯执恩等6人组成的筹粮转运组,并广泛发动群众,党员带头,妇女晒粮碾米,男人挑运军粮。这一时期,大宁的岭上村粮站负责接转大宁、汾西、隰县、吉县等地方的公粮。各地群众万众一心,东至隰县、汾西、南至吉县、西至马头关黄河两岸,方圆200余里的道路上,运粮队伍川流不息、人欢马叫、浩浩荡荡、不分昼夜……</p> <p class="ql-block"> 岭上村接转军粮结束之后,转运组迅速撤回县城,继续接转汾城、襄陵等县的公粮。这次接转规模更大,任务更重,每日收粮都在几十万斤。除此之外,每天还要负责给运粮群众发粮、草、料、柴万斤以上。当时大宁县城街道狭窄,车马阻塞、人群拥堵,给接转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为破解窘势,缓解县城压力,县委立即在县城东门外增设一个转运点,由冯志明等三人组成。战后的东门外几乎是片无人区,所有的空窑洞都堆放满了粮食。到后来粮食越收越多,军粮存放不下,县委又安排在南门外的下吉亭村、西门外的道教村设点,千方百计设法完成上级下达的转运公粮任务,确保陕甘宁边区军民反击战的用粮需求。接转工作一直延续到1948年底。</p> <p class="ql-block"> 在支援陕甘宁边区粮食战役中,吕梁区党委和九地委分配给大宁县12万公斤的军粮任务。这对刚解放不久,又长期遭受阎锡山反动统治以及“兵农合一”的大宁人民和新生的革命政权来说,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当时正值秋季,地里的庄稼刚刚成熟。接到任务之后,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立即动手发动群众抢收抢晒,女人嫌太阳晾晒干的慢,干脆烧火在炕上烘,有人在院里架起炉火,在铁锅里焙……男人将处置好的军粮人挑驴驮运往黄河岸边,陕西接转人员抢渡黄河,支援前线。</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为了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作战,上级决定在大宁建一所兵站,调配支援前线所需人员和物资。接受任务之后,大宁县委任命冯光明为兵站站长,调一区的财政助理员贺万瑞担任兵站会计,县人民民主政府由民政科长张如陵负责。大宁兵站办公设在观音巷的常治忠院内。主要任务是筹集、调配上级下达的解放军前线作战部队所需的民工、担架、牲口、粮食、柴火、草料等物资。兵站成立期间,共向前线调派担架、民工约2000人次,牲口1500匹次;运送军粮150万公斤左右,柴火425万公斤以上。</p> <p class="ql-block"> 1948年春,陕北葭县、镇川、米脂等西北解放区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共晋绥分局提出:“发扬阶级友爱精神,为多救活一条人命尽最大努力”的号召。同时上级命令,临汾地区各县所筹救灾粮食,全部通过大宁向西北转运。于是,兵站人员立即转为“西北救灾委员会”。负责接收从临汾、洪洞、襄汾、隰县、蒲县等地运来的救灾粮食,同时,举全县之力动员组织民工、牲口,将接收的粮食运到马头关岭上村,再由陕西组织力量接转粮食渡黄河。西北救灾委员会成立前后一个多月,共转运粮食110万公斤以上。</p> <p class="ql-block"> 从1947年9月到1948年底,大宁县接转军粮工作,有力地支援了陕甘宁边区前线,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彻底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年解放战争,晋绥边区支援陕甘宁边区的粮食达576万公斤,占晋绥边区3年公粮支出的13.74%。粮食转运工作结束后,陕西省粮食厅厅长冯绍绪专程来到大宁表示感谢。贺龙曾感慨地说:“就全国来说,我们解放区最小,人口最少,晋绥、陕甘宁合起来才四百万人,又最穷,但是负担最重,肩负的责任最大”。1948年4月1日,毛泽东主席高度肯定了晋绥人民对解放战争的巨大贡献,指出:晋绥解放区过去一年来完成了巨大的军事后勤任务,有力地支援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 大宁虽小,却担当起了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重任;</p><p class="ql-block"> 大宁虽穷,却拿出12万公斤粮食支援陕北前线……</p><p class="ql-block"> 高速发展的时代,扁担如同农家常见的风箱、石磨等老物件一样黯然推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扁担挑起的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永远铭记在保卫陕北、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红色革命历史篇章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来源于百度,如有侵权请告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个人简介</p><p class="ql-block"> 张志强,笔名野夫,男,1967年7月生,山西大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会员,大宁县作协主席。《昕水文艺》主编。著有散文集《亲情树》《梧桐树》《行走山水》。散文、小说多次获国家级奖项。</p><p class="ql-block"> 手机号:13753729863,地址:山西省大宁县文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