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昨天,今天,明天

杨岸诗话

<p class="ql-block">  那是我36年前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辆去市里的公交车上,我带着女儿由62路转乘9路公交车去天津劝业场游玩购物。一位中学老师认出我来,她原来是教我地理学科的。“你这孩子,怎么没读完书,就缀学了呢,脑瓜儿多好使呀,你现在过得还好吧”。</p><p class="ql-block"> 我对她只是笑笑,“谢谢靳老师了,”从她那慈祥的眼光里仿佛还有一句要问:“你后悔吗?”因为我的学生时代定格在读完初二缀学了。我的性格;不谓后悔,只有前行。如果必须用‘后悔’俩字造句,只有一句;后悔自己在父母有生之年没有多给与他们,亏欠太多。</p><p class="ql-block"> 我是1964年生人,在家里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我这中间之人左右逢源,那年月尽管清贫,因为年龄小也不用自己怎么去干这干那的,说不上太苦太累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刚记事时,父亲就从市里给我买个很漂亮的塑料洋娃娃。一头金黄色的波浪卷发,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笔挺的翘鼻子,红红的小嘴儿,穿着嫩嫩的粉色花连衣裙,能上下摆动的双臂,可以随意让她迈步的大长腿,脚蹬一双浅蓝色花布鞋,而且还有小芝麻扣扣着。</p><p class="ql-block"> 一辈子都让我想念的玩具礼物。现在回想起来,我那时得让多少小女孩羡慕啊!再大点,别家的女孩有小花裙子了,父亲也是从市里买了块好看的花布。回想起来,依稀记得那块花布的颜色,也是一朵朵小粉花的纯棉布料。不等母亲制作缝好,自己拿着跑出院外,坐在自家大门口门墩上,把花布在身上围了一圈,对着胡同里来往的行人们显摆。晃动着肉乎乎的小圆脑袋,天真烂漫地笑着“我也有花裙子啦’’。在父母的眼里,我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漂亮的公主。</p><p class="ql-block"> 一年也不见他们有件像样的衣服穿着。一家八口人的生活来源,主要全靠父亲他在村里最早的铁厂上班,好像是制作铁锤之类的工具,家里用的铲子勺子菜刀之类厨具都是铁的,具体是我父亲用边角料自己做的,还是买的不清楚,他是挣工分还是怎么结算也不知道。而母亲呢,她太爱这群孩子了,没有老人看管我们,我没见过爷爷奶奶的。所以妈妈精打细算的过日子,在家照顾我们 。</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年底结算了,生产队会计很熟练地劈里啪啦的打着算盘,扣这扣那的,还是个赤字,没算回来钱。哥哥姐姐们也挣不了成人的工分。孩子多,吃饭的多,挣的工分少,那个新年我没穿上新衣服。</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用大麻籽换油。生产队分下来的大麻籽已经晾干了,那时候连一辆普通的自行车都没有,方圆的交通只有步行。</p><p class="ql-block"> 父亲挑着装满大麻籽的两个土篮子,从家步撵十几公里外的杨柳青,而后又撵转到李七庄,只为换回几斤麻子油。不知什么原因,都被拒绝了,父亲只有原路返回家里,坐那一声不吭。</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和弟弟们也不懂事,还嚷着朝他要好东西吃。那一瞬间,我这一辈子就记住了父亲唯一的一次落泪。就是穷啊!我到小学四年级才有个像样的铁铅笔盒,平时都是用医生装药水的废弃小方纸夹盒装铅笔。当时买支钢笔,只需要5角2分。就为这点小愿望,我只能放学后捡点破烂卖钱,终于换来人生中第一支属于自己的钢笔了。也时常为交5块钱的学费怵头和母亲张口,几分钱的本子反正面都写满了,放暑假去地里打草换钱,为了开学交学费买作业本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我的小学时代,是在荣誉光环里成长的。第二批加入少先队员,做班里的干部,那时参加竞选班里的好生源是用‘正’字多少个投票来确定的,可没有拉关系结派之说。在班里是学习委员,校级三好生,后来又评为公社级三好生,区级三好生,一张张奖状在人生最小的心灵刻上最美的回忆。学校的老师带着我们坐上拖拉机去杨柳青大礼堂观看【董存瑞】电影,在颁奖台上领本本,参加小学语文比赛,这些荣誉给父亲母亲他们忧愁的脸上换来笑容,成为他们的骄傲和期待。</p><p class="ql-block">考中学都是满分的成绩。</p><p class="ql-block"> 所以,后来遇见老师惊讶我没读完书.没考上大学是不足为奇的。</p> <p class="ql-block">  当时初三的课本已经发下来,我因为一次自习课违反课堂纪律被写检查,当时还是班里的课代表。当时就有逃学的想法,考虑回家无法交代原因,硬着头皮把最后一期读完了。</p><p class="ql-block"> 紧接看了一份关于高考招生之类的报纸,像我这样有点视力障碍的,将来参加高考条件有受限制的地方。一切的一切让我心灰意冷。</p><p class="ql-block"> 干脆把书卖了吧!初三课本楞让我换回17块钱,买双蓝色球鞋,去生产队下地干活挣工分。让家里也早早摆脱贫穷,也实现那年月万元户的梦想。父亲母亲他们临终时都不知道我为什么缀学,以为是因为家里的贫穷拖累了我。老师上课依旧喊我的名字回答问题,几次打发同学们喊我回去。我只有感激的份儿,没有回去的份儿了。也告别了在上中学学校旁,有个卖肉的门市部,母亲每周都让我稍4毛钱的猪肉,为全家改善一次伙食,包次白菜猪肉馅儿的饺子,还特意交代,‘一定要肥的’事情。那时的猪肉也就一块钱或者8毛钱一斤吧,不然4毛钱能买几两呀。</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在生产队一天挣7成工,合计人民币1.68元,一个男劳力是10成工,2.4元,就这些还得需要早晨2个多小时,上午四小时,下午4个半小时的劳动才能换来晚上记工员把名字落笔在记工本上。那时,我们村我们生产队在整个公社日值是最高的了。我常常怕早晨没有我的活干,再寒冷的天都早早的站在生产队队长派工的地方等候。大清早的起来,就为那2成工拼搏,合当时人民币4.8角。</p><p class="ql-block"> 那时也没有什么远大理想,能挣钱就是目的。记得当年潘晓有篇文章【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我没有这些感觉,刚走出多远的路就喊窄,那是懦弱。</p><p class="ql-block"> 到了夏季小麦收割季节,我总比别人多干多加班,一个月下来多个十几块钱。记得第一次买双小高腰的羊皮靴花了17元,那感觉,美,得瑟的很。</p> <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村里副业的发展,有个糖厂晚上可以做加工帮忙包糖果。包1斤是1毛钱,又是一个挣钱的好机会。白天挣工分,晚上做手工副业也是一笔小收入了。一晚上包个10斤20斤的,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村的酥糖都销售到了广州,也忘记了它具体的品牌及说明了,只记得自己很熟练的把一块块糖果,用一张张设计漂亮的,有图案的糖纸包裹好,装满大袋子里,然后去称重量,记金额。当时我姑家的大表哥正在广州出差,在一个商场里看见了这种 糖果。那包装上的地址吸引了他,顺便买了一袋酥糖回来,花生.芝麻.白糖,真材实料,一点参假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有点小外快,自然有小想法了,偶尔去市里买点杂志类书刊看看,【追求】,【青年文摘】,【读者文摘】,【大众电影】,等期刊都是我喜欢的读物。那年月,作家梁晓声,张贤亮的名字特别耳熟,也偶尔翻看一些他们的作品 。也是从那时起,对文学作品对作家特别崇拜。</p><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历练,越来越不满足现状,还想多挣钱,二十来岁的姑娘竟敢挑战村办热轧厂。</p><p class="ql-block"> 刚从大火炉里冶炼出来的钢板,由几道机器工序热轧成型出一根又圆又细又长的钢筋来。把一根根冒着红光的钢筋,用长长的大铁钩子推向一旁。在还发烫的时候就戴上手套和伙伴搭起在肩上,一路小跑的扔放在存料处。手套上有时还在冒烟,一夜或者一天下来,成品3吨料。一个月下来工资200多元,比生产队的收入翻了很多倍。一穷二白的岁月让我努力拼搏,我想,当时的理念就是想改变生活,所以,现在特别珍惜生活。</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整理衣柜,把一件四十来年前的藏蓝色女式呢大衣,我拿到干洗店去做一次清洁。当时店主人告诉我,这衣服太过时了,看看有需要的送人吧,洗一次40元,不值。我笑着说‘‘你随便开价钱,我必须在这洗,这件大衣当年在静海集市上买的,90元,款式简单,但是我喜欢,因为那是结婚时的嫁妆’’。当年结婚彩礼800元,给老公在南市荣吉大街的一个服装商店里花180买件男式呢子大衣,从材料到做工都特别好,也一直保留着,没替换掉。这种服饰是自己最早对当时审美追求的一个诠释。也能验证自己的身材保持程度,也算是我们当年最美爱情的开始。这家老板为我感动,把这件大衣翻洗的如新一般,告诉我,回去把纽扣换一下,款式.颜色看个人服饰标准还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几次搬家没舍得扔掉这廉价的大衣。尽管后来皮大衣,羊绒大衣都进了我的衣柜,但是这件衣服却装满了我的情思,而且越来越浓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穿着它,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回头率是百分百。因为它是老物件了,看着太土太落伍了。</p><p class="ql-block"> 也许它又是最时尚的展示,因为它是大街上的唯一风景,讲述返璞归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在天津老年人大学里上课,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我把每节课都用都德先生的著作【最后一课】的态度来学习。哪天在夜里梦见我的父亲母亲,我会轻轻的告诉他们;您心中最漂亮的公主,最聪明的女儿上大学啦!</p><p class="ql-block">(此文发表于《天津散文.微信刊》</p> <p class="ql-block">作家简介:</p><p class="ql-block"> 高淑琴,女,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天津市人,60岁,张窝中学肄业。</p><p class="ql-block"> 曾任职企业仓库管理员,企业文员等(已退休),现为天津市老年人大学学员。从小热爱读书,喜欢文学写作,在市级文学平台发表过散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辑:杨岸山东</p><p class="ql-block">图片:高淑琴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