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金石学史研究与刻帖书法新探(上)

制美

<p class="ql-block">2024.12.06日周五小雪三侯第五天,赴中国国家画院之约</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途经首都师范大学</p> <p class="ql-block">来画院很方便,遗憾却是第一次来</p> <p class="ql-block">一看到徽式建筑,好多人就以为只在安徽有,其实苏州是徽式建筑的耶路撒冷,这是苏式园林,也不知是哪处名楼,网查明代牌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b> 金石学,是“所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作风;上自经史考订、文章义例,下至艺术签赏之学山也”。</b></p><p class="ql-block"><b> 西汉已开始对古代文字和铜器进行研究,但未成体系。至宋由于恢复礼制,重视经学,兴起收藏和研究古器物的热潮,形成著录 校勘、鉴別、考订金石的专门而又系统的方法,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b></p><p class="ql-block"><b> 元明渐趋衰弱,清代畅导儒家经典,推崇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朴学</b><b>”,以</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顾炎武</b><b>为代表的学者,強调“</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经世致用</b><b>”,注重考据,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向高潮,以金石为主师法对象的清代牌学也随着金石考据学的兴起而繁盛。</b></p><p class="ql-block"><b> 刻帖是将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版上传拓后供人们临习和鉴赏,是保存和传播书法作品的重要复制方法。据文献记载,刻贴始于五代,自宋元至明清从未间断,均有刻贴存胜。</b></p><p class="ql-block"><b> 后衍生出研究考订刻帖源流、时代、体例、拓本真假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也形成以名家墨迹、法帖作为师法对象和审美风尚的帖学流派。</b></p><p class="ql-block"><b> 王国维尝谓“金石之学,创自宋代,不及百年,已达完成之域”。宋代金石学兴盛的表现之一,即出现了一批重要的金石学奠基之作,如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刘敞《先秦古器图碑》、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金石录》,从而确立了</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金石学证经补史的学术传统</b><b>。</b></p><p class="ql-block"><b> 衍至清乾嘉以降,金石学研究达到鼎盛,范围扩大至镜鉴、兵符、砖瓦、封泥及至甲骨、简牍,也为清代碑学书法的兴起推波助澜。</b></p><p class="ql-block"><b> 而“刻帖”作为学习书法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同样盛行于宋代,其中北宋淳化年间的《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千年间帝王、名臣、书家墨迹,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汇刻丛贴,被誉为“</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法贴之祖</b><b>”。</b></p><p class="ql-block"><b> 之后,《潭帖X绛帖X 大观帖)等汇刻丛帖和各种单帖层出不穷,作为泛视觉艺术的存在,对法书在当时的传承以及后世的流布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 宋代之前的书法遗迹多懒金石而保存,随着宋代刻贴风气的开启,宋代以后的书法也多借刻贴的流行而发展。</b></p><p class="ql-block"><b> 宋之前的金石和宋从降的刻贴代表着书法的两种不同审美和流派,就像书法的两个翅膀,共同维护着书法的平衡和持续发展。</b></p><p class="ql-block"><b> 为系统地研究书法古迹,深挖传统,推动书法的全新发展,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策刻所自2020 年开始,采用“品”的方式从金石书法研究入手,先后举办了“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b></p><p class="ql-block"><b> 金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已成功举办了“汉来十二品新探” 三国两晋南北物刻石三十品新探”;“篆书廿九品新探” ; “隋唐刻石三十品新探”四次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b></p><p class="ql-block"><b> 刻贴作为金石之后的重要书法史料,在书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继上述金石系列研究展之后,为了全面展示中国金石文化艺术在宋、元、明、清、民国的历史面貌,2021 年底,中国国家面院和西泠印社共同主办“金石学史与刻帖书法新探”,大力促进金石学在当代研究的新发展。这次金石研究系列展大致有儿个方向:</b></p><p class="ql-block"><b> 历代金石学文献、著录研究、金石学家研究、金石收藏研究、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涵盖青铜器实物、图像,摩崖石刻、拓本等)。</b></p><p class="ql-block"><b> 历代刻帖研究是指汇刻从帖与各种单帖的书法与审美研究,包括对刻贴刊刻时代、地点考辩,拓本传拓年代、流传和释文阐释等研究,以及对传统帖学书法 实战的研究,诺如金石学者书法家研统,帖学书风,字体研究,帖学创作实践、审学研究,与“品”机关的美学理论、诗词的研究等等。</b></p><p class="ql-block"><b> 本次展览旨在全面疏理、展示中国古代金石、刻帖。</b></p><p class="ql-block"><b> 以金石学史的叙手方法去感受历史,将上古三代金石到明清刻贴及其当代创作做一体呈现。不仅是对碑学审美的体系性构建,也是对贴学在当代发展“全历史性”的新体系化阐释。</b></p><p class="ql-block"><b> 本次展览自筹备以来得到西泠印社、中国书法收藏家协会金石碑贴所究委员会、西安博物院、河南印社、山东印社、京华即社、终南印社、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济宁市汉文化博物馆、海岱美术馆、吴式芬金石文化研究会等单位附大力支特。</b></p><p class="ql-block"><b> 征集金石、刻贴 360余件。同时开展的金石学史与刻贴书法新探创作展,采用邀请和投稿和结合的方式。</b></p><p class="ql-block"><b> 经评审共有 118件书法家刻帖作品入展,43篇论文入选,基本展现了当化书家、学者对金石学和刻贴的全新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 中国国家画院 西泠印社</b></p><p class="ql-block"><b> 2024 1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体例是什么意思</b></p><p class="ql-block"><b>体例是著作的编写格式、文章的组织形式,也可指纲领与细则或办事的规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朴学‌</b></p><p class="ql-block"><b> 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特别是在清代,朴学特指考据训诂之学。朴学不仅是一种治学方法,也称为考证学或考据学,主要工作包括对古籍的整理、校勘、注疏和辑佚等‌</b></p><p class="ql-block"><b> 朴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质朴之学,后来泛指儒家经学,特别是在汉代,朴学指的是原始儒学。在清代,朴学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治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考据和训诂来研究经文,因此也被称为考据学或考证学‌。清代朴学的兴起与当时文化的高度成熟和图书典籍的丰富有关,学者们专注于校勘、辨伪和文字训诂‌。</b></p><p class="ql-block"><b> 朴学的代表人物包括江永、黄生、汪绂和戴震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