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位于歙县,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的核心区域,也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p> 徽州古城 <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西门,与阳和门相对。</p> <p class="ql-block"> 南门为南谯楼,也是徽州府的正门,始建于隋末,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东门为阳和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年,是重檐式的双层楼阁,直通老街居民区。</p> <p class="ql-block"> 进入古城,先去参观徽州府衙。</p><p class="ql-block"> 徽州府衙建于元末明初,经过多次重修,最近的一次大修约在道光末年。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 府署仪门,新官到任、喜庆大典、宣读诏书,公开审理案件,或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皆大开仪门。</p> <p class="ql-block"> 进了仪门便是府衙正堂廷院。</p> <p class="ql-block"> 厅前甬道中立戒石亭,亭中设戒石“公生明”三字,代表公正公平。左右“息民亭”是百姓休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大堂,府衙正堂。内有“明镜高悬”匾额,用于宣读诏书、接见官吏、公开审理重大案件等。</p> <p class="ql-block"> 二堂,在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5年)就已经存在,并且至今仍然保留着,用于办理平常案件及不宜公开案件。</p> <p class="ql-block">内堂,称知府廨,也就是宅邸。</p> <p class="ql-block"> 清心阁,也是府衙最后一座建筑,用作书房或宴饮。</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 参观时景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府衙内除了二堂是保存下来的原址,其它建筑全是后面新建的。听到这个信息,我立马对府衙兴趣大减。</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府衙后进入阳和门,正对着的就是著名的许国石坊了。</p> 许国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由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所建造,亦称“大学士牌坊”。 许国石坊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是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八脚牌楼,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许国是歙县人,嘉靖乙丑(1565)进士,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决策有功,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云南边乱平息之后,许国衣锦还乡时在歙县建立此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 许国石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刻有不同的精美图饰,表示不同的寓意。 行前对这座石坊抱有很高预期,今日得见不虚此行。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两次进古城,围着许国石坊绕了几圈,全方位拍摄了石坊的南北东西立面以及内面,连八座石狮都拍下了,可惜光线不好,效果差强人意。</h3> 开启古城内随处乱逛的模式。 中和街 打箍井街 古戏楼,现在成了服装店。 九龙壁 渔粱坝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位于歙县渔梁村,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渔梁坝距离徽州古城只有2华里,我们决定沿着新安古道步行过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新安古道</span>穿过渔梁镇,通向渔梁坝下的水埠码头。古道依山傍水,沿江筑有石质扶栏,缀连起众多建筑和文化遗址。</p> 问津亭 太白问津处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渔梁老街。</span>从公元759年形成街市,到如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p>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从石级顺坡而下就到了古老的渔梁坝。 百步石阶。建于宋朝,是渔梁坝景区重要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渔梁坝的繁华历史。它是徽州水埠中最宽的货运通道,距离大坝最近,当年泊船最多,最为繁华。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的重要起点,无数徽商从这里扬帆起航,因此被誉为“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 以渔梁坝为背景,在清澈的练河边欢乐一回。</p> 阳产土楼 <p class="ql-block"> <font color="#333333" style="">阳产土楼</font>位于歙县境内,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阳产村因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使用红壤木材和青石建造房屋,形成了独特的土楼建筑风格。</p> 阳产土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郑姓居民从歙北迁移至此定居,形成了具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土楼多为两三层的长方体结构,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土楼的墙体厚实,冬暖夏凉。阳产村的土楼群是皖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土楼群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h3> 五角大楼 <p class="ql-block">晒秋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说徽菜。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歙县,徽州菜肴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我们从黟县到歙县,品偿了各式特色菜肴和小吃,真的是太好吃啦!在徽州古城住了三天,在一家叫“河天下”的酒店吃了四餐,可见其美味的吸引力。可惜一路上光顾着吃,忘了多留几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次徽州行历时6天,走了黟县、歙县、徽州区三个县区,游览了10个古村,1个古城。走进悠远的古宅,探寻久远的故事,饱览古徽州的神采风韵,感受浓郁的徽州文化,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1月17-19 日拍摄于歙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