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长江第一峡瞿塘峡口</p> <p class="ql-block"><b>早就应该写这篇《西行看水》了,在写完《西行看山》之后。不过一直没有想好文章的切入点。虽然都是自己写来消磨时间的文字,但心里还是想着,怎样才能写的好看。写文章嘛,好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你要构思好它的外形一定要漂亮,最好还能有一点内涵。然后呢,适当的思想深度也是需要的。当然了,更需要契合心情与思绪,等等吧。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读《徐霞客游记》的全本,上下两部近千页,希望看看徐霞客跋山涉水,路过的大江大河,有怎样的感想。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徐霞客只写山不写水,对长江黄河湘江金沙江视而不见,简直了。再读《中国古代游记选》,也有这个问题。历朝历代的旅行者们是不会、还是不屑于描述山河壮丽的另一半。最多也就是只言片语,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再比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或者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诸如此类。都是很抽象的描写。更多的是以水喻人,上善若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从哲学、哲理角度来说水写水。既然如此,我只能选择另外的角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次西北行,准确地说是青甘川渝鄂之旅。途中路过或者匆匆一瞥的江河不算,包括兰州过黄河大桥,包括陇南白龙江。专程看水有青海湖和茶卡盐湖,有九寨沟和黄龙,有长江三峡。一点不夸张的说,这些都是中国水景的巅峰,尤其以后三个景观为最。所谓名山胜水,斯之是也。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夸张一点但也不错。不过,九寨沟属于盆景类的“小水”;要说浩浩荡荡、滔滔扬扬,当然是长江三峡。</b></p> <p class="ql-block"><b>引用一段德富芦花散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们面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万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海确乎宽大,静寂时如慈母的情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及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的,无限流淌的情景吧。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竹叶飘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翁,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不错。德富芦花是真大师,写出了我过三峡的想法。当然我也不差,引用一段旅途中写于火车上,关于青海湖和茶卡盐湖的印象。</b></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b>青海行旅行日记摘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离开青海湖滨二郎剑景区后,还有很长一段路是环青海湖而行。有温度的阳光改变了天地之间的清泠,给湖水增加一抹亮色,更给牦牛带来了某种希望。越往前走~笔直宽阔的大道是大地的路标~景色越美丽。但是用“美丽”来形容青海湖区、祁连山脉似乎不合适。这样雄浑开阔的大景色,内涵的气魄可不是精致小巧的“美丽”能够概括的。或者说,“美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吧,譬如说粉红色格桑花摇曳在风中;又好像一群斑头雁忽然从牧场的草甸飞起,在天空中盘旋。这种类似的瞬间定格,是凝固在目力画框中的“美丽”。犹如相机快门响起的那一刻。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然而当草原、雪山、碧蓝的晴空、大块白云组合在一起,再加上时隐时现翡翠一样的青海湖。如此多的色彩充斥在天地之间,显然不是相机画框所能包容的了。至少应该是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抑或是直接把你的大脑当做计算机硬盘,眼睛是摄像头,然后在思想的空间设置一个无限大的虚拟屏幕。于是这美好的画面,就变成了你的心灵的屏保。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PS:日记暂时中断写作~列车路过青海湖,猛拍一阵,看大片。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最壮观的一段旅途来了。小旅行车奋力攀上海拔3800米的祁连橡皮山之巅。青海地区第一场雪染白了祁连山脉。目力所及之处,是云一样的山,和山一般的云。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篇日记的标题,是《比天空还要辽阔的……》。比草原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辽阔的是天空。什么能比天空还要辽阔呢?有人说~哲人说,比天空还要辽阔的,是人的胸怀。不过,我想反驳这种说法。不排除真的会有比天空更辽阔的胸怀。但是谁能有这样澄澈的心境,如此开阔的胸襟,更得有睿智的灵魂。有这样的人吗?是不是挺值得怀疑的。所以我实际上想的是,比天空还要辽阔的,大概是祁连山的雪吧……</b></p> <p class="ql-block"><b>写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对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两个景区的观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昨天游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确实受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如果是今天去,观感肯定大不一样。这是我第二次来青海湖,两次都是阴雨天、冷风带来不适感。同时有轻微高反产生胸闷气短。但是客观地说,青海湖列入5A景区绝非浪得虚名。内陆最大咸水湖,一望无垠水质清澈;还是大批鸟类的栖息地。如果在晴天,尤其是月明之夜,来青海湖滨一定更美。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你可能会反驳我说(普哥就总是反驳我),范仲淹这段话,用在任何一个大湖上都行,未必非得是青海湖。这你就不明白了。位处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其水质之优、大气环境之好,不是内地的湖泊能比的。在青海湖遥望星空,可以给你最璀璨的银河。对了,在茶卡盐湖景区,有一片圆顶小房子。司机说这是为拍摄星空的摄影者准备的星宿海。但是现在没人来了,“晚上会冻死了”。我认识的一个小导游最喜欢“克莱因蓝”,月光下的青海湖,大概是克莱因蓝的范本吧。更准确的说,这是青海湖蓝,是高原蓝,又略胜克莱因蓝一筹。再补充一下,昨天晚上返回西宁的路上,正好有一轮明月升起于湖畔祁连雪山之上。银色明月、蓝色湖水、白玉雪山,能让文字笔画自身都散发出美感,又会是怎样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b>赛里木湖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蓝色的眼泪”,不知道是谁的创意,但是挺莫名其妙的。茶卡盐湖叫做“天空之镜”,显然更直观和易于理解。高浓度盐湖,盐水清浅,让白云在这里留连梳妆,还有比这更好的镜子吗?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茶卡盐湖本来就是一座盐场,出产优质精盐~盐场现在仍然运行。2018年开发为旅游景区,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应该说这里确实适合拍照,各种颜色鲜艳奔放热烈的人像摄影。其实我更喜欢这里的云,高原的白云。一点都不旖旎,大气磅礴,如烈酒一样浓郁的白云……</b></p> <p class="ql-block">茶卡盐湖</p> <p class="ql-block">九寨沟的水</p> <p class="ql-block">诺日朗瀑布</p> <p class="ql-block"><b>写文章,主要是写散文,有一个基本原则,或者说“技巧”。比如说你想写水,但不能直接去说水怎么怎么了。要有点联想,引人深思那种,但是又不能完全离开“水”这个主题。我的意思是,如果写九寨沟的水,那就不能千篇一律套用什么“上帝的调色盘”,什么“泼墨大写意”,什么“碧绿的翡翠”之类,都太俗太滥也太常见了。你必须把近似于这种天上人间的景色,写成璀璨的星河,写成空色如般若,写成斑斓空濛的梦境才好。引用一段梭罗《瓦尔登湖》的话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时间如溪,我在溪边垂钓。饮一口溪水的时候,我看到它清澈透明的溪底。苍穹如河,我在河边打鱼。捧一掬河水的时候,我看到河底卵石一般的星星。水流涓涓而过,留下了永恒。我愿看得更深,我连“一”也不会数了。我连“A”也不会认了。智慧如刀,抛开一切的秘密,显露出溪水般清纯简单的本质。我不希望我的手比必要的更忙。我的头脑就是手和脚;我最好的机能都集中在这里。我的本能告诉我,我的头脑可以挖洞,就像一些动物的鼻子和爪子一样。而飘浮的雾霭和寻宝的魔杖告诉我,这里有全世界最富的矿藏。因此,现在,我要开始用头脑采矿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看,在梭罗的笔下,瓦尔登湖的美并非仅在于湖水。眼睛,头脑,智慧,溪水一般清澈的灵魂。这是水吗?这是生命之源,是无与伦比的空灵的境界。你本以为已经修到六识皆空,然而走过天下的山水,才知道山还是山,水仍是水。空与不空,一念之中。</b></p> <p class="ql-block">黄龙景区</p> <p class="ql-block">三峡行</p> <p class="ql-block">神女峰</p> <p class="ql-block">三峡船闸</p> <p class="ql-block"><b>最后说一句,山水有知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一节专讲三峡。录此节的最后一段话。“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不如亲见矣。其叠锷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嘱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郦道元的文字可谓美之极矣。不过在现代人看来,未免佶屈聱牙,不太好理解。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郦道元的好朋友袁山松说,三峡中大江流水湍急。无论是古书中的记载,还是人们口口相传,都是告诫要特别小心在意,而没有关注或者称赞三峡的美景的。我来到这里,才知道确实是耳闻不如亲眼看见。这里的山峰奇异高耸,已经很难用文字表述了。而林木苍郁错落,尤其茂密遮天蔽日。抬头仰视或者登山俯瞰,都美不胜收。我在美景中流连忘返,这是我游历天下从未有过的。因为从未有人称赞过三峡的美景。那么如果山水有灵气的话,也会以我为知己,千古难见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壮哉三峡,壮哉郦道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篇《西行看水》,分别引用了德富芦花,树下读书,梭罗和郦道元的文字。我觉得基本上表达出了想要写的意思。看水是水,看水不是水,看水终归还是水。世事如水,人生更是如水。万壑流川,千川归海;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是天地之大也。这时候应该有“吾谁与归”的感慨了。但是我偏不这么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想说的是,西行看水,太TM美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2月6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