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模(黄山歙县)

山水闲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是以水口园林、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古村落旅游景区,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美誉,并以“唐代古树之茂、中街流水之雅、水口园林之美、书法碑刻之精、十桥九貌之胜、同胞翰林之誉”而闻名遐迩。</p> <p class="ql-block">  唐模村是微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村落位于黄山之口,毗邻歙县棠槌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过,全村夹岸而居,村内以千年古棹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及“一村三翰林”之誉而闻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唐模是唐朝越国公汪华的太曾祖父叔举创建的。公元806年,汪华后裔迁回故乡,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学多才,精于天文地理,用八扑相中了山泉寺对面的狮子山,那里有太祖叔举种植的大片郁郁葱芯的银杏树,认为在这里居住可以发子发孙,遂率儿孙迁于此。经过几代人的辛苦劳动,先后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园、太子塘等建筑物,逐步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村落。汪思立率儿孙重返徽州时正值五代年间后唐建立、诸侯纷争,强盛的唐朝已不复存在。汪氏子孙不忘唐朝对祖先的恩荣</p><p class="ql-block">(即隋朝名将汪华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越国公,死后谥“忠烈王”),决定按盛唐时规模建立起一个村庄,取名“唐模”。</p><p class="ql-block"> 公元1087年,都北许村的许责一、许黄二兄弟俩因父母双亡,投靠唐模姑父家。经过几代繁行,许氏比当地的汪、程、吴三姓人丁更为兴旺,成为唐模的大姓望族。但他们不忘姑父收养之思,仍然沿用了“唐模”这个村名。唐模村庄的形成、命名,是古代微州人重视风水与忠君思想结合的产物,深深地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制。</p><p class="ql-block">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置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古徽州包括一府六县,即歙县、彩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徽州府治在歙县,唐模隶属歙县。</p> <p class="ql-block">白墙黑瓦与独具特色的马头墙,共同构成了徽派建筑那鲜明而典雅的标志。导游生动地介绍道,马头墙的设计并非仅仅着眼于房子的整体美观,它还具有极其重要的防火功能,能在邻居家失火时有效阻隔火势的蔓延。然而,马头墙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位深情的母亲或妻子,伸长脖子,满怀期盼地等待着在外漂泊的亲人归家。这一形象的比喻,赋予了马头墙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让人在欣赏其独特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温暖而真挚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双泉井</p><p class="ql-block">汪唐模古群之一,古时村民用于满足日常生活用水而建,双泉井与水街河流和能下水互通,使于引川和渗透逃低,双融非处双溪二水合金处着药溪,上川二原之水, 形成风水中双泉戏珠之村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水街之上,或者在溪边的“美人靠”小憩一下,会忽然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水街上的石板路是清代康轮盛世的遗物,几百年来,也不知道留下多少匆匆来往的行人足迹,那些足迹记录了人们的荣华富贵、得意失意、快乐痛苦、迷茫纠结。想到这些,仿佛又听到古代进京赶考的布衣、青衫和行色匆匆的微商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尚义堂</p><p class="ql-block">许氏支祠,明代许怀显捐资助边防,有功受封尚义郎,并获朝廷恩准建立尚义坊。尚义坊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1450), 后经清代重修, 建筑风格独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微州人在建筑上特别讲究风水,所以在村落的规划选址都经过精心选择,再加上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微商财力的支撑,就形成了独特的微派建筑。唐模也不例外,引一条溪水穿村而过,两岸村民绕水而居,溪水上建有10座小石桥供村民往来,邻水民居建有许多“美人靠”供村民及往来商旅休想。而这条小溪的名字也起的特别有文化味道,叫“檀干溪”。诗经有日:坎坎伐檀分,置之河之干分。又因为原来在小溪两边曾种植许多檀树,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观“银”送子</p><p class="ql-block">“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神”,唐模莫基之银杏,历1400多年之风霜,吸日月之精华,仍枝繁叶茂,护佑子孙,为本地生民之神树。此树历经千年,自然孕育,雌雄异株:其雄树居由右,健壮而挺拔;雌树居于左,温婉而庄重。母树之腹部,自然裂开,中空之处孕育一树瘤,其形颇具灵气,恰似一倒挂婴儿,安详孕于母腹部之中。此种灵奇之形态,象征着:老树聚灵气,千年孕新生。因其功德,被冠以“送子树”之美名,得万民之祈福。</p> <p class="ql-block">唐模法国家庭旅馆</p><p class="ql-block">“法国家庭旅馆”是世界闻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唐模法国家庭旅馆是安微省旅游集团与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区合作开发的唐模国际乡村旅游项目,获得法国家庭旅馆联合会的授权,将法国家庭旅馆由欧洲引进唐模,这是该品牌首次在欧洲以外使用。</p><p class="ql-block">唐模法国家庭旅馆以弘扬徽文化为载体,突出徽派古建筑风格,庭院深幽,静谧优雅,叠加现代元素,中西文化元素充分融合、相得益彰,格调品味高雅。借鉴和引进法国先进的古民居开发与保护理念以及家庭旅馆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游客度假、休闲、餐饮、体验等需求。</p> <p class="ql-block">檀干园,这个园林为清代许家巨富许以诚所建,当时许以诚的母亲因年事已高,但却没有到过人间天堂的西湖,多次在许以诚面前唠叨,为完成母亲心愿,许以诚就花巨资在村头建起了这座小西湖。小西湖最精华的部分当数碑林亭,里面完整保留了18块清代碑刻,书法全部出自米芾、苏轼、黄庭坚、祝枝山、八大山人等古代大书法家之手。小西湖小巧精致典雅,春有艳丽桃花相映,夏有荷花亭亭,秋有丹桂飘香,冬有梅雪争奇,难怪许承尧会发出:“地僻历俱忘、全村同在画中居”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古驿道(云路)</p><p class="ql-block">原为徽浮古道,又称云路,表示云程万里、平步青云的美好寓意。东西贯通全村路段,铺筑茶源石板3600余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胞翰林牌坊</p><p class="ql-block">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是为褒扬许氏兄弟承宣、承家的才学功名而立。坊额所刻“圣朝都谏”四字,即是朝廷对许承宣的称誉。(谏音“懂”,义同“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堤亭 </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本名沙堤亭,俗称八角亭,因属水口标志,又称水口亭。步入水口亭、即为水口园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槐萌树</p><p class="ql-block">本是400多年香樟树,因在《天仙配》的拍摄中,以章代槐、充当月老,人皆以为古树能通神,故称“天下第一媒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