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广深珠港澳(2024.11.17——11.26)(上)

老马

<h3>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珠港澳大桥的建成,可谓是震惊世界。当时只是想,何时能亲眼目睹一下也算是人生一件乐事;没想到去年竟然开通了“港珠澳大桥游览”,近距离观览成为了现实!十月份开始计划,由于姐妹们都有“五地”没有到过的地方,于是决定广深珠港澳一个不落,或首游或重游。</h3> <h3>  十一月十七日中午飞抵第一站深圳,下午游中英街。</h3> <h3> 中英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深圳香港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需办理通行证才能进入“中英街”,所以“中英街”被称作特区中的“特区”。<br>  中英街拥有同根同源的深港共生文化、英杰荟萃的百年抗争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客家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交相辉映,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参考网络)</h3> <h3>  中英街除了步行街,还有好几条街道、带有标志性塔的公园、沙滩等。我们只走了步行街,不是为了购物,而是时间和体力的缘故。</h3> <h3> 步行街人流熙攘,商铺林立,许多都是香港知名的商行。<br>  中英街全长才500多米,据说在曾经的“黄金时代”,曾出现过慕名而来的北方游客,既怕露富,又因汇款不便,干脆用大麻袋背钱来中英街“扫货”,而现在所见的是逛的多,买的少。</h3> <h3>中英街著名的大榕树<br> 据说这棵大榕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树根长在深圳这边,树干却斜向街心,可谓是从深圳长到香港,构成一幅奇妙的景观,人们戏称“根在祖国,叶覆(荫庇)香港”,因而成为许多文人墨客进行采风和文艺创作的题材。<br>  仔细观察这棵老榕树,尽管树根裸露严重,但是生命力还是那样的顽强,虽老而不减其枝叶的繁茂,仿佛是要一直注视着中英街的过去和未来。</h3> <h3>  香港一侧的浮雕墙,有历史,有现实,更有同根同源的文化!</h3> <h3>著名的“警世钟亭”<br>  1997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后,为警示后人不忘国耻,由中英街历史博物馆负责创建,深圳建筑设计师余吉以中国结为创意素材,南北最宽有 4.16 米,东西长10.29 米,占地面积 47.3 平方米。警世钟从 2003 年 3 月 18 日开始正式启用,每年 3月 18 日举行“3.18 警示日”鸣钟仪式,成为中英街重要的纪念活动和主要景点之一,是教育子孙后代警钟长鸣的好场所。(摘自百度)</h3> <h3>  中英街真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缅怀历史,警钟长鸣,不忘香港百年被英国人殖民统治的历史,更加珍惜现在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h3> <h3>  一座大楼的楼顶设有观景台,于是既观景又狂拍。</h3> <h3>十一月十九日冒雨打卡深圳“世界之窗”</h3> <h3>  深圳世界之窗是大型文化旅游景区、缩微景区,也是一个把世界奇观、历史遗迹、古今名胜、民间歌舞表演融为一体的人造主题公园。</h3> <h3>  由于雨比较大(途中直接躲雨了两三次)游玩的兴致锐减,只粗略打卡了一部分景点。</h3> <h3>  假装只是阴天,不影响拍照,拍完即刻撑伞。</h3> <h3>  回程途中去想象中的东门老街逛逛,结果失望至极:除了街头这几处有点老街味道的建筑,都是现代化高楼和震耳欲聋的所谓的音乐声,我们只得落荒而逃!</h3> <h3>  十一月十八日,跟团香港一日游,也是“特种兵”的一天。</h3> <h3>  早上八点多,深圳莲塘口岸前面的广场上等待过关的团队游客乌央乌央的,排队通关时的盛况更是让人惊讶,可惜不能拍照。</h3> <h3> 乘上香港地接大巴,第一站到达黄大仙祠。<br>  香港黄大仙祠又名啬色园,始建于1945年,是中国香港九龙有名的胜迹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负盛名。香火鼎盛,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争头柱香。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是“有求必应”的,十分灵验。该祠也是香港仅此一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道教庙宇。</h3> <h3> 据传说,黄大仙又名赤松仙子,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在20世纪初,道士梁仁庵等人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接赤松仙子宝像来港。最初,他 在湾仔开坛阐教,奉拜赤松仙子。<br>  后来,他们经过仙人指点,选择了九龙狮山下的龙翔道建祠。后来,信众渐多,香火日渐鼎盛,成为港九著名庙宇之一。</h3> <h3>  据说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尤其灵验。每年,不少善信争相在农历新年大年初一上“头柱香”,成为一年一度的城中农历贺岁佳话。</h3> <h3> 离开黄大仙祠,来到了维多利亚港,星光大道走一走,欣赏维港景色。<br>  可能每一个到香港的人都会去维多利亚港以及“星光大道”,这里承载了无数人对香港的记忆,走在这条“星光大道”上,一览维港的美景,你会觉得,这里就是香港。“星光大道”以及海边的K11 等建筑群被称为“维港文化汇”,也成为香港的一个新文化地标。</h3> <h3> 紧挨维港就是星光大道,有很多影视明星的手印(匆忙间,手印都忘记拍了。记得2011年第一次去香港,堂姐带我们到维港,好像也走了“星光大道”,但是当时她没有介绍,我们也就没有关注明星手印)。<br>  “星光大道”是香港尖沙咀的一条海滨走廊,在2019年请来中外多位著名设计师进行了翻新,重新设计和建设了以电影为主题的“星光大道”,向中外旅客呈现香港的电影文化,回顾历史,也启发未来。星光大道在最初设立时,将著名演艺界人士的掌印直接刻入地面,到2019年翻新后,掌印由地面移至海岸旁栏杆上,同时加入数码元素,游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观看与该明星有关的电影短片。</h3> <h3>  维多利亚港应该是香港旅游必去景点之一。它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海港,是亚洲最大海港,世界第三大海港,夜景很美。</h3> <h3>打卡“西九文化区”<br> 香港西九文化区,坐落于中国香港九龙维多利亚港边,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项目之一,愿景是在占地40公顷的填海土地上,创造一个多姿多彩的新文化地带。<br>  文化区的核心建设包括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M+、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等多项文化艺术设施。<br>这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3> <h3> 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景色中,尖沙咀钟楼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醒目地矗立于尖沙咀海滨逾一世纪,不分昼夜地见证着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br>  作为昔日广九铁路九龙总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尖沙咀钟楼不仅记录了香港老一辈离别与前行的故事,更见证了香港铁路的早期发展。<br>  钟楼里的铜钟于1921年开始为市民报时,但自1950年起,技术难题使得报时铜钟不再运作。2021年正值铜钟运作一百周年。在悄然沉默71年后,清越悠扬的钟声于12月9日傍晚6时再次回荡在维港上空,唤起这座城市的百般回忆。(摘自网络)</h3> <h3> 乘坐天星小火轮离开维港,到达本岛,然后乘大巴直接上太平山顶观维港周围的景色,特别是俯视本岛,感受香港的繁荣。<br>  这是天平山顶著名的凌霄阁和观景台俯视所见之景。</h3> <h3> 太平山,海拔高度554米,是香港岛的最高峰,被香港人亲切地称为“山顶”。这里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更是众多富豪名流竞相追逐的居住地。<br>  这座傲立于香港繁华都市中的山峰,不仅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更成为现代财富与地位的象征!</h3> <h3>  这幢位于半山腰的住宅楼居然有73层,现代建筑的高科技令人咂舌!</h3> <h3>  从太平山顶下来,前往游轮码头,准备夜游维港,匆忙打卡金紫荆广场。</h3> <h3>  维港夜景美轮美奂,但是和上海浦江两岸的夜景有很大不同:维港的夜景之美在于万家灯火汇集而来的朴实温馨;浦江的夜景之美更多的来自于高调璀璨的景观灯,给人时尚现代之感!</h3> <h3> 十一月二十日,雨下得非常大,窝在民宿打了近一天的牌,下午近四点包车司机才到,于是立刻出发,经今年刚开通的深中通道,到达第二站——珠海。<br> 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的跨海通道,是世界首个“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也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路线全长约24公里,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由此前的约两小时缩短为约二十分钟<br>  2024年4月,深中通道获得了拥有桥梁界“诺贝尔奖”美誉、国际桥梁大会授予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从昔日“叹零丁”,到今日“跨伶仃”,这是一个时代的见证。<br> 可惜的是,本来充满期待的深中通道之览因大雨而变成扑朔迷离的一闪而过,只空留一声叹息!</h3> <h3> 十一月二十一日参加港珠澳大桥游<br> 港珠澳大桥游全程游览时间约140分钟。预约成功的游客可根据珠海公路口岸人工岛道路及建筑设置的标识标牌指引,自行前往港珠澳大桥旅游检查厅集合。集合完毕后游客按同一班次车辆编团,整团在旅游检查厅办理取票、验证手续,联检单位对游客及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进行查验,查验完成后整团进入口岸限定区域,乘坐旅游专线巴士前往蓝海豚岛进行参观游览。<br>  与境内游不同,港珠澳大桥及东人工岛(蓝海豚岛)位置较为特殊,位于粤港澳三地口岸之间,属于口岸限定区域,游客须整团、原路、按时返回珠海口岸旅游检查厅。</h3> <h3>  口岸建筑气派,也很有特色。</h3> <h3>  气氛渲染很到位,估计一定会有在此出入境的游客见到这些临时将“大桥游”纳入计划。</h3> <h3>拍照留念</h3> <h3> 港珠澳大桥游览开始,这是香港方向的收费站。<br>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br>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于2018年2月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参考网络)</h3> <h3> 港珠澳大桥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超级工程,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伶仃洋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br>  大巴行驶在桥上,尽管天气不佳,尽管视野有限,但丝毫不影响兴奋愉悦的心情——身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桥之上,近距离观览大桥结构,亲眼目睹(其实,有时只是一闪而过)“风帆”造型的九洲桥、“海豚”造型的江海桥和“中国结”造型的青州桥三座通航孔桥!</h3> <h3>网上盗图</h3> <h3>  我们自己从大巴车前窗拍的,尽管有点丑,但是看到它也很满足和自豪!</h3> <h3> 这是在人工岛观景台拍摄的隧道连接桥梁部分的照片。<br> 为什么不直接建一座完整的桥,偏偏要在桥中间加一段海底隧道呢?建海底隧道应该比跨海大桥难度大得多,难道是为了“炫技”?<br>  原来是:伶仃洋上的航道十分繁忙,而靠近香港的地方有一条深水航道,是大型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目前可以满足10万吨级别的船通行,远期要满足30万吨的通航需求,这就要求桥面高度必须高于80米,桥的跨度也需要足够大,这样相应桥塔的高度要将近200米。而离该航道不远的地方就是香港国际机场,又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机场的航线上不允许有超过88米的建筑物存在。因此,为了同时满足伶仃洋航道通航的需求以及香港机场限高的要求,只能将通道建在海底。所以,这是综合各种因素之后的最优解决方案,而非“炫技”!(综合网上信息,结合随行讲解所得)</h3> <h3>人工岛(盗用展示厅的图片)<br> 海上的桥与海底的隧道是无法直接连接在一起的,中间需要有一座岛来进行过渡。然而,周围并没有这样的岛可以使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修建人工岛,于是便有了港珠澳大桥上的两座人工岛。<br>  游客登上的岛叫“蓝海豚岛”,是东人工岛。</h3> <h3>  游客停留的蚝贝”造型的蓝海豚岛,地上建筑面积约2.67万平方米,它吸收了岭南建筑特色“骑楼”元素,拥有世界最大的海工清水混凝土建筑群。作为港珠澳大桥“桥岛隧”集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承担着桥隧转换、交通服务、应急救援、养护运维等工程运营的基本功能。(摘自网络)</h3> <h3> 位于4楼的大桥建设展厅及观景平台。展厅内部两侧展示了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和全景照片,有20件大桥建设的技术设备模型、原材样本等。讲解员全程讲述大桥建设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展示建设过程中的新工艺、高科技。<br>  想知道港珠澳大桥是怎样建成的,有哪些关键技术和装备,在建设理念、管理机制、工程技术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在蓝海豚岛4楼展厅都能找到答案。</h3> <h3>  施工实景图片</h3> <h3>  港珠澳大桥之所以受到外界广泛关注,主要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其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都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没有遇到的。</h3> <h3>  这个举世瞩目的工程,从设计到建设完成的整个过程有着许许多多令人震惊震撼的故事,从旅游大巴上的导游到展示厅的讲解员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聊举一例:</h3> <h3> 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外海沉管隧道,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br> 当时全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世界上也仅有两条超过三公里的隧道,一条在欧洲,还有一条在韩国釜山。<br> 为此,工程师们曾专门去韩国考察。原来韩国的那条跨海大桥项目由韩国一家公司负责主持,但项目安装部分全是欧洲人提供的支持——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都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来提供帮助。<br> 中国工程师到釜山去考察时,想去看一看接待方的装备,但是遭到了拒绝。于是他们就在开船经过时,远远地用相机拍了几张照片。<br> 从釜山回来后,他们更加坚定决心:港珠澳大桥一定要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最终,他们找到了荷兰的一家公司,对方却开出了一个天价:1.5亿欧元!这在当时,差不多约合人民币15亿元。<br> 双方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最后一次谈判时,中方跟谈判员说:“你给他们说一个价,3亿人民币,能不能给我们提供最重要的、风险最大的这部分支持。”没有想到荷兰人是这么说的:“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br>  跟荷兰人谈崩了,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照搬套用,他们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自主攻关!….. 不被理解,没有经验,中国工程师们历经96个小时的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终于安装成功!</h3> <h3>  聆听大桥故事,领略国家世纪工程的风采——这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让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h3> <h3>  港珠澳大桥游不仅仅是领略世纪奇迹的风采,科普大桥建造过程与技术,也不仅仅是获得一种民族自豪感,而是给人心灵的震撼,各种力量——能力、国力、自信力、群策群力……汇聚而来的震撼!</h3> <h3>  展示厅周围设有观景台,这是观景台眺望到的香港大屿山和港珠澳大桥香港路段(路面颜色和珠澳这边不一样,由于距离远和天气原因拍不清楚)。</h3> <h3>在习总书记站过的地方留个影</h3> <h3>蓝海豚岛留影</h3> <h3>  港珠澳大桥游结束,下午闲逛珠海旅游名片——情侣路(海滨观光大道)。我们采用的是打车和闲逛相结合,从观澳平台一路到达日月贝——珠海大剧院。</h3> <h3>  情侣路是珠江口西岸的一条沿海观光大道,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海滨观光区,已建通行线路37公里,但是在珠海人的心中、在有情人的心中,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携手走在这条路上,要多长它就有多长——寓意胜过实用!</h3> <h3>  “情侣路”名字的由来,是有一个故事的。据说,1990年时任珠海市市委书记的梁广大陪同总理夫妇沿着海边散步。一路上,海风习习,涛声阵阵,一排排路灯如玉动珠摇,把香炉湾畔衬托得旖旎迷人。总理见到这景致,就问梁广大这条路叫什么名字。梁广大说,香湾路只是暂定名,还没有正式的路名。总理觉得应该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他看了看身旁的伴侣——两人都已是古稀之年,依然伉俪情深,形影不离。总理不禁触景生情地说,“就叫情侣路吧”。从此,“情侣路”路名确定了下来,而这个伉俪情深的故事,也被珠海人传为佳话。</h3> <h3>观澳平台看到的澳门</h3> <h3>  回首(观澳平台拍摄)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h3> <h3>  漫步情侣路所见的港珠澳大桥(天气仍然不佳,能见度太低)。</h3> <h3>漫步情侣路,俯拾皆是景</h3> <h3> 著名的景点:爱情邮局,可惜我们的出租车已经跑过了!<br>  据说,这里是谈情说爱的绝佳所在,每天都能见到许多情侣十指相扣的浪漫身影。他们面对着灯塔,一边吹着湿润的海风,一边用脚步丈量爱情,那应该是情侣们最浪漫的事。</h3> <h3> 珠海渔女雕像位于珠海市香炉湾畔,这尊珠海渔女雕像高8.7米,重量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杰作。渔女雕像已成为珠海市的象征,是珠海一处著名的免费的旅游景点。<br>  渔女雕像领戴珍珠,身掮渔网,裤脚轻挽,双手高擎着一颗珍珠,向世界昭示光明,带着喜悦而又含羞的神情。由于珠海渔女雕像高8.7米,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像。从此,珠海渔女就成为珠海市的标志。(摘自百度)</h3> <h3>游人真多</h3> <h3> 珠海大剧院位于珠海市情侣路野狸岛海滨,是中国唯一建设在海岛上的歌剧院。<br>珠海大剧院由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组成,构成了歌剧院的整体形象,因此得称“日月贝”。<br>  珠海大剧院就像是一大一小两组“贝壳”的形体,白天呈现半通透效果,一到夜晚则像月光一样晶莹剔透。“珠生于贝,贝生于海”,诠释的是珠海在中国大陆率先拥抱海洋文明的富有历史文化沉淀的城市精神特质。(摘自百度)</h3> <h3>  浪漫的情侣路!漫步海边,海风拂面,听海的声音,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可以想象蓝天白云下,海水呈现出深浅不一的颜色,该有多美!岸边高楼参差,椰树挺拔,海浪拍打着沙滩,海鸥或在空中盘旋,或俯冲入海……真是让人心旷神怡!</h3> <h3>  同行没有情侣伉俪,而是相处多年的四姐妹,但是丝毫不影响“浪漫”:享受美景,聊着家常,愉悦着身心!</h3> <h3>余程且待下回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