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得不巧,今天太白山心情不好,不愿将秀丽示人,扯一山浓雾遮住了面庞。<br> 刚走进山下的游客中心,一个工作人员模样的人挡住了我们:“你们穿得太少。今天山上可能下雪,现在温度已接近零度。”<br> 幸好我们有备而来,一行人赶紧回到车里,穿上冬衣,登上景交车——进山了。<br> 从山门口到乘坐缆车点,景交车要走一个多小时。太白山是秦岭主峰,也是最高峰。它从汉中平原拔地而起,雄峙天下。李白当年曾发出“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蜀道难》),”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登太白峰》)“的赞叹。我们千里奔赴,登顶太白,一览众山小,正是夙愿之一。<br> 景交车一路上行。山路曲折,坡陡弯急,侧望崖下,万丈深壑,令人心惊。同行有几位女士,皆是走南闯北,阅景无数的资深游客,但此刻每转一弯,竟也惊呼连连。不过,令她们惊呼的,不是山崎路险,而是飞入眼帘的一幅幅绚丽画卷:两边山崖,奇石嶙峋;山间瀑布,飞珠泄玉;山坡连绵,苍绿的底色上,仿佛有人从天上泼下了大桶颜料,红黄橙紫,青黛褐灰,缤纷相间,浩荡起伏,延伸无际。太白之秋,似画,比所有的画都壮丽;如歌,比任何一首歌都动人。美景,是可以催发人童心,也可以令人忘形的。面对这一片秋色,你觉得震撼,也觉得欣悦,甚至有一种惶恐:还没登顶,太白山已经捧出了如此美丽的秋色,绝顶之上,会有什么样的美景呢?我不敢想象,也想象不出。<br> 车随路行,路随山转。一路上有许多景点,三国古栈道、泼墨山、世外桃源、红桦坪……都是观山赏景的好去处。可惜我们登顶之心太急切,竟没有下车。<br> 终于,车到拂云阁,从这里拾级而上,就可以乘缆车登顶。但下车后才惊异地发现,一天白雾,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结结实实地罩在了我们头顶。<br> 山风凛冽,寒气逼人,夹杂着点点雨星,飘洒而至。站在观景台往下看,山川沟壑,红叶苍崖,历历在目。往上看,只有白茫茫一片浓雾。<br> 此时海拔2800多米,山顶最高处海拔3700多米。我们幻想这浓雾只是太白山的围脖,云雾之上便可见太白峰的绝世容颜。登顶既可扪参历井,又可俯览云海。“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李白的愿望,我们一样也有。满满的期待引领我们登上缆车,向山顶进发。<br> 缆车缓缓上升,周围全是茫茫白雾。浓雾吞没了一切,也包裹住一切。山风吹来,缆车小舟般轻轻摇晃,在雾海里穿行。人在缆车里,像独木浮在大海,像烛火被暗夜围拢。向上,看不见顶峰和日光;向下,看不见层峦叠嶂,只看见白色的雾气在身边缓缓漂浮。<br> 只有缆车贴近山脊,擦着树尖掠过时,可以看见脚下的树林。赭红的冷杉,墨绿的苍松,依稀可辨林间厚厚的落叶和苍褐色的苔藓。<br> 茫茫白雾,有一种宏大,也有一种静谧;有一种压抑,也有一种放松。<br> 史铁生在地坛的落日余晖里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置身于海拔3000米之上的弥天大雾里,会让你在飞翔的缥缈中陷入冰冷的沉静,也会让你在满天的迷茫中敞开辽阔的思索。<br> 也许,生活本身就是一团迷雾。究竟有几人都能看得清来路,走得准去路?谁的人生不是在迷雾中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前进?<br> 当然,今天不同,因为我们对顶峰有着太过美好的期待。<br> 缆车终于到达上板寺。满怀期望跳下缆车,迎接我们的依然是茫茫白雾,雾中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雨点。从这里登上顶峰拔仙台,还要走一段山路。但问一下刚从顶峰下来的年轻人,他们说顶峰也是一片白雾,而且已经下雪了。“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也满怀失望。<br> 如果一无所见,登顶意义何在?美好的想象被冰冷的雨点砸得稀碎。纵览群峰,极目云海的期待瞬间成了泡影。<br> 遥远,没有挡住我们的脚步;寒冷,没能打消我们的决心;冰雨,没能熄灭我们的渴望。没想到,浓雾,却逼得我们望顶兴叹。<br>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李白《古风(其五)》太白真人不可见,拔仙台也不可攀——情深毕竟敌不过缘浅。<br> 无奈,怏怏而返。再乘交通车下山,山下,依旧是秋光明媚,色彩绚烂。 我们想再去观赏来时没有游玩的景点,却被告知,下山的车是一路不停。即使一定要中途下车,必须等其他的车路过,如果有空座位,才可以顺路带你下山。但是,从山上返回的车都是坐满才发车,所以,也没有如果。<br> 同行者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一次无心之失,竟成终身之憾。<br> 太白山,你是慷慨的,又是吝啬的;你是多情的,又是绝情的。你是一定要我再来第二次,第三次吗?<br> 问山,山不语。问云,云自飞。<br> 只得恋恋不舍地再次回望山巅,依旧是云雾缭绕,仙气飘飘,仿佛微笑送别。<br> 这一场大雾,遮蔽了山巅,唯美了太白,留给我们怨怅,也留给我们向往。<br> 突然想起两句歌词:“有一段思念,流淌在秋天。问伊人归期,越问她越远。”<br><div> 2024.12.7</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