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纵横 第一三二讲

山野村夫

<p class="ql-block">【第九十九回】</p><p class="ql-block"><b>诸葛亮大破魏兵</b></p><p class="ql-block"><b>司马懿入寇西蜀</b></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的两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公元229年和231年。演义作者将两件事捏在一年中,是创作的需要。演义不同于史志,是允许事件移植的。</p><p class="ql-block">这一回是诸葛亮第一次与司马懿面对面的军事搏弈。事实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只有两次与司马懿面对面过招。这一次是三出祁山,没遭遇司马懿。演义作者是把公元231年的事,提前写到这一回里。</p><p class="ql-block">前一个故事是诸葛亮命王平,姜维攻占了武都,阴平二城。古时战争没有现代通讯手段,司马懿误判蜀军此时正在进攻二城,派郭淮,孙礼去增援,无疑是送给诸葛亮一份大礼。二将还没等到武都,就落入蜀军重围中,顾不得兵士,勉强逃脱。在追赶二将中,张飞之子张苞,不幸连人带马跌入溶洞内,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淮,孙礼二将侥幸逃脱见司马懿,司马懿得知情由曰:“非汝二人之罪,孔明智在吾先。”这句话很重要,显示了司马懿勇于负责的大将风度。</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司马懿相貌异于常人,善<b>狼顾。</b></p><p class="ql-block">关于狼顾,说法很多。一说不回头眼晴能看到后头;一说行走问象狼一样机警,眼晴总瞟着前后左右有没有危险。这形象引起曹操不快,觉得这人有野心,要提防。因此让他远离权力中心,负责教育工作。到曺丕时,由于辅弼曹丕上位有功,进入上层。到曹睿即位时,与曹真,曹休,陈群并称为辅佐四大臣。此时,曹休死,曹真病,陈群是个文官,军权逐渐落在司马懿身上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故事的标题耐人寻味,司马懿入寇西蜀。其中 <b>入冦 </b>二字表明了作者拥刘抑曹的立场。寇的本义是入侵,属于非道义方,作者毫不客气地让司马懿充当了不光彩角色。</p><p class="ql-block">做为反入侵的蜀汉。地理位置是环绕险峻山岭的成都平原,即今日地理教科书上的四川盆地。这种地貌特征在<b>《孙子兵法 地形篇》</b>中称为易守难攻的隘形。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刘备取西川时不是强攻硬打,而是利用与刘璋的宗族关系智取的。</p><p class="ql-block">占据了四川便要受到地域的制约,想打出去是极难的。刘备打出去过一次,与东吴会战于彝陵,结果惨败又退回四川。本回是诸葛亮三出祁山,结果还是没出去。历史学家总结说:蜀汉佔四川后,只对外用了两次兵。第一次是刘备出秭归为关羽报仇,结果败回奉节。第二次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结果一次也没出去。史家把这两次用兵,精炼地概括为十六个字:<b>一夺荆州,刘备惨败;六出祁山,北伐无果。</b></p><p class="ql-block">同时曹魏想打进来也难,这次司马懿入寇,诸葛亮凭借地理气象优势以逸待劳,顺风顺水,司马懿的四十万大军不战自退了。</p><p class="ql-block">今天分析司马懿战败的原因有二:一是西蜀占尽了地形的便宜,山地作战是蜀人的长项,这叫地利;二是天气帮了西蜀大忙,连降一个月大雨,陈仓道上一片汪洋,深处不能通军马,浅处无法行舟辑,司马懿只能原道退回,这是天时。天时地利都有益于蜀,司马懿不败就怪了。</p><p class="ql-block"><b>司马懿也是懂气象学的,但是在利用气象作战方面,他远运不如诸葛亮。</b></p><p class="ql-block">在大雨来临之前,诸葛亮只派少量部队把守隘口拒敌,以极小的代价获得利益最大化,真高,实在是高!</p><p class="ql-block">而司马懿带着庞大的军队,在复杂的地貌中无法用其长。特别是在大雨来临后,整个部队在水中煎熬,苦不堪言。只能采取阶梯式退却,前队变成后队,一点点一步步撤出战场,显得十分被动和无奈。<b>“入冠西蜀”</b>这一军事行动,彻底失败了。</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回中,张飞之子张苞突然病逝,诸葛亮闻讯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厥于地。孔明自此卧床多日,留下了病根儿。</p><p class="ql-block"><b>欲知后事,请继续欣赏</b></p><p class="ql-block"><b>2024,11,6(大雪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