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为微尘》(节选)——遇见水陆庵

雨田

<p class="ql-block">  我靠在水陆庵的殿柱,抬头去看那满墙的浮雕。去感受整个空间的雕琢堆砌和重彩描绘。去感受面前的“满”,去感受背后的“深”。</p><p class="ql-block"> 看力士,面露怨、怒、嗔、慢、疑等各种表情。看眉肌、颧肌、额肌、唇肌、颊肌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不同的内心表达。看强壮有力的多臂手持着各类护法神器。</p><p class="ql-block"> 看菩萨,衣袂翩翩,褶皱千垂。释迦牟尼前面立侍的伽耶和阿难的衣服最为华丽,那丝绸质感深暗色调的花卉云纹透过岁月的灰尘,绽放出丝丝缕缕的华美高贵。</p> <p class="ql-block">  看佛陀,垂目慈悲,颔首微笑,法相庄严,趺坐安详。其背后佛光围绕,花团锦簇,鸟兽昂然,菩萨敬侍,烈焰围照。</p><p class="ql-block"> 看建筑,北面山墙述说着佛陀诞生成佛的故事,孔子、佛陀、老子并立于中,代表了中华文化中儒释道的精神融合。南面墙述说着佛陀涅槃的故事,十大弟子或作悲泣状,或作虔敬状,或作了悟状。药王孙思邈及十大名医立于其中。</p><p class="ql-block"> 看众生举起手机,抬头仰望频频拍摄。看众生咂舌惊叹,熙熙攘攘拥挤推搡。看众生行色各异,庸庸碌碌各有所思。小小的殿堂里每个角落都挤满了人,大喇叭高声诉说着请勿开闪光灯拍照。明暗间,所有口鼻应着墙上三千多菩萨及护法,一起呼吸着。</p> <p class="ql-block">  看因缘。几年前我来过水陆庵,那时大殿空荡,了无人迹。近日我听了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的建议,来此拍照,未曾想人满为患。看到广告才明白,原来最近寺庙因为一款名为《黑神话•悟空》的游戏而火了。各类悟空玩具、海报、食品都摆在院内,生意超好。外面的院子里的冰淇凌已卖到十六一根。里面的水陆庵还是不设门票,免费游览,殿内不置功德箱,不放礼拜垫,仿佛它只是无任何诉求的艺术展台。</p><p class="ql-block"> 看福德。一个人要有怎样的福德才能在这一世安静于自己内心的事业。水陆殿和菩萨堂里的每一尊塑像、每一卷画像,无不出自一双双慧眼、一颗颗慧心。著于清净方寸间,持一笔,捧一土,描一色,融一尘,同呼吸,共当下。人生若有机缘能去做符合自己天赋秉性又深深热爱的事,这是多么大的福报。</p><p class="ql-block"> 佛祖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佛祖的经文述说了上千年,佛祖的塑像陈列了上千年,佛祖的殿堂存在了上千年。那些面部斑驳、肢体残破、衣袂蒙灰的佛像依旧安静地结着手印,安详不语。</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给单反相机安装的是定焦镜头,殿内空间局促,光线暗淡,除了挨挨挤挤的人头,什么也拍不到。那些面前的“满”,和背后的“深”,只能凭着一颗真实的心去感受。</p><p class="ql-block"> 我转身退出,坐在廊外的台阶上,看川流不息的人。“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金刚经》中这话我总不明白,明天是否能明白呢。</p><p class="ql-block"> 出了水陆庵,看见对面开了新寺庙,就抬脚进去转转。新寺庙香火旺盛,祈福的人很多。里面也有壁画和浮雕,但其艺术观赏性差得很远。和千年的水陆庵佛教艺术相比,这中间的差距是人心里的差距。</p><p class="ql-block"> 人,到底怎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