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半年前决定报名参团前往中亚五国的古代丝绸之路上去看一看。中亚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五个斯坦国对我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地方。只知道这是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的必经之地;还知道在苏联解体之前均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那里有不少地方与我国的新疆相邻,中间仅仅相隔着绵延的天山和昆仑山,他们曾经与古代的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1860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北京条约”之前,有些区域还属于咱们中国清朝的疆土,不过这一切都已成了往事。</p> <p class="ql-block">10月9日 下午搭乘南航班机前往阿拉木图,开启了我们中亚五国的丝路之旅。这次出游采取跟团模式,行程、吃住不用自己操心,只需自己购买国际机票前往团队指定的集合地点。本次团队集合地点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西南边境城市乌尔根奇,为缓解旅途劳累,我们提前一天出发,在阿拉木图歇一晚,明天再转机前往。</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机场,当地人发音“阿拉玛蒂”。我们遇到的出租车女司机会讲英语,这在当地是比较少见的,据说当地人交流主要是俄语,哈萨克斯坦语在当地的使用反而不如俄语。</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 早晨酒店推窗望出去的景观,因强逆光,雪山不太清楚,但仍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阿拉木图大酒店曾经是阿拉木图的地标,服务不错,昨天按约定派人在机场举牌接机,今早的自助餐也很丰富。</p> <p class="ql-block">上午搭乘阿斯塔纳航空,一个半小时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拟在当晚转机前往乌尔根奇(集合地点)。因没有直达的飞机,多数人都需要到塔什干转机,然后出国际机场再搭乘出租车到国内机场乘机。</p> <p class="ql-block">塔什干国际机场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不同时间抵达的团友恰巧赶上当地搞活动,拍到了几张乌兹别克美女的照片,我分享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我们有7个小时转机时间,在塔什干工作的朋友特地来机场接机,并将我们从机场直接拉到了中亚最大的抓饭中心打卡,羊肉抓饭好吃但不敢多吃(热量太足),我和老伴分吃了一盘,饱了口福和眼福,吃饭+观光,涨见识了🤭</p><p class="ql-block">抓饭中心人气很旺,我们去时最大的那口锅已经全部扫荡干净了。</p> <p class="ql-block">抓饭中心的招牌:当地文字“七口大锅的抓饭”。</p> <p class="ql-block">饭后,朋友带我们去乘了几站地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什干地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时期修建的,刚好与我们北京的1号线差不多是同一年代。地</span>铁票价很亲民,每张相当于我们人民币1.2元,而且是包干制,随便坐多远都行。</p><p class="ql-block">地铁的车头和车厢都比较老旧,与我们目前北京、上海的地铁设备不可比,但站台上的壁画还是让我们刮目相看。透过这些壁画,能感受到强烈的艺术味和民族自豪感、以及苏俄帝国如日中天时代所特有的那种硬线条风格。</p> <p class="ql-block">有一站名字叫“纳沃依”站,这个纳沃依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著名诗人(十五世纪),同事说他在乌兹的影响相当于俄罗斯的普希金。墙上的壁画内容都是纳沃依诗歌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有点类似于我们的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这一站大约叫“宇航员站”,墙上的壁画有世界太空第一人加加林、世界上第一个女宇航员等。</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年青人。见我在拍照,都纷纷挥手向我们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朋友还带我们转了几个地方,其中有一个景点-塔什干的皇族别墅。这是末代沙皇罗曼诺夫家族一位纨绔子弟被流放到塔什干时所建。这位纨绔子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祸得福,流放使其幸</span>免于被集体枪毙在冬宫地下室。</p> <p class="ql-block">塔什干的步行街,宽敞的街道,游人不多,地摊上最醒目的是那些画作,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当晚从塔什干前往乌尔根奇的航班晚点两个小时,入住酒店时已经过了午夜12点,辛苦的旅程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 今天是团队行程的第一天,早晨8点集合前往希瓦古城。</p><p class="ql-block">希瓦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接壤的乌兹别克境内。从乌尔根奇出发,半个小时车程就到地方了。一路上阳光灿烂,白花花的棉花地闪闪发光,据说棉花是乌兹别克的支柱产业,乌兹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行程前五天的路线:乌兹别克希瓦-土库曼阿什哈巴德-乌兹别克布哈拉、萨玛尔罕-塔吉克苦攒。</p> <p class="ql-block">希瓦(Khiva)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东西交汇之地, 历史上这里是旅行商队前往伊朗的最后一个驿站。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之后,8世纪时著名的数学家花剌子密在这里出生,他被称为“代数之父”。公元10到11世纪,希瓦先后被纳入塞尔柱和花剌子模帝国统治下,科学知识在这里得到传播,诞生了一批哲学家和天文学家。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时,希瓦城被摧毁。16世纪初花剌子模汗国宣布独立并迁都至希瓦,从此希瓦成为中亚三大汗国之一——希瓦汗国。进入19世纪后,希瓦成为沙俄的附庸。1924年希瓦汗国领土被纳入苏联的版图。</p> <p class="ql-block">中亚古谚:“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由此可见希瓦之迷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团队的当地导游叫“小乌”,他曾经在南京学习过五年,汉语讲的很溜。他说:希瓦的主要看点在于内城伊钦(Ichan Kala)。</p><p class="ql-block">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保存有8座清真寺、31座经学院、14座宣礼塔、12座陵墓和6座王宫,面积达26公顷。这些建筑展示了希瓦曾经的辉煌历史,作为中亚保存完好的穆斯林建筑群的典范,希瓦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来自网上的信息:2014年应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要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一个工作组来到了希瓦,与当地百姓一起开展古城援建修复项目,修复内容主要包含希瓦古城内的阿米尔•图拉经学院和哈桑•穆拉德库什别吉清真寺两部分。整个修复工作于2019年完工。但不知何故,小乌导游只字未提中国人帮助修复的建筑项目。</p> <p class="ql-block">短塔 (Kalta Minor Minaret)是一座未完成的宣礼塔。185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希瓦汗国的Muhammad Amin khan王下令建造,他计划将这个塔建成当时全穆斯林世界最高大的一座(70公尺),盖过布哈拉的塔。可惜国王于1855年过世,兴建此塔的工程随之停止。短塔以</span>其精美的装饰和几何图案的瓷砖覆盖的外表面而著称,是希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装饰着马赛克、大理石和珍稀木材的重要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库希纳堡是希瓦可汗(国王)和家眷居住的地方,也是军队的营地要塞,拥有监狱、清真寺、造币厂和宫殿等设施。</p><p class="ql-block">矗立在古堡中的着希瓦汗国皇宫,始建于1832年-1842年,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整座宫殿如一座奇特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国王办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国王的后宫</p> <p class="ql-block">经学院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的蜡像:1888年国王卡米尔可汗(Kamil Khorezmi)与随从。</p> <p class="ql-block">朱玛(JUMA )清真寺,始建于10-17世纪,清真寺由122个雕刻木柱支撑着、以其独特的木柱结构而闻名,是希瓦古城内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该清真寺目前仍在使用中,正好不是礼拜日,我们可以进到里面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朱玛清真寺内正在编织毛活的乌兹别克妇女,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陵墓Pahlavan Mahmoud Mausoleum,始建于十二世纪。这是可汗家族的陵墓,其绿松石圆顶和内部装饰非常精美,是希瓦城内最美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伊斯兰教学校,如今已改造成了酒店。其宣礼塔高达57米,可以攀爬上去俯瞰希瓦城景。</p> <p class="ql-block">提前一天到达的团友曾经登上了塔顶,分享了一张希瓦古城的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伊钦城外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紧,希瓦城的观光活动两个半小时就结束了。上午11点整,每个团队成员在希瓦城外的餐馆里领取了打包的餐盒,集体坐上大巴,一个小时车程来到乌、土边境沙瓦特。</p> <p class="ql-block">事先当地导游已有书面告示:土库曼斯坦过境手续繁多、时间较长,要求每个人准备好各种缴费所需要的零钱。</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快通过了乌兹别克斯坦的陆路海关检查。在进入土库曼关口前,需要先搭乘中巴车,大约有一公里多的路程。中间还遇到官员们需要午休(下午12:30-2:00)又不得不等待,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先说的每人单独付费方式</span>经通融后由导游统一代为缴纳核酸检测、签证、税等各个关口的费用,节省了不少时间,出入关总共用了将近3个小时,终于在下午三点左右完成了出入关的所有程序,每人核酸检测、海关税费用共计106美元。</p> <p class="ql-block">乌、土边境处两国元首的握手像。不寻常的是右侧的土库曼总统,听说是个年轻的八零后。</p> <p class="ql-block">土库曼斯坦在世界上算得上是最封闭、最保守的国家之一,对旅游者来说只能跟团才能进入这个国家。至于团队旅游也是采取限制配额管控措施,这次发给我们每个人的落地签证只有三天时间。国家为了确保意识形态的安全,公共场所是没有网络的,酒店名义上有网,但我的手机也上不去。断网虽然有点不便,但正好让我们能心无旁骛的来观察、体会这个神秘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半,我们团队的50多人按三人一组分乘18俩越野车前往土库曼西北部的达尔瓦扎(Darvaza), 目标是土库曼境内的第一个景点-沙漠里的“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去“地狱之门”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沙漠公路状况非常差,50年前因开采油气而修建的沙石路,因气田废弃常年失修,目前大多都成了搓板路,到处是坑坑洼洼。跑了两个小时后,我们三人一组所乘坐的那辆车悬架系统出了问题,驾驶员下车鼓捣了一阵子未见好转,最后一辆押车的驾驶员见状赶紧倒车退回到有信号的地方打求救电话,很快车队的负责人赶来并做出决定,让我们车上的三个游客连同行李临时分散、挤坐到不同的车上继续前行,整个车队为此不得不停顿下来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在晚上9点来到了“地狱之门”。</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在天黑前赶到地狱之门的,现在只得在半道上观日落了。</p> <p class="ql-block">所谓的“地狱之门”,实际上是在1971年被前苏联一位地理学家发现的天然气坑洞,这个区域蕴藏着大量的地下天然气,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出现钻探环状坍塌事故,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坑洞气体泄露。为了防止有毒气体溢出,土库曼政府允许对坑洞中的天然气进行燃烧,这个坑洞从白天到晚上一直处于熊熊烈火燃烧状态。到今天为止,宽约70米的巨洞大火已经燃烧了整整近53年。正如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故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不容易啊!终于看到了地狱之🔥,第一时间扫了一张全景。</p> <p class="ql-block">当晚10点,我们在附近的蒙古包中享用了晚餐:烤羊腿和鸡肉、土豆、西红柿、茄子,还有葡萄和西瓜。</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车队调来一辆车让我们原先的三人组重新聚集在一起,继续行车4个小时,这次我在副驾驶座上打了个盹,凌晨三点多在郊区的某个地方集体换乘大巴进入土库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进城后尽管又困又乏,大家的眼睛还是为首都城市建筑上的漂亮灯光所吸引。清一色的白色建筑上点缀着灯光,仿佛是一座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在酒店的床铺上躺平时,已经是次日清晨的四点钟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昨日中午12点过境到土库曼开始直到游览“地狱之门”结束入住酒店,整整过去了16个小时。其实从</span>陆路边境沙瓦特驱车到首都阿什哈巴德,总车程不超过600公里。但因公路状况差、车速慢,中间又出了事故,所以这个地狱之门看的很辛苦。导游解释这条线路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不想放弃希瓦古城,如果直接乘飞机到阿什哈巴德,从土库曼首都去地狱之门的道路要好很多,也就不会这么辛苦,但若要单独再去希瓦古城,在时间和经济方面都会很不合适。</p> <p class="ql-block">10月12日 上午10点退房,开始对首都阿什哈巴德的观光活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宿的体育酒店。酒店外立面是用白色的大理石装饰的,这与整个街道的建筑色彩是一致的。街道上竖立着一根根醒目的、象征着汗血宝马的路灯杆,这是土库曼的国宝标志。</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第一项活动,参观土库曼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广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内容比较简单。我觉得从网络上收集的信息更能全面反映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p><p class="ql-block">土库曼斯坦位于伊朗以北,东南与阿富汗接壤、东北与乌兹别克斯坦为邻、西北面是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49.12万平方公里,约80%的国土被卡拉库姆沙漠覆盖。人口705万,主要民族为土库曼族,占94.7%。</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波斯人、马其顿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鞑靼人曾在此建立国家。15世纪基本形成土库曼民族。19世纪60年代-80年代,部分领土并入俄国(外里海州)。1917年12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成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10月27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土库曼斯坦。1995年12月12日,第50届联大通过决议,承认土库曼为永久中立国。</p><p class="ql-block">土库曼斯坦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但它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储备列世界第四,石油天然气工业为土库曼的支柱产业。据说开采依靠俄罗斯,供气对象主要是中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首脑。宪法</span>规定土库曼斯坦为民主、法制和世俗的国家,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又相互平衡制约。保持社会稳定作为基本国策;奉行积极中立、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同其他国家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禁止宗教干预国家政治生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事实上土库曼在政治体制上实行的是总统的完全独裁制,处处都能看见总统的雕像高高在上,个人崇拜色彩非常浓厚。</span></p><p class="ql-block">土库曼的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是前苏联时期的州党委书记;第二任总统曾经是第一任总统的牙医,后来从卫生部长岗位上升到国家元首;现任总统则是第二任总统的儿子,是个年轻有为的80后。</p> <p class="ql-block">中立拱门</p><p class="ql-block">1995年土库曼斯坦获联合国认可为中立国,这是土库曼最为自豪的政治功勋之一。为纪念这一事件,土库曼在首都市中心建了一座75米高的塔,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将其命名为中立柱,塔顶是他自己高达12米的金身塑像,穿着西装,身披超人般的斗篷。雕像晚上打着光,白天转着圈,因此尼亚佐夫始终面向太阳(也有个说法,因年久失修,目前雕像已经不能自转了)。</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前方依然是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当地汉语导游在车上陆续介绍了一些情况。听起来土库曼国民收人水平相当于我们90年代的水平,每人每月工资大约在300-400美元,但国民医疗、教育全部是免费的,食品价格低廉,每升汽油价格相当于我们的瓶装矿泉水价格,住房有基本保障,但若想住的宽敞也必须依靠个人奋斗,比如我们的导游,目前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做兼职工作,因为他</span>想多要娃、想住大一点的房子,就得拼命挣钱。出国似乎比较难,导游的汉语是自学的,他说没有机会去国外深造。国内不允许上网,百姓想上网就得靠翻墙。总之,温饱是有保证的,为防范外来文化入侵,土库曼采用的是闭关锁国政策,虽然限制了百姓的自由,但也避免了颜色革命带来的政治动乱,为总统集中精力办大事,腾出了时间和空间。</p> <p class="ql-block">车观阿什哈巴德的主要街道,果然气度不凡。城市道路宽敞,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是由清一色的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个个都是高大上。据说城市规划聘请了法国设计师、建材主要来自于伊朗和土耳其。这一切都是近二十多年来的建设成果。</p><p class="ql-block">独立后,开国总统尼亚佐夫决定把首都建设开发成“白色之城”,主干道两旁耸立着一座座宏伟的大理石建筑,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表新颖漂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span>阿什哈巴德亦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世上拥有最多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的城市,的确称得上世界最漂亮的都城。我们的车还特意从总统府经过,但只能车观,不能逗留,也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有一群等公交车的大学生,女生身着红色的裙装,男生则是西装革履,每人都戴有一顶小帽子。</p> <p class="ql-block">终于见识到了阿哈尔特克马Akhalteke Horse 。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人为之自豪的“汗血宝马”(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阿哈尔特克马又被称为“天马”和“大宛良马”。我国史书中的“汗血宝马”即源自阿哈尔特克马)。土库曼的</span>国旗内圆心中央正是一匹他们视为国宝的汗血宝马。这种马形体矫健,毛色漂亮,脚力迅急,体温散热快,适于奔跑,确实是宝马良驹,因为珍贵,禁止出口。</p> <p class="ql-block">团队安排每个人都可以骑上马背,在马场的场地内溜一圈。生平第一次骑这样名贵的宝马,坐上去很踏实、很平稳,感觉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午后参观了阿什哈巴德 Ertogrul Ghazi 清真寺,又称作尼亚佐夫的清真寺,也是他的陵墓所在地。寺庙是由第一任总统尼亚佐夫本人于2004年亲自组织建造的,为土库曼斯坦国内最大的清真寺。尼亚佐夫于2006年去世(66岁),执政16年。</p> <p class="ql-block">寺庙很壮观,内部装饰也很豪华。对游客没有特殊要求,不论男士、女士只要脱鞋就可入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下午从阿什哈巴德出发,高速公路375公里,车程5个小时,路上所见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就连落日也显得有些混浊。晚上8点半到达土库曼东南部马雷州的首府马雷市。</p> <p class="ql-block">晚餐是在一家大型商超的五层楼,餐桌上的主食是披萨和囊,有蔬菜水果、荤素搭配品种丰富,还有音乐和歌唱助兴,席间有团友起身跟着节拍扭动胳膊和臀部,披星戴月跑了两天,大家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p> <p class="ql-block">商超里的收银员。</p><p class="ql-block">很遗憾,因为是集体行动,没有机会进去看看这里的物价究竟是啥情况。</p>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 早晨7点推窗看见了初升的☀️照射在酒店前的一座清真寺上,特别的景观,难得!</p> <p class="ql-block">马雷旧称“梅尔夫”(1937年前),是土克曼斯坦第四大城市和重要外贸口岸,曾经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绿洲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片宽阔的绿洲横跨了4000年的人类历史,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纪念性的建筑。现</span>留存的梅尔夫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梅尔夫最早的居民点建于公元前第 1千年中叶,据认为是雅利安人种的起源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该城是安息(帕提亚)王国马尔基安纳地区的首府,号小安息,是中国与罗马帝国属地之间商道的要冲,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后汉书·西域传》称其为木鹿。<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城在11~12世纪曾作为塞尔柱王朝的都城,一直是中亚的穆斯林文化中心</span>,与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齐名。1222年,旧木鹿被蒙古军成吉思汗的儿子率领的一支军队攻破并彻底摧毁,从此结束了其世界级大城市地位。后来新建的木鹿城在旧城以西30公里处。</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所看到梅尔夫古城实际上已经无人居住,大部分随着流淌的岁月而演变成了遗址。</p> <p class="ql-block">马雷故城的遗迹-8世纪富豪人家的一座大宅院,墙壁<span style="font-size:18px;">几乎完全由泥砖建成</span>,内部有个大庭院,没有窗户,仅依靠天井通风。据推测,这些城堡属于一个富有的土地所有者,他拥有贯穿苏丹要塞西部的 Hurmuzfarra 运河沿岸长达30公里的土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运河沿岸拥有许多类似的"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来此地旅游的土库曼女学生,她们主动提出要与我们这些外国人合影,我们当然也很愿意,两下一拍即合。</p> <p class="ql-block">沙漠上废弃的要塞-<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7世纪的克兹卡拉要塞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桑贾尔苏丹陵墓,是一座高达12英尺的砖制建筑,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十二世纪蒙古军队来袭时,作为正宗的突厥人,他们的一部分被迫流亡到土耳其,所以今天的土耳其人将玛雷视作他们的追根溯源之地。这位桑贾尔苏丹是当时的最后一位苏丹国王(1085-1157),这里曾经是他的办公场所,也是其陵墓,2002年由土耳其人出资将其修复。</p> <p class="ql-block">陵墓穹顶的线条很简洁,内有一个棺木,四周空荡荡的。据说棺木并非苏丹国王本人,只是为了迷惑蒙古人而被保留下来,也是梅尔夫古城唯一完整的建筑,因为蒙古人也是不愿意触碰亡灵的。</p> <p class="ql-block">与土库曼大妈合影</p> <p class="ql-block">哈马达尼清真寺,是由中世纪的土库曼民族英雄谢赫·尤素福·哈马达尼下令建造,他曾率领众人保卫国土免受外来侵略。<span style="font-size:18px;">19世纪,被毁坏的建筑得到了部分修复和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优素福·哈马达尼 (Yusuf Hamadani), 波斯人,是中亚苏菲派导师中的第一位, 据说去过麦加40次。</p> <p class="ql-block">与热情、开朗的中学生们在一起,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离开马雷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古城。大约是东北方向,车程355公里,用了5.5小时。</p><p class="ql-block">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沙漠里穿行,焦黄色的大小沙丘一眼望不到边。快到土乌边境时,终于在干旱的大地上看到了水流,赶紧向导游打听,方知是阿姆河。回来后查得:阿姆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米的高山冰川,是</span>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咸海的两大水源之一,沿克孜勒库姆沙漠和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乌、土两国交界地带蜿蜒穿行,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木伊纳克附近入咸海。</p> <p class="ql-block">即将抵达土、乌边境时,导游喊道:快看!这是土库曼斯坦的丝绸之路纪念碑!有团友手快的,抢拍后分享给了大家。</p> <p class="ql-block">下午五点到达土乌边境,土库曼这边通关查了好几道,乌兹别克边检则很痛快,对中国人也很友好,一听我们是中国人就“你好!”,连行李都没过安检就放行了。就这样整个过程还是耗去了约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傍晚红彤彤的太阳又跌回到了沙漠里,我们顺利地结束了对土库曼斯坦的短暂访问,尽管是走马观花,但毕竟是在这个神秘的国度里脚踏实地的溜达了一下,这就足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