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目前主流航空发动机种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航空发动机的大体分为四类,分别是涡喷、涡扇、涡轴和涡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涡轮喷气发动机,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进步,实现了喷气推进。靠着喷气的反作用,来推动飞机向前快速的飞行。那么涡轮喷气过程当中有个特点就是耗油比较高。后演化出涡扇发动机,利用喷口的余热和余压再冲动低压涡轮,来启动一个风扇,风扇有了外涵道,外涵道的气流是不参与燃烧的,从宏观上来说,它相当于余温、余压的一种利用。从细节来考虑,相当于外涵道的气流不参加燃烧,但同样能产生推力,这样就降低了耗油率。涵道比越大也就越省油,但是外涵道尺寸也越大,飞行阻力也就大了,尤其高速影响突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涡轴发动机,它是专门针对的用处,主要是给直升机配的,它于输出轴功,所以叫涡轴发动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涡桨发动机,它是驱动螺旋桨的,我们可以把螺旋桨看成一个涵道比无穷大的一个外涵道,所以涡桨发动机它是油耗最低的,最省油的。但也有个问题,它不能超声速飞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总体来说,还是涡扇发动机最常用,涡扇发动机的涵道比可以调节。像民用的民航发动机或者大型的运输机,为了追求经济性、为了省油,一般都是采用大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像一些战斗机,他为了追求机动性、加速性,为了追求高的推重比,它的涵道比是比较小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汇聚机械行业三大难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机械行业有三难,或者说设计里面最怕的三类问题,一类是把它高速旋转,因为一旋转就有震动问题;另外一类是怕高温,只要是高温,金属在高温状态下就发生蠕变、形变:还有一类怕疲劳,我们知道很多金属在反复的作用下,就会出现疲劳断裂。而航空发动机把机械行业这三难或者是三怕高度的集中在一起。它不但高速旋转,而且还是两根轴的旋转,甚至三个轴,高压转子一般在1万四、五以上转速/分、低压转子也在大几千转,在高速旋转。同时高温也是到了极限,涡轮前的温度达到了1800K,甚至到1900K。这就要高温冷却,才能够稳定的工作。疲劳更是航空发动机经常出现的,也是最容易导致航空发动机组件的损毁。所以说三个难点集中到一起,造成了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界皇冠上的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航空发动机中气动热力设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航空发动机难,最难的根子还是在设计。气动设计是基础,同时也是它的目标。要设计航空发动机,主要追求它的气动热力的循环效率,要追求高的推重比,这些都属于气动热力的范畴。同时我们知道材料界的人士,为了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像单晶材料的出现,比如像高温合金的出现,还有一些热障涂层的出现。对气动热力设计人员来说,也对温度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就是冷却,改变它的冷却结构设计,把叶片做成空的,甚至现在还有双层壁。不但是空的,里面还有各种绕流柱。把冷气从里面通进去以后,再从叶片的表面通过气膜孔渗出来,在叶片的表面形成一种冷气。这种冷气把叶片很好的包裹起来,就像消防人员穿上了消防服一样。那么在冷气的包裹下,叶片才能够承受更高温的温度。对小发动机来说,叶片更小,难度更大,那么小的一叶片不可能承受非常复杂的冷却结构设计。那么在这种相对简单的冷却结构设计里面,只能通过气膜孔的排列方式、气膜孔的出流方向等等这些细节,来提高涡轮前承受的温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使用中的检查更为重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综上所述:如此复杂集机械行业大成的航空发动机、在这三怕的状态中使用中,一定给维护检查,机务工程师带来了挑战工作,尤其核心机的孔探检查显得极为重要。要发动机孔探检测做到“三原则:定位、定量、定性”显然是不容易的,对人员素质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对孔探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孔探设备清晰度,具备精密测量、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包括编写报告、上传)、智能、售后服务保障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大量使用,牵扯到保密协议问题,可能使用国内孔探设备也是势在必行。因为近年来国内孔探设备技术进步很快,形成了具有我们的特色和实用优点。技术指标高,售后有最好的保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