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进贵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亦可</div> 贵州,给人们留下最初的印象就是典型的“山多、地少、人穷”的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省份,这应该说是在十几年之前的事了。2014年至今,六年间因培训班异地学习而有幸三次贵州之行,做客于贵阳、遵义等地市。每一次到访,多彩贵州都给我留下一种欲言又止而又不吐不快的冲动,更有种惊叹不已而又惭愧至极的感觉。<br> 2014年11月,我很荣幸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题培训班其中的一员的身份,首次置身踏进了贵州这片红色热土。贵阳为省会城市,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从地域位置上来说,广西是山水相连,算是邻居兄弟省区;从区域跨越上来看,对于我从桂中地区一个小山城过来的来说,两省会城市间航线距离正好有五百公里,可以说是千里之行了。<br> 当踏上贵州这片土地时,清爽的空气让人感觉很舒适。先是在贵阳市内培训中心室内进行了两天半的党性理论集中学习,之后便是以现场互动教学为主。满载着五十几位学员的大巴车一路奔波,一天下来消耗在路上在车上的时间足有三四个小时,有种累并快乐之感。一路上,所看到的山中景象则是烟雨蒙蒙或云雾缭绕。除了看山还是山,这些山或高高耸立,或连绵不断,山间道路多起伏且坡度大。城市建筑大都是依山而建,在大石头上修建起来的。周边的林木植被保护得很好,随处都是原始灌木丛林,郁郁葱葱的,空气十分清新。 在此之前,于2000年前,因到四川都江堰市的某一院校求学几年,在寒暑假期间,返乡时路过贵州境内一两趟。每一次都是静呆坐在咣咣响的绿皮火车上,伴随着列车慢摇缓行的节奏,只能透过车窗观望着所途经的窗外景色。每当这时,已经历十几个小时的车上颠簸劳顿,人总是一身的疲惫与狼狈,但总不忘留恋一路上车窗外的风景。<br> 火车在山中穿行,时而像是在云雾里飞行。抬头仰望,总看不清顶峰在哪儿?峰峦总是被披上一层层云纱烟雾;低头俯视,时见零散村落农舍安扎在狭长山谷两侧斜坡上,当时深刻印象就是穷乡僻壤、人烟稀少。<br> 第二次结缘于贵州,是在2018年6月中下旬,当时是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学习之行。<br> 据说,贵阳市处于费德尔环流圈,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更有环城林带提供了富足的负氧离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相对湿度近80%,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气候宜人,可谓“天然氧吧”,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所以说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是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循环经济试点城市。而遵义、六盘水等地市区的也是类似如此,农旅结合及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都不错。因此,这些地市当然就为此行的首选站点之一。 的确,各现场教学点所在地及沿途所经过之处的山地林木和水土保护得非常好,基本上是保持了原始的风貌,随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特别是石漠化防护治理很成功,从山涧至坡峰上的灌木林非常茂盛,时有山泉飞流而下,很少见到因人为破坏而裸露在外被风沙化的。这不仅是贵州省高瞻远瞩,做好做足了顶层设计,全盘统筹安排,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紧扣红色革命这一丰富旅游资源的同时,自上而下,干群同心同德,不折不扣地坚持守好发展和生态这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农旅结合生态循环经济产业,这是真正的因地制宜谋发展,大山里也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br> 另外一点,就是在开发建设各种现代交通路网时,在考虑生态保护问题上也是非常的用心,充分结合了当地地形地貌因素和生态旅游所固有的自然资源条件,尽可能的不破坏植被或少占用土地来修建,所以交通路网出现高架桥的很多,直接破土修建在土地面上的少。在阴雨天气出行时,让人经常有所乘坐车辆像飞机机舱式的在半空中飞驰,穿梭于云海烟雾中的美丽错觉的场景。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自然少不了所途经的北盘江大桥,这座目前世界上主跨第二(仅次于鸭池河特大桥)的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据说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桥梁,连接贵州、云南两省,2016年12月29日正式通车,全长1341.4米,桥面到谷底的垂直距离达565米这个令人眼晕的高度,相当于200层楼高。据统计,世界上排名在前20位类似的桥梁中就有好几座是修建在贵州省境内的,而高速公路网中高架桥梁更是比比皆是。我们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但是,到底是什么让贵州在短短十年的时间内如此高额投入而快速发展完善境内交通路网的呢? 2020年9月下旬,再次以学员身份第三次到访贵州。启程前几日,已知本次行程与课程安排,与2014那年的专题培训班是大相一致的,但我仍然充满着好奇和期待。近十年来,贵州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全省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福祉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绩着实让世人点赞!而在2019年,贵州全省GDP1.67万亿元,GDP增速为8.3%,增速排名全国第一,至今连续九年保持全国前三位。<br>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中有92.5%为山地和丘陵的内陆省份,在近十年间能交出这样一份份让人刮目相看的历史答卷?类似的疑惑,不断浮现在世人面前。我们佩服贵州人有胆识的同时,更应学习他们与时俱进、勇于开创的时代精神,紧扣着当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条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线,抓好全省“一盘棋”,充分敬畏自然生态、尊重基层一线实际再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至乡镇村一级,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居当下而远谋未来。同时,内强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吸收并留下来更多的外资外力帮助构建一个个发展平台。<br> 或许,我个人所了解到的,只是人家表面现象,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不认可贵州这些年发展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起到最终作用的应该还是事在人为问题。对此,无论你是否苟同。(完)<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注:该文章于2020年11月21日在《壮美八桂》平台发表,转载后修改了“大标题”。部分插图为好友所拍摄,在此感谢!<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