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幽州割据【2024年第23期 总第62期】《京西豐山文化圈》原创连载

林夕草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驻足欣赏 西山走廊 走进豐山 请看林夕草堂】</b></p> <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一个七日接着又是一个七日。林夕草堂陪您走进神秘的京西豊山文化圈,探秘历史传奇,欣赏精彩印记,寻找沧桑脚步,解读文化遗迹。听堂主奉化山人给您“涛声依旧”,走进京西奇观——豐山,《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幽州割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朝藩镇幽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幽州古镇九州一,周礼夏官文献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德元年复幽州,唐朝设置节度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通枢纽重军事,商业都会书剑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十五任节度使,二百三十四年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 在京西奇观豐山之阳东南的坟庄村,发现一座大型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墓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期间发现这座唐代墓葬,其规模巨大、形制特殊,出土物精美,壁画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考古、文物、历史、艺术等研究价值。从出土的文物分析,此墓葬为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及夫人墓。</p><p class="ql-block"> 林夕草堂将于本周六(19日)起,每周六一期,分8期推送关于唐代刘济墓背后故事的原创连载。届时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并希望您留言校正补遗。具体推送时间及主要内容提示如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019《探寻豐山唐代节度使刘济古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026《探寻豐山刘济夫妇墓难解迷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02《探寻豐山古墓幽州节度使刘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09《探寻豐山古墓刘济祖源及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16《探寻豐山墓主刘济家族后裔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23《探寻豐山唐墓尚书誊宰相撰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130《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朱刘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1207《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幽州割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林夕草堂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古代九州之一 唐代幽州风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幽州割据</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中华黄帝开元纪年4721年十一月初七(甲辰龙年丙子月乙巳日),西历公元(耶稣诞辰纪年)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p><p class="ql-block"> 京西房山,历史悠久厚重,文化古迹众多,宛若灿烂星河。在这里北京周口店猿人开启了人类文明史的篇章,镇江营遗址记录了新石器时代至晚商燕人始祖古文明,西周燕都遗址开启了都城文明史的篇章,北京金陵遗址开启了北京皇家陵寝史的篇章。房山从远古走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华文明历史足迹。</p><p class="ql-block"> 京西豐山历史文化圈,地处太行山脉的北端,北京西山主脉的南端,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大房山支脉东端支系的白云山,古称豊山。在豊山之阳的东南部区域内,有豐山支峰太白山、双坨山、雪山、横山、桃山、天台山、般洲山、紫金山、杵山、黄龙山。该区域西北方向背靠豐山,以及连绵不断的太行山脉;东南方向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京西豊山地处山前暖区,可谓是一处风水宝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一期,和您一起聊聊《探寻豐山刘济墓背后幽州割据》。请您跟我一起走进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豐山,走进房山坟庄村,穿越千年历史,说古道今话房山唐代藩镇割据古幽州。</p> <p class="ql-block">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以幽州突骑闻名古史。历朝历届对于幽州的定义管辖范围不断变化,但是幽州的核心所在区域并没有变,那就是今北京市(明清时期北京顺天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地名释义,古代沿革】</b></p><p class="ql-block"> 古九州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尔雅·释地》:“燕曰幽州。”郭璞注:“自易水至北狄。”医无闾即今辽宁境内医巫闾山。貕养泽故址在今山东莱阳市东。河、泲今河北、山东境内黄河、济水故道,菑、时二水皆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附近。</p><p class="ql-block"> 西汉十三刺史部之一。察郡国十,南有今河北中部至于山东马颊河,北抵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西起河北万全县、涿鹿县、易县,东有辽宁大部、吉林一部及朝鲜半岛北部大部。</p><p class="ql-block"> 东汉魏晋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隅)。东汉辖境西扩展至今山西阳高县,南略同战国燕国南界,北至今河北承德市、辽宁建昌县以北于鲜卑乌桓,东至辽宁宽甸县、抚顺市以东、鸭绿江两岸于高句丽。西晋分今辽宁、朝鲜境内五郡国别置平州,幽州但有今北京、天津、河北境内七郡国。十六国时相继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所有。</p><p class="ql-block"> 十六国时汉置幽州,镇离石县(今山西离石市);前赵置幽州,镇北地郡(今陕西耀县);后燕失中原后东保辽西,复置幽州,镇令支县(今河北迁安市西);北燕移镇肥如县(今河北卢龙县北);南燕置幽州,镇琅邪郡之发干(今山东临沂市);夏置幽州,镇大城(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南)。</p><p class="ql-block"> 东晋侨置幽州于三阿(今江苏高邮市西);淝水战后复得汉、晋青州之地,改置幽州,镇广固(今山东青州市)。</p><p class="ql-block"> 北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梁、唐皆置幽州治蓟县,辖境渐次缩减,中唐后辖有今北京、天津一带,北抵长城,东南抵海河、蓟运河之地。后晋天福元年(936)割献契丹;辽会同元年(938)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p><p class="ql-block"> 唐方镇名。先天二年(713)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天宝元年(742)改为范阳节度使。</p><p class="ql-block"> 先秦时,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燕昭王时秦开破东胡后,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p><p class="ql-block"> 秦朝时,秦始皇灭燕,沿燕建制,仍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p><p class="ql-block"> 两汉时,汉高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武帝开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属幽州。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又称幽州刺史部,管辖:代郡、上谷郡、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乐浪郡。</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三国魏晋时期,公孙瓒及公孙度分别占据幽州诸郡。魏灭燕之战后,尤其晋武帝太康元年,增置郡国二十三,幽州辖境日渐缩小。</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北燕、北魏时期仅领燕、范阳、渔阳三郡。北齐、北周时为高宝宁管理。</p><p class="ql-block"> 隋朝时,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隋灭高宝宁后由邓暠镇守</p> <p class="ql-block"> 唐朝时,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幽州,后又置东夷都护府。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今北京),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幽州。州治蓟县。另有范阳县,本幽州或范阳郡属县。大历四年(769年)后为涿州治所,故治在今河北省涿州,与此不同。</p><p class="ql-block"> 宋辽时,五代十国时期桀燕灭亡后,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此后,幽州作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重金赎回幽州。因张觉事件宋朝又失去幽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军事重镇,交通中心】</b></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幽州东夷都护府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p><p class="ql-block">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出兵高句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东夷都护府为后方大本营。</p><p class="ql-block"> 唐代东夷都护府发生营州之乱后,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713年)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p><p class="ql-block">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今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即以范阳为根据地,发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乱”。</p><p class="ql-block">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p><p class="ql-block"> 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勗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p><p class="ql-block">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隋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风俗习惯,商业都会】</b></p><p class="ql-block"> 幽州人士自古崇尚及习惯书剑双美,“其俗渔猎,其业耕织”有燕丹、汉唐之遗风。“虏善射,中国河北人亦善射,以习惯而然尔。”“崇徳尚义顾耻修亷,以忠孝励其俗以诗书传其家” 《金志》“人多豪侠习于戎马”《元志》“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史者往往而是”宋《苏轼集》 “劲勇而多沈静”宋《苏辙集》“民务农桑士习诗书,无强暴相凌之风,有寡求不争之俗”《方舆胜览》。故幽州有乡义。</p><p class="ql-block"> 据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安史之乱前幽州城内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铁行、磨行、丝帛行等,行是当时经营同类行业的组织,可见当时幽州商业和手工业之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史海钩沉,幽州风云】</b></p><p class="ql-block"> 上古时天下分为九州,今北京地区为幽州。武王伐纣后,在此分封了蓟国和燕国,后来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城(大概在今广安门一带),所以北京古称“蓟城”“燕都”。</p><p class="ql-block"> 隋唐史里的北京地区有很多名字,幽州、范阳、卢龙、涿郡,但治所一直是蓟城,也称幽州城。</p><p class="ql-block"> 自汉至隋,幽州地区皆以蓟为治所。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分割幽州东部的渔阳、玉田、三河三县,另置蓟州(治所在今天津蓟州区),蓟的名称逐渐用来专称今天津蓟县地区,原来的幽州蓟城则大多称为幽州城。</p><p class="ql-block">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征高句丽,第二年四月,在幽州誓师。同年十一月,铩羽而归,为悼念阵亡将士,建悯忠寺,即今法源寺。法源寺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确定了幽州城的东南角。</p> <p class="ql-block"> 再参考刘济墓志和文献,可以基本确定幽州城的四至:北墙在今宣武门大街,南墙在白纸坊西街,东墙在烂缦胡同沿线,西墙在甘石桥沿线。辽南京和唐幽州的位置几乎重合,金中都只是在幽州城的基础上又扩大了一点而已。</p><p class="ql-block"> 幽州城总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不足长安的十分之一,城市西南的四分之一是子城,即军队驻扎地,范阳节度使最多的时候拥兵9万多。陈子昂眼里的幽州,刀光剑影,是个军事重镇。</p><p class="ql-block"> 提起幽州城,人们总会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公元696年,陈子昂跟着武则天的兄弟武攸宜北征契丹,不被重用,还吃了败仗,“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泫然流涕歌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p><p class="ql-block"> “乐生、燕昭之事”指燕昭王设黄金台招贤纳士,对乐毅有知遇之恩的典故。不过,这一招并没能抵御强秦,蓟城一带,此后一直战乱不断。有专家盘点从战国到唐初的近千年,蓟城真正太平的时光加在一起,竟不超过一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幽州城就叠在原来的蓟城之上,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只见满目疮痍,不由慷慨悲歌。蓟北楼在哪儿?有人说是今蓟门桥一带的“蓟门烟树”,也有人说是“金台夕照”前身,更有人说遗址在大兴一带,这幽州台早已成谜。</p><p class="ql-block"> 公元752年,“赴蓟门,觅封侯”的李白抵达幽州时,又是另一番景象。此时的幽州,不仅是边陲重镇,还是通商及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必经要道,所以经济繁荣、胡风盛行,因此留下了“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的名句。</p><p class="ql-block"> 几乎可以肯定,李白是从南门进幽州的,当时南墙外就是隋炀帝打通的永济渠,从江南乘船,可直达城下。此外,幽州还有海运便利,杜甫曾写道:“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p><p class="ql-block"> 李白到幽州,离安史之乱只差3年,史书中称,安禄山已为此做了多年准备。李白在长诗中影射道:“桀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这也被认为是最早揭出安禄山野心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李白没写幽州城内的状况,这可能是因为幽州效仿长安,也划分为里、坊,实行严格宵禁,没什么特别的。虽然这26坊的名字在文献里不明确,但专家们在各种石刻中,已经发现了25个坊名。</p><p class="ql-block"> 观察这些唐代地名,就会发现,像罽宾这样在中亚一带活动的部落,在幽州的商人和移民竟多至专有一坊“肃慎里”;肃慎是东北古老民族,在幽州也专有一坊。</p><p class="ql-block"> 唐王朝还将归顺的突厥人、奚人、契丹人,内迁到幽州,建成羁縻州(类似今天的自治区)。从怀柔、顺义这些留存至今的地名,可见多元文化的交融之深。</p><p class="ql-block"> 多元给幽州带来了巨大财富。据记载,幽州“城北有市,百物山偫(音如至,意为储备)”。出身商贩、会六种语言的安禄山,“潜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货计百万数”。</p><p class="ql-block"> 在房山云居寺保留的大量唐代石经中,出资赞助的商业行会竟达30多个,从中也可见幽州经济的发达。</p><p class="ql-block"> 得天独厚的资源,成了滋养少数民族地方军事集团的温床。至大唐极盛的巅峰,安禄山和史思明终于从幽州起兵。他们引发的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改变了幽州。</p><p class="ql-block">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曾说:“唐开元、天宝间,地气自西北转东北之大变局也。”所谓“地气”,相当于现代人常说的“政治经济重心”。</p><p class="ql-block"> 中央民族大学的蒋爱花副教授研究唐幽州多年,她说:“唐时期的幽州角色多变,国力强势时,为开疆拓土的经略之地;国力衰微时,则为军事防守的要地;多数时期,充任中央政府经营东北的前沿。”安禄山抓住机会经营幽州,百姓日子过得不错,以至于有人在墓志中为这位乱贼歌功颂德。</p><p class="ql-block"> 在区域博弈中,幽州的优势与长安的短板,日渐凸显。在古都长安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时,同样历史悠久的幽州正在崛起。蒋爱花老师分析说:“从隋唐至元,幽州的戍边角色悄悄发生了巨变:从胡地、戎墟演变成了中国古代后半期多个统一王朝的都城,安史之乱是个关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唐朝特征,藩镇割据】</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幽州节度使,又称幽蓟节度使、燕蓟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燕蓟(今北京、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之一。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后直到五代割据河北,为河北三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族、契丹,治幽州(又称“燕州”、范阳郡,今北京到保定一带),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以范阳、河东、平卢为根据地,发动叛乱,建立大燕,史称安史之乱。</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结束后,改为幽州节度使,因领卢龙军,又称卢龙节度使。广德元年(763年)李怀仙投降唐朝,唐朝为了笼络河北旧部,任命李怀仙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唐德宗建中年间四镇之乱时,幽州朱滔自称冀王。</p><p class="ql-block"> 元和十四年(819年),卢龙节度使刘总的臣服,标志着元和中兴的顶峰。两年后,朝廷任命文官张弘靖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但由于处置措施不当,卢龙节度使又被军人把持割据。直到唐朝灭亡。</p><p class="ql-block"> 唐朝灭亡后,卢龙节度使刘守光自称大燕国皇帝,后为后唐庄宗李存勗所灭。</p><p class="ql-block"> 后晋建立前夕,石敬瑭将燕蓟节度使全境之燕州(幽州)、蓟州、顺州、檀州、儒州、瀛州、莫州、涿州、新州、妫州、武州等十一个州,和河东节度北部云州、蔚州、寰州、应州、朔州五州割让给契丹国,这就是燕云十六州。</p><p class="ql-block"> 唐朝中后期政治的特征之一,是藩镇割据。这些藩镇的节度使割据山河,俨然一方诸侯,在当时都是威风八面、牛哄哄的人物。但是,节度使们也有他们的难处。他们除了管理本镇一应兵马钱粮军民事务之外,还得时常应付朝廷的讨伐、邻镇的侵扰,更要时时防范自己手下的骄兵悍将,甚至身边的父子兄弟,一不小心连整个家族的命都得搭上。</p><p class="ql-block"> 安史之乱(755-763)以后,幽州镇共有25任节度使,其中仅有5人平安地度过了任期,其余20人中,有11人被杀,1人自杀,5人被驱逐,3人自行出奔,结局大多十分悲惨。在这不得善终的20人中,除刘济被自己的儿子刘总毒死、李匡威被成德节度使王镕所杀、李匡筹被沧州节度使卢彦威所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为李存勖所杀外,其余均为被本镇的骄兵悍将所杀,或是被赶走,或是被逼出奔。</p><p class="ql-block"> 这期就聊到这儿了,关于探寻京西豐山之阳,唐代刘济古墓的话题连续8期,到此为止暂告一段落了。下期想和您一起聊聊《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底蕴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中华黄帝开元4721年十一月初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西历公元2024年12月7日星期六</p> <p class="ql-block"> 京西奇观——豐山,位于的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的浅山区,主要区域在京西房山区西南部,今韩村河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和张坊镇境内,白云山支系33支峰覆盖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南北和东西均约十公里。</p><p class="ql-block"> 京西豐山历史文化圈,地处太行山脉北端,北京西山主脉南端的大房山支脉白云山支系。白云山古称豊山,辽代有记载称“三峰叠秀,远望参差,嶰然不倚,状如豐字,因号曰豐山。”</p><p class="ql-block"> 在豐山方圆百公里的区域内,从上古时期开始就有许多神话传说,遗存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的历史遗迹,汉唐以后,豐山做为文化载体得到了空前发展。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拥有从远古走来的历史文明和文化遗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神秘的历史文化谜团。豐山等待你我去探索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资料恐有虚传谬误 敬请知情者不吝赐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林夕草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甲辰龙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林夕草堂logo《圆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国作登字-2022-F-10229905】</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林夕草堂随形印《鼎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林夕草堂随形印《鬲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