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村随拍 家乡风景如画

珠江

<p>  作者离别五十多年的家乡——信宜石屏村。这次回来庆贺侄子新居落成。家乡巨变,绿水青山,新楼林立,惊喜之中,拍下石屏乡村美景。</p> <p>  随后,作者踏遍了青年时期熟识的山山水水,制作了一个乡村景色的视频资料,以分享家乡的美丽蜕变。</p><p> 村里文化人士汝培叔为视频做读后感想,汝培叔的评论,为视频润色助力,共同打造了石屏村的古老文化和美丽传说。他的文字记载是最好的传承形式,为石屏文明贡献了不朽的文笔,感谢汝培叔的热情贡献:</p><p> 绍才侄,你摄制的《石屏村随拍,家乡风景美如画》的视频,能使我在短时间内看到石屏村变了,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家乡石屏真的变了,变得高档次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宽敞银白色的村路在乡间蜿蜒,就连村中的那几间庙宇都变了模样,变得祥光闪闪,神歌高唱,人气大旺。</p><p> 视频使我找回了儿时的童趣,晚年的欣尉,我已七十的古稀老人了,能清昕地看到村空中朝夕升起袅袅炊烟,经过多年的整治,绿水青山眼前跃然,此时此刻的我,是无比的自豪,心旷神怡。</p><p> 我同你一样,不管童年或晚年,最留连忘返的是石屏三江口了,这个不足五百米长的河段,是信宜境内最奇特的河段,这段错落的河床上布满了美丽的奇石,还有美丽的传说。</p><p> 曾记得,大雨过后,山洪瀑发,我和几个小朋友站在我们陈氏的名坟鸦地底下的石堆上,看三江口河中的惊涛骇浪,那个骇浪甚比黄河壶口瀑布。象这样的暖冬,和小朋友们会在河床中一个个象牛脚形的深水潭里戏水捕鱼。</p><p> 这样一个美丽奇特的山川,古时候就有许多风水大师,名人驻足于此,并留下许多风水题词,其中一句是这样的:石龟把水堂内锁,离火炎炎出阵旗。此句题词的意思是,一块象龟形的大石立于河中,在石屏村中的南面有许多秀丽的山峰,象火一样尖挺,象征旗飘扬。这里所指的山峰,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雾岭、石人顶、阿婆揽孙、黑石顶、理王顶等山峰。石龟就是石门口河中的那块大石,从这石龟下来,有墨砚石,有石牛,有石猪,再下就是理懒王搬来的大石,再往下有石车,石椅,到了三江口水电站河边又有一头石犀牛,这头石犀牛有一个比人身大一些的“鼻孔”,儿时我和小朋友要到“牛背”玩耍,就是从这个鼻孔穿爬上去的。最可惜的是,这个石犀牛的牛头部分,建三江口水电站的时候被炸掉了,现在没法看到犀牛的奇特全貌。</p><p> 不管古时候的风水大师,文人墨客,还是现在的地质学家,来往游人,看到三江口河段中美丽奇景,都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希望石屏村的乡亲们,留住大自然的美好,共建新时代的辉煌!(汝培叔,高中文化,曾在石屏小学任教。后来到深圳发展,现在退休回乡,实际年龄比美篇作者小,因为他的辈份高,故尊称为叔)</p> <p>侄子落成的新居,座西北向东南,青山绿水怀抱,新楼在晨曦的沐浴下,烁烁生辉。</p> <p>青山怀抱,绿水环绕,晨曦普照,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p> <p>石屏村街景。小学生背着书包,迎着初升的太阳,高兴的走在上学路上。</p> <p>小街整齐清洁,阳光明媚,名山“阿婆揽孙”灵气十足,一派风调雨顺,宁静祥和的富饶景象。</p> <p>石屏村出产的“大成面”,面粉精细,筋道嫩滑,麦香纯正,已经成了石屏村的一张品牌名片。</p> <p>这是石屏高明片的小桥流水,一座名贵的黄蜡宝石镇守桥头,守护着一方水土平安。</p> <p>小桥流水高明桥,古色古香,修葺一新,村民富裕的象征。</p> <p>石屏村位于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山之脚下,水力资源丰富,这是一座三级电站的拦水坝。</p> <p>石屏村最早的小楼之一,年轻人敢于到深圳创业,购买到第一手原始股票,赚到改革开放的第一桶金。小楼已经进行了第二次装修。</p> <p>石屏村最气派的洋楼之一。</p> <p>一河两岸,一边是村民楼房,一边是二级级水电站,河水从高下落,电力输入南方电网,支援祖国建设。</p> <p>高明埆美景</p> <p>二级水电站——三八水电站。</p> <p>小桥流水人家,风景誉满天下。</p> <p>明清时期的“镇安庵”,现今香火鼎盛,庇佑八方。</p> <p>修葺一新的镇安庵</p> <p>图中左边是高明埆,右边是石屏村,远山是大田顶山系第二高峰大雾岭,海拔为1423米,受南边季风气候影响,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飞瀑流泉,植物繁多,是粤西名胜大山。</p><p> 石屏村正中近山是“阿婆揽孙”名山,山不算高,但山两边成左右手怀抱之势,中间有山包凸起,神似婆婆抱孙形状,风水人士视之为风水宝地。</p> <p>儿时的秃山野岭,现在已经树木林荫。</p> <p>画面中挡住视线的一棵大榄树,已经遮天蔽日,过去寸土寸金,见缝插针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绿水青山把乡村点缀的如画之美。</p> <p>在老屋旁边,长着一棵高大的“人参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土地肥沃,气候润泽的家乡,一派生机勃勃。</p> <p>“阿婆揽孙”下的石屏村。</p> <p>石屏通往厚隐村的一条崎岖村道,旁边的大树也不知道有了几百年的历史。</p> <p>一棵铺天盖地的油茶树正开着白色的花朵。如果它长在城里,不知道要受宠多少千百倍。油茶树的旁边,还有一棵儿时记忆的“酸桃”树,估计这酸桃树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散发着浓郁的酸果味香。</p> <p>石屏鱼花塘村美景。受黑石顶、网地的灵气佑护,一派平安祥和家园景象。</p> <p>小学生迎着晨曦,徒步上学。</p> <p>小庙宇,丰登的期盼。</p> <p>翻新过的古老的刘三姐神庙。</p> <p>小河、堤坝和清潭</p> <p>一忙中偷闲的乡人在钓鱼。</p> <p>上坪村路边拍到的稀有物种的中药材植物。</p><p> 作者还在另一处家乡景观中拍摄到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兰花植物,为保护资源,不在这里报道。也提醒乡人注意,受到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千万不要乱动,动了会有大麻烦。</p> <p>三更口一级水电站</p> <p>上坪村美景。</p> <p>三更口石头河奇观。</p> <p>三更口奇观</p> <p>人们修了一条阶梯小路,可以安全方便的走下石头河,亲近大自然的奇景。</p> <p>石头河奇观</p> <p>清澈见底的石头河。</p> <p>三更口奇景</p> <p>三更口奇观</p> <p>三更口奇观</p> <p>三更口奇观。那几个圆形大石洞,传说是石犀牛踩踏出来的脚印。</p> <p>三更口奇观</p> <p>三更口奇观</p> <p>河坝心村的高楼</p> <p>涩石河的一个大深潭,游人难觅的玩处。</p> <p>古老的冼太庙</p> <p>冼太庙外面一棵百年以上的芒果树。七十多年前的儿时记忆。</p> <p>上坪村委会</p> <p>七十年代最名胜的红砖平房。主人发达了,已经再迁新居。</p> <p>七十年代最名胜的青砖平房。主人发达了,已经再迁新居。</p> <p>走进曾经的辉煌,更觉时代变迁的飞越。</p> <p>冬种小麦,绿油盎然。</p> <p>石屏河的变迁,昔日激流浅滩深潭,今日河水干涸野草丛生。留下叹息和遗憾。保护环境,功盖千秋,人人有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