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琼瑶的结束生命感悟到的真谛

紫苏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月4日,一代才女琼瑶于家中去世,享年86岁,死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对于琼瑶的突然离去,无数网友悲痛不已,在她书写的故事里,是我们的青春回忆,祝琼瑶才女一路走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琼瑶晚年主要患有坐骨神经痛和右腿韧带肌腱挛缩发炎。‌由于久坐不动,患上了坐骨神经痛和右腿韧带肌腱挛缩发炎。这种病症导致她疼痛到无法行走,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多年来饱受右腿疼痛的折磨,直到疼痛难忍无法走路时才去就医,并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或许是别的心理压力‌,让她心灰意冷,选择了结束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琼瑶女士的离世,不仅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珍贵。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真挚的情感世界,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她的作品如同不朽的经典,继续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学会爱与被爱。她曾经说过:“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琼瑶的丈夫平鑫涛于2019年去世,离开之际已经是92岁高龄,他与琼瑶携手共度半个世纪,期间几度共经舆论风浪,两人的感情反倒是历久弥新。她相信丈夫去的地方是没有病痛,没有爱恨,没有折磨,没有矛盾的地方,如今她也将葬在这片净土上,和丈夫葬在同一个地方,两人在天堂“团聚”了吧,琼瑶是真爱平鑫涛,即便对方已去世5年,这份爱反而更加深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起琼瑶自然会想起来金庸,“金庸家族成员里11位名人”;“武侠小说鼻祖”金庸老先生的整个大家族可谓是江郎才子,人杰辈出。</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享年‌94岁‌‌本名查良镛,祖籍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曾在香港养和医院住院。是《明报》创办人,曾创作《射雕英雄传》、《神鵰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庸先生的作品流传甚广,被誉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曾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大紫荆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先生的离去是武侠世界的一大损失。晚年的金庸因为患有认知障碍,有时会认不得人,或者耍耍小性子,像个老顽童,金庸有时只认得妻子,记忆较深刻的也是以前的事,妻子独力照顾丈夫,也颇为吃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看看杨绛晚年生活:她注重身体健康,她吃素、散步,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锻炼方法——“八段锦早课”,这套动作不仅锻炼了身体,更让她的心灵得到了放松和净化。尽管晚年一度听力不好,但她通过每天坚持按摩耳部30分钟,一段时间后,耳聋状况有所改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睿智的杨绛,晚年生活主要是在家中度过的,她保持了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方式。‌并不热衷于奢华的社交活动,她的家中布置简朴,但书房却藏书丰富,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她会在书房里接待来访的客人,这里也兼做会客室。她会与家人、朋友通过电话、信件交流,分享生活琐事,谈论文学艺术,这些交流让她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人情的真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绛在201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105岁。她的逝世对家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她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熠熠生辉,她的晚年生活告诉我们: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可以像她一样,用阅读、写作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杨绛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智慧与人情味,她以淡泊名利、热爱文学、探寻人生真谛的态度,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敬仰和爱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看看弘一法师,在《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中告诉我们,“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无论过去发生什么,都已经过去了,那就当从前那个自己死掉了,把今天当成一个全新的自己,好好把握现在,活在当下!弘一法师原是李叔同,出生于富贵人家,6岁启蒙,10岁熟读诗书,13岁学训诂书法,15岁就诵出“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绝句。成年后,他是享誉国际的词作家,一曲《送别》传颂至今;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也是中国油画之鼻祖;更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文艺大家,却选择在盛名之下出了家。那年他38岁,声名正旺,消息一经传出,此后,弘一最终以苦行僧终其一生。他将失传700余年佛教中戒律最严的南山律宗拾起,清苦修行。1942年10月13日,他写下绝笔“悲欣交集”四个字。3天后,弘一法师沐浴更衣完毕,在佛声中安详圆寂,留下舍利子1800多粒,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林语堂感慨:“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有陈司寇‌,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偏远农村家庭,早年生活贫困,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抚养多个孩子。尽管家庭经济状况不佳,陈司寇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并通过高考考入了北京大学教育系,成为当时极为稀缺的女性大学生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北大求学期间,陈司寇遇到了未来的伴侣赵宝煦,两人志同道合,最终结为连理。赵宝煦是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的学生,两人共同经历了战乱年代的艰辛,最终在抗战胜利后重新迁回北京的北京大学任教。陈司寇毕业后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与赵宝煦一起在学术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7年,96岁北大教授夫人:断水绝食4天结束生命,遗言引人深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年时期,陈司寇身体健康状况恶化,患有肾癌、尿毒症等多种疾病,身体虚弱到无法行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选择断食四天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临终前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尊严的坚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综述:这几位大师级的才子佳人,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他们的努力、坚韧和独立精神成就了自己!还一直都在影响着学术界的走向。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生平故事激励了无数人,尤其是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梦想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和铭记。人生价值、真谛自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料和图片源于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紫苏编辑撰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