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大雪”,但天气晴朗,阳光充盈,外出走走,选择了离家不远的鲁迅博物馆。若干年前曾经来过,至少也有5、60年了。博物馆的印象己经模糊,记得的只是鲁迅先生旧居——曾经住过的院子。</p><p class="ql-block"> 大小适中的展厅展示着鲁迅先生及同时代关联人和文物,观展的人络绎不绝,从图片和实物中了解鲁迅先生一生和他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基础科学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领域的情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迅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进士,父亲是秀才,母亲虽然受官宦家庭束缚被剥夺认字学习资格,但勤于自学,重视对孩子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迅祖父给鲁迅写的信,指导如何读诗读词:“初学先诵白居易诗,取其明白易晓,味淡而永。再诵陆游诗,志高词壮,且多越事。再诵苏轼诗,笔力雄健,辞足达意。再诵李白诗,思致清逸。如杜之艰深,韩之奇崛,不能学亦不必学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写给朋友的诗:</p><p class="ql-block">曾惊秋肃临天下,</p><p class="ql-block">敢遣春温上笔端。</p><p class="ql-block">尘海苍茫沉百感,</p><p class="ql-block">金风萧瑟走千官。</p><p class="ql-block">老归大泽菰蒲尽,</p><p class="ql-block">梦坠空云齿发寒。</p><p class="ql-block">竦听荒鸡偏阒寂,</p><p class="ql-block">起看星斗正阑干。</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鲁迅《野草·题辞》选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女子高等学校校长许寿裳给鲁迅的聘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任北京大学研究所所长蔡元培给鲁迅的聘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拒诺贝婉拒诺贝尔文学奖的信。</p><p class="ql-block">“静农兄: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未名社出版物,在这里有信用,但售处似乎不多。读书的人,多半是看时势的,去年郭沫若书颇行,今年上半年我的书颇行,现在是大卖《戴季陶讲演录》了。这里的书,要作者亲到而阔才好,就如江湖上卖膏药者,必须将老虎骨头挂在旁边似的。 还有一些琐事,详寄霁野信中,不赘。迅上,九月二十五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迅博物馆西侧是鲁迅先生的故居(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囗二条19号)。故居依然保持着鲁迅先生生前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鲁迅先生买下这座旧宅院第二天便“夜绘屋图三枚”,给了瓦匠,要他按图改建,并签订了合同。鲁迅要求在北房后多盖出一间,这便是被鲁迅先生称之“老虎尾巴”的居住间。在这间10平方米的小屋内,鲁迅先生创作了《华盖集》、《野草》、《彷徨》、《华盖集续编》等许多杂文、散文、小说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的故居院内有他手种的三棵白丁香的,只见它树干健壮,枝条蜿蜒,充滿生机,可以想象春夏花开时节会是多么清香,小院会是多么温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迅这个名字,是从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知道的。从他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字里行间里,让我们感到那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儿童乐园。以后读了更多他写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对鲁迅先生也知之的更多。</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的文字,充满了批判现实、追求真理、关心社会的精神,呼吁觉醒思想,呼唤人们对希望与追求的勇气和力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一直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离开博物馆时,回望了一眼着院中矗立的鲁迅先生塑像,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为鲁迅画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