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游记之滇西抗战

蔚晨枫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6日上午,我们来到腾冲的第二天,早上九点我们一行四人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 </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战纪念馆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塚、纪念塔及展览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  从西面的安检门进入滇西抗战纪念馆,刚走几步,就会看到在纪念馆的左侧,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大警钟。</p> <p class="ql-block">  警钟旁边,是一篇荡气回肠的《警钟碑记》。摘录结尾的一段话:警钟长鸣,龙骧虎啸。纵览天下,风起云腾。以史为鉴,勿做健忘之子孙;厉兵秣马,争当卫国之干城。日月昭昭,有天地之正气;乾坤朗朗,壮华夏之声灵。以史为鉴,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  走到纪念馆正门口依次进入的时候,看到有络绎不绝的人们从不同方向走来这里,男女老少都有,一股不由自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么多天南地北的人自发前来纪念馆,我们都一样,从不同的城市来到中国唯一一座远征军纪念馆,走近这段历史、缅怀英烈!</p> <p class="ql-block">  从正门步入纪念馆,让人震撼的一幕就呈献在游客面前,一楼展馆大厅的三面钢盔墙,矩阵式整齐悬挂着1003顶抗战时期士兵佩戴的钢制头盔,它们代表着10万零3千名英雄的抗日远征军战士。每一顶钢盔下,都永久沉睡着一个不朽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了解1942年5月至1945年1月之间,云南举世闻名的滇西抗战史。1942年,日军进犯滇西,滇缅公路被切断。1944年5月,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经过43天的浴血奋战,歼灭日军6000多名,牺牲远征军将士9000多名,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市——腾冲。</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陈兵滇西,切断了对中国抗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西南国际大动脉(当时来自国际的援助基本上都从滇缅公路运输),最终完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包围。</p> <p class="ql-block">  正是由于这种战略上的极端重要性,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最大的战争投入。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运输大通道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远征军虽然重创了日军,但远征军和腾冲人民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当时的腾冲基本上毁于战火。从入缅算起,大战历时3年多,投入总兵力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p> <p class="ql-block">  远征军滇西抗战,这段在教科书上只有寥寥数字的历史却是中国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血泪史,真可谓是“一寸国土一寸血”。</p> <p class="ql-block">  于右任题写了“天地正气”四个字,其中,“地”字少了一笔,有人说这是象征着当时神州大地尚未完全光复,也有人说,这是纪念滇西抗战的十万英灵。</p> <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建成于1945年7月7日,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园的名字,是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根据屈原歌颂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的《九歌·国殇》而命名的。2005年11月20日,国殇墓园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4年8月,国殇墓园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7年12月2日,国殇墓园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园内遍植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忠烈祠的檐下悬挂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门额上悬于右任题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前平台正中嵌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石匾。祠内正中正面墙壁上镶嵌孙中山先生肖像,两侧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国国民党党旗,上有“天下为公”横额,两旁分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中嵌“总理遗嘱”。</p> <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的小团山上3346块远征军墓碑,名录墙上103141名远征军名字,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的“哭墙”。</p> <p class="ql-block">  坡顶有一个圆形平台,正中耸立着巍峨雄伟的纪念塔,塔顶呈方锥体,东、西、北三面镌刻“远征军20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土纪念塔”字样,塔身呈矩形,正面刻有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字,其余三面刻有第20集团军总部所撰写的《腾冲会战概要》。烈士墓塚以塔为中心呈辐射状,按作战序列成纵队排列,碑上刻有烈士的姓名及军衔,碑下埋葬有烈士骨灰,共计3346塚。</p> <p class="ql-block">  腾冲战役为抗日战争时期滇西缅北战役之一,地点是中国云南腾冲,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军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p> <p class="ql-block">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占滇西战略要塞腾冲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腾冲攻城战役历时42天,远征军全歼日军3000余人,以全胜战绩收复腾冲。战役中,该集团军9000多名将士英勇捐躯。腾冲之战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滇缅战场的胜利,在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由中正式步枪和大刀组成的英文“V”型字母,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间四支残存的步枪印证了战争的硝烟已经消逝,一顶弹痕累累的钢盔无声地诉说着血雨腥风的过去,用弹药堆成的墓塚丰碑是烈士精神的栖园;美国二战胜利的纪念牌彰显着新的生命象豆蔻一样茁壮成长;英国二战之星将伴随着三国国旗,将这段历史的光芒无限地散向未来时空……</p> <p class="ql-block">  抗战纪念馆充分展示了滇缅印抗战史实,感受了伟大的中国远征军的血泪史和壮阔的抗战史,从内心深处为腾冲这座英雄的城市默默祈祷,为英烈祭奠,为这座城市的未来祝福。</p> <p class="ql-block">  位于纪念馆后面的国殇墓园内安葬着上万名烈士的遗骸,顺山势排列的一个个墓碑,掩映在林木草丛之间,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没有姓名,没有标志,只是一个数字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这座塑像的小战士牺牲的时候是13岁,虽然只有13岁,但已经有了两年的军龄,他是中国远征军中“娃娃兵”的缩影。这个小战士的形象是根据原型人物塑造的,不仅是对那些年轻士兵英勇行为的纪念,也是对整个抗日战争中无数年轻生命牺牲的哀悼。</p> <p class="ql-block">  在墓园大门的另一侧角落,筑有一座“倭塚”。这是中国军队出于人道主义将日军指挥官等人收埋所建。从长远角度来说,建这座“倭塚”既体现了中国人的雅量,也有让侵略者为阵亡将士谢罪守灵之意。记录历史,是为了书写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历史可以久远,但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这是一代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行的民族脊梁。</p> <p class="ql-block">  11.6的防空警报拉响事件,引起全国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尊重腾冲人民的选择,因为这片土地有太多的不容易,历史的长空留给了它太多厚重的印记,但愿一切美好的前景不会受到影响、就此停步。未来的发展和方向,腾冲人民会有自己的答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