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石斋杂记(三十六)王学仲作《严子陵钓台文》

蓝银坤

<p class="ql-block">严子陵钓台碑园在规划时,就拟在碑园中心位置以照壁形式立一通记叙兴建碑园盛举的纪念碑墙,一面刻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段,一面是请天津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学仲教授作一篇《严子陵钓台文》,王先生对此不厌其烦,根据我们寄去的资料,撰写了文辞优美的《严子陵钓台文》。文中提出严子陵的隐居,是因为严子陵“独乐胜于江又钟情于山水之乡者深矣,夫重山川之胜于仕宦,悦钓台之胜于云台”的观点。王先生没有到过桐庐,但文中对桐庐的风景名胜的描写,令读之者身临其境,先生坚实的文赋功底令人赞叹。在来信中先生坦率地表示:“拙文请位有点名气而善于楷或隶者书之最好,因字数多,无特殊关系,一般书家重金钱而不愿写,像我这样愿以文会友的人不多了,……碑文刻后赐予一张拓片作为酬劳就可以了。”先生风格实在令人感动。征集委员会根据碑刻识读实用和王先生意见,请浙江书法家孙钊先生以楷书书写了《严子陵钓台文》,孙钊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擅长楷书、行书,曾为辽宁关东碑林、河南韩愈碑林、安徽圣泉碑林、山东孔庙碑林等书碑。碑文刻好后,我拓片后寄王先生,先生回函评价:“孙君书法,挺健可喜……”</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王学仲先生本身就是书画大家,碑园在请其作文的同时,也请先生书写了行书沈约《严陵濑》诗碑。先生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宁家村一个书香人家。5岁就跟着教书的父亲上学,开始学写毛笔字,十七岁王学仲先生考取了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邱石冥、吴镜汀、容庚、齐白石、黄宾虹等学习书画。 1946年夏天,徐悲鸿先生就任北平国立艺专校长。王学仲的才华得到了徐悲鸿先生的赏识,在徐先生的鼓励下,王学仲到北平国立艺专深造。徐悲鸿先生曾经在王学仲请教的书法册页上题写道:“呼延生(王学仲先生有别名‘呼延夜泊’)方在少年,其书得如是造诣,秉赋不凡,盖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则近于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也”!</p><p class="ql-block"> 王学仲先生不仅是一位诗文书画皆有建树的文化学者,还是一位具有独立见解和开拓精神的书画理论家、美学思想家。先生斋号“黾斋”,是“黾学学派”的创始人,黾学可以概括为:一画、二合、三怪、四我、五象、六学、七艺。“一画”就是文人画。文人画要以诗书画印为基础,倡导野逸美,表现其古朴自然、野趣雅谑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二合”是指意象合一,书法意象非常重要。书法是笔墨艺术,它不仅仅是一种线条的艺术,重要的是它渗透着书家哲性的思想。“三怪”一词源出徐悲鸿先生。先生称其诗书画“三怪”,黾学的美学基础是诗书画三位一体。“四我”是黾学的精神支柱。其提出“三自一超”主张,即: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轶出自我,超越时代。作为一个书家或画家,不应该停留在对自我的表现上,必须把“小我”与“超越时代”的“大我”联系在一起,与国家、时代、民族联系在一起。“五象”即: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五象”把佛、道、儒三家的哲学观融合为一体。“六学”包括:文学、美学、文艺学、宗教学(经学)、哲学、历史学等。六学的理论基础是国学。“七艺”即:绘画、书法、诗词、治印、雕塑、散文、小说等。“黾”者,努力、勉力之意也,王先生是“黾学”最好的践行者,先生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则治学主张,即:二言——欧风汉骨,东学西行;四感——文化的厚重感,历史的沧桑感,诗人的苍凉感,艺术的高贵感;四我——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他提出的学术主张,包含有哲学、美学、书学、文学、诗词学和绘画学的完整而又科学的黾学学术体系,为现代学术体系的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王学仲先生应该对其所作的这篇《严子陵钓台文》满意的,在交付严子陵钓台碑园刻碑的同时,其学生胡忠恕以小楷书法出版了《胡忠恕书王学仲文赋》,第一篇就是《严子陵钓台文》,文中已将碑文所刻的“百宝航海国之舟”改成了“海客航百宝之舟”,可见王学仲先生作文的严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