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的美食,也有独具特色的北京美食。清代杨静亭的《都门杂咏》中,有这样一首诗:“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诗中描绘了北京城中羊肉的肥美,以及烹饪时使用的清汤煮出的鲜红色泽。羊肉在中午烧制至焦香且烂熟,而喜人的是没有膻味,不会腻住喉咙。但要说有名要数全聚德的烤鸭。</p><p class="ql-block">簋街,王府井小吃街,南锣鼓巷小吃街,我都去过,不错。如要吃得好,就去“胡大饭店”、“聚京民福”,不过,这些地方每天都需要提前排队。</p><p class="ql-block">北京的旅游景点很多,三山五园气势恢宏、八达岭长城、鸟巢水立方、故宫、十三陵、天坛等等,现代元素与古代建筑有机融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走在又宽又长又直的大街上,车如流水,人头攒动,穿梭于高楼大厦鳞梓栉比的街道,每天人来人往,却都跟自己无关。迎面走来的,相互看一眼,谁也不认识谁,面无表情地擦肩而过;也有自顾自地赶路人,旁若无人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迎面有结伴而行的三三两两的人,她(他)们谈笑风生,口音带着浓重的京腔,大嗓门,不用说一定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本地人,从说话和走路方面,都呈现出天子脚下的那份傲骄。看,走路姿势昂头挺胸,趾高气扬,或背绑手,迈着八字步。我自认为自己是北方人,应该能听懂北方话,可北京人说话总觉嘴里含着东西,如说快了,我根本听不懂,感觉似在吵架或骂人。不过,更多的还是外地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京是一个多元、包容,充满活力的城市。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不,退休后来北京帮儿子媳妇儿带孩子,他们每天上班下班,早出晚归,整天忙得不着家,再加上本周三、四、五,气温下降,又加大风天气,孙子嗓子有痰,有点感冒,大概是家里地暖温度高,小孩喝水少的原因,也可能是出去外边受了风寒,小孩子身体不舒服,就有点打磨人。我这几天时常感到腰酸背痛。</p><p class="ql-block">今天周六,孩子们过礼拜,有人看小孩儿,我决定早起到小区里面活动活动筋骨,一周都没有怎么出门了,透透气去。</p><p class="ql-block">心里正盘算着是跟着小区里的大妈跳广场舞还是散散步呢?电梯下楼,很方便,不像老家的步梯那样,上了楼不想下,下来了就害怕上。一眨眼的功夫,就从十三楼下来,小区内有好几幢楼,分ABC区,每幢楼前都有花坛树木,造型设计不一。</p><p class="ql-block">我信步朝小广场方向走去。远远就看见广场中间一老妇人打太极,穿一身枣红色金丝绒对襟盘扣武术服,小白鞋,白手套,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个子不算高,但看上去精神矍铄。</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之前也学过太极,那是九几年的事,全国出现全民健身运动热潮和打太极热,中心校组织老师们打太极。国庆放假期间,校长专门聘请专业老师来教。时隔二十多年没练,许多动作我都记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只见老人家气沉丹田,起势抬腿,旁若无人地打太极。</p><p class="ql-block">我想:太极拳动作慢、圆滑、配合腹式呼吸,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肌肉损伤,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关节柔韧性,最适合老年人健身活动了。于是,我悄悄地跟在后边学,心想:“彼此谁也不认识谁,做错了也无所谓。再说了,目的是锻炼身体呢。”就这样,她在前面做,我在后边跟着做。</p><p class="ql-block">打拳的基本要领我还是知道的。动作要圆润、连绵不断,上下相随,做到“外三合”,即形意合、心意合、劲意合;内三合”,即心肾合、意气合、动静合,达到“推手、无人若有人”的境界。太极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身心合一,物我两忘;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收放自如,从心所欲”的状态。我这样一边想着一边做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人家举手投足似弧似圆,我也跟着她随着音乐做:野马分鬃、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单鞭、云手、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海底针、闪通臂……十字手,这一套拳打下来,</span>我全身发热了。音乐停,老人家做了个收式,我也跟着收。然后,我们相视一笑,算是认识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走近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大姐先开口了:“您贵姓?”,我忙说:“免贵姓郭”,然后在手上写着"郭”。她说:“你看上去还小,有五十了吧?”,我说五十五了,刚办完退休手续,就过来帮着带孙子来了。”</p><p class="ql-block">她问我是哪里人?我说老家山西,就这样我们的话匣子都打开了。</p><p class="ql-block">她说她女儿之前在韩国留学,回国后在北京某公司应聘,公司还给解决北京户口问题。我能看得出,她脸上难以掩饰的自豪和她心中的骄傲。确实,外省人能有北京户口是多么不容易,要知道有些北漂终其一生也难以落户北京,我也正为此事发愁,孙子马上面临上幼儿园,十几年后,如果还没有北京户口,这将给孩子的高考带来很多不便。</p><p class="ql-block">老人家劝我说:“现在国家政策放宽,可以通过积分落户等方式落户。”我们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p><p class="ql-block">中国人的话题似乎永远绕不开家庭和子女,</p><p class="ql-block">她问我几个孩子,我说一儿一女,她连连称赞。当她知道我儿子是清华研究生毕业,女儿正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时,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也是难掩心中的自豪和骄傲,也许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劣根性吧,拐弯抹角地炫耀,炫耀儿女的优秀,似乎比自己优秀更使人愉悦。</p><p class="ql-block">我们俩都笑了,她笑着上下打量我,说我年轻:“看你脸上的苹果肌,面色多好,年轻时一定是个大美人!”。经老人家一夸,我心里更受用了。我答非所问地说:“哪有哪有,这不刚办完退休手续就过来帮孩子们了。”“是的,不帮咋办呢,在北京挣个三千五千的,连租房子都租不起。"</p><p class="ql-block">她还讲了她与女儿外出旅游和回山东老家的事,</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聊天是自然而然,随性的,不带任何目的和功利,也没有任何压力。我发现她性格开朗,健谈,且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她说到开心时笑声爽朗,真有山东人的豪爽和热情。</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她叫宋作珍,今年74岁,她的儿子都退休了,现在是在女儿家,老两口来帮女儿带孩子做饭的。临走时,大姐握着我的手,我也有种他乡遇故知,相见恨晚的感觉。山东大姐,山西妹子,我们互加了联系方式,这算是我在北京结交的第一位朋友。</p> <p class="ql-block">此时,一轮朝阳升起,照在我们的身上,暖暖的,也照进了我的心里,暖暖的。美好的一天,遇见了美好。我想,这是我来北京结交的第一位朋友,以后,我还会认识更多的朋友,我会慢慢地适应环境,融入这个大都市。不过,我还是时常想起家乡的荀子公园、那郁郁葱葱的青松岭、最美的花海——黄花岭和那干山红遍的浪漫之地——红叶岭,想那绵延曲折、清澈见底的沁河水,想那孕育八万英雄儿女的热土,想与我同甘苦、共患难、心连心的亲朋好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