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文化社书画作品 总185期2024年12月2日至12月6日

装饰生活

<p class="ql-block"> 夫学者,犹植木也。根基不固,则无以成其材;志意不坚,则无以遂其学。故学者当以勤为先,日夜孜孜,无有懈怠。勿以浮名炫己,勿以浅尝自满。必也,深探经史,博览群书,方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言。愿诸生勉之哉,勿负韶华,勿忘初心,以勤学为舟,遨游于知识之海,以求至道。</p> 王文齐社长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学习草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下很多笨功夫。要记住很多的草书符号,熟练掌握草书的书写要领确,熟悉草书章法部局的要领等等,确实要付出大量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就这幅字而言有如下知识点可以学习借鉴。</p><p class="ql-block"> 从首字起到喻字止,看上去是一笔书,其实也可能中间有停顿,但是我们很难看出是在什么地方衔接的,因为看不出痕迹,这恰恰是我们要学习的技巧。从墨色上看从启首永字到喜字的上半部墨色区别不大,用喜字来过渡,自喜字的下半部起,把笔略提起来了,到喻字线条略微变细,然后再蘸少量的墨完成“伦于还”三字,“还”字末笔把笔速降下来了,用了重墨。目的是为了合理地衔接“殊”字,因为殊字也是重墨。这里殊字为什么要用重墨?因为启首的永嘉二字墨气并不是太重,这样处理也在情</p><p class="ql-block">理之中。从慰字到慨字又提笔写了一组细线的字,与相临的首行形成了墨色的对比关系,其中的“意”字收的恰到好处,留下了大片的空白,此处如果不收和“增慨”二字同大就大煞风景了!</p><p class="ql-block"> 这幅字从字面上看是五笔书就,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写样写字,在连续书写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字的开合,字态的摆布和衔接,还要考虑墨色的变化实属不易!如第二行末尾的“在彼当未”四字的姿态变化就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p><p class="ql-block"> 用我们通常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这幅草书作品,可能看上去不美,字形变化后看着也有些蹩脚。此刻书家追求的是一种状态,字形结构服完全服从章法布白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用笔险劲奔放如疾风骤雨,宛若龙行扭曲恣肆的跋扈,曲折蜿蜒参差错落和跌宕起伏的节奏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临摹古帖但是不拘泥原帖之形,字法、笔法并不受原帖的束缚,结字用笔皆出己意,师原帖之意得其大略,而与法度之外自成一体,气度恢宏,独具风格。</p><p class="ql-block"> 王铎这样的大家可以这样临帖,我们初学者决难做到,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方可尝试。</p><p class="ql-block"> 以上仅供参考。</p> 唐衍江老师作品 赖义总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赖义总 老师</p><p class="ql-block"> 非常好!米芾也是行书大家,蜀素苕溪二帖是其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初次上手应说写得不错!希望能坚持临习,这段时间有空就写,不求写多,务求写准,注意笔画的粗细变化,注意笔画的发力点,注意字的结构和姿态变化。</p><p class="ql-block"> 米芾用笔特点比较突出,提按控制的非常高妙,仔细观察几乎每个笔画都有提按,也就是线条都是有</p><p class="ql-block">粗细变化的。</p><p class="ql-block"> 米芾自称是刷字,我理解就是势大力沉,痛快淋漓!行笔果断洒脱,实笔不惜墨,虚笔细而不弱。</p><p class="ql-block"> 为赖老师点赞![强][强][强]</p> 于庆有老师作品 张赤峰老师作品 陈洪霞老师作品 王邦林老师作品 <p class="ql-block">唐衍江老师点评指导:</p><p class="ql-block">苕溪帖最好按原帖的章法临习,按原帖字的大小和墨色临,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字形的大小,体会作者章法布白的用心,对今后的创作很有帮助。</p><p class="ql-block">原帖是长卷,高30.3厘米长189 .5厘米。每行八九个字,字的大小你可以估算一下。</p><p class="ql-block">按你那样临对学习原帖的章法有问题,忽略了字与字和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临帖人要观察字的大小和墨色的变化,这是临帖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学字还要学章法,这对后来的创作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付洪志老师作品</p> 陈宝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