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上起来打开窗,阵阵清风袭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好久没有那么清新,那么舒畅了。真没想到,经过一夜暴雨的肆虐,整个小区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活力:眼前的绿树花草还缀着水珠,被雨水冲刷了一夜还未干的小径上,几个老人家正在悠闲地散步;早起的上班族匆匆出门;负责小区卫生的阿姨正在卖力地清扫路面小径上的落叶和垃圾;有几只可爱的小狗在溜达着…… 这样一个暴风雨过后的早晨,让我的思绪飘回到在上海小弄堂里曾经度过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秦关路很窄,窄得连一辆像样点的汽车都开不进来。大人们最害怕就是那些台风来临的日子,因为那时候,会有一连几天的大暴雨,房子里也会进水,当弄堂里的积水溢过门槛时,家里就水漫金山了,一些材质较轻的锅呀,盆呀,鞋呀,都浮在水面上,在屋子里飘飘荡荡的。</p><p class="ql-block"> 每逢这时,大人们就会轮流坐在门槛边,用簸箕或脸盆往外舀水,若是雨下个不停,便要如此折腾下去。有时候,我和弟弟妹妹也会抢着帮忙铲水,不过,我们是把铲水当作了一种游戏。只要大人们允许我们参与,我们就有机会光着脚,在水里跳来跳去。</p> <p class="ql-block"> 小妹喜欢提个小<span>铁</span>桶,往外费力地倒水;大弟拿了个搪瓷茶杯,和小妹比赛,看谁把水倒得最远,我则拿了个铝盆,学着大人的样子一盆一盆地往外倒水。不一会儿,弟弟妹妹就累坏了,不愿意干下去了。我就说他们象小猫钓鱼不专心,说得他俩不好意思“罢工”了。于是,他们就扔掉了手里的工具,改用小手捧着往外泼水。我每倒完一盆水,总会在铝盆底用手敲两下子,把盆敲得当当响,以便趁机直起身子喘口气,还美名其曰说是给弟妹们鼓劲。</p><p class="ql-block"> 外婆看到几个小的干得这么“卖力”,就在一旁说道,“落雨狗欢喜,麻雀真叹气”,意思就是我们几个在水里撒泼的模样,就像小狗一样。这样开心的场面让外婆好生欢喜。谁知,那两个小人儿还没等外婆继续欣赏我们的“杰作”,他们就开始用小手往对方身上泼水,一边还哈哈大笑,外婆站在他们旁边,当然也被“祸害”到了。我不但没有上前阻止两小的,反而和他们“同流合污”“打成一片”。尽管在打闹中弄湿了衣裤,我的心里像是乐开了花,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老大,待会受到惩罚的一定是我。</p><p class="ql-block"> 外婆看到水花已经溅湿了我们的衣裳,就忙不迭地拍打着弟妹的衣裤,用手替他俩拧去上面的水渍; 刚出月子的母亲站在楼梯上,一边责骂我不懂事添乱,一边把我们几个都赶到楼上,不准再下来帮倒忙。可是,我们总不长记性。每逢房子里进水的日子,就是我们偷乐的日子,每每如此,不亦乐乎……。多么无忧无虑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的上海,城市的基础设施都比较陈旧,类似这样雨后的情景,比比皆是。那些住在棚户区里的居民家里的条件更不好,在狂风暴雨下,屋顶有时候会被吹翻,外面下大雨,房子里也会下小雨。现在坐在门槛上铲积水的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童年时代在房子里玩水的乐趣也载入了历史的史册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秦关路因被列入虹口新天地旧改计划工程,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块路牌。从前家门口对面的“鸿德堂”是一座极少数采用中国古典式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因被列入市级优秀历史建筑而幸免被拆的命运。今天,照片上的它孤独地立在一堆废墟那里,仿佛在缅怀与我们相处的那些日子。</p> <p class="ql-block"> 离家不远的那片棚户区已成了俞泾浦沿岸一条崭新的绿化带。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改变了那么多,似乎一切都顺其自然。而我们生活的改变也只是上海这些年来,众多居民和新上海人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从前秦关路上的弄堂和弄堂里的生活会被当作一种历史留在记忆中,现在的舒适生活则会被当作一种幸福好好珍惜。</p><p class="ql-block">文:原创</p><p class="ql-block">图:图2、3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乐:童年回忆Take my ha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