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怀民

小陈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张怀民”。</p><p class="ql-block"> 张怀民是谁?张怀民出自苏轼的一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是苏轼的朋友,两人同样被贬谪,张怀民的心境苏轼是知道的,所以他邀请张怀民赏月。他们之间是这样的情谊:看到美好就想分享给你,不介意你是否喜欢;有时间就想开导你,不介意你是否需要。这样纯粹的情谊年年被人在相同的时间点纪念。时光流逝941年之后,依然有人感叹:月色常有,而张怀民不常有啊!</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岁月里,张怀民化身一种值得托付的意象,不再单单是一个值得邀请的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张怀民,有事无事想起张怀民,这是一种刻骨的浪漫。当我们过了浪漫的年纪,张怀民意象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上蔓延成光,点燃诗情,用最明亮最温暖的方式照耀记忆。</p><p class="ql-block">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年轻过,失落过,浪漫过,也曾频频遇见“张怀民”。</p><p class="ql-block"> 一个冬夜,月色满屋,朦朦胧胧间,滴滴答答的手机铃声叫醒了我,是高中同学打来的,一声“喂”后,潺潺的流水声响在耳边,在寂静的夜里,仿佛自己也置身在溪水旁边了。心想可能是同学出门玩,想把好听的水声分享给我吧。同学让我猜她在干什么,我猜山水风景,都不是。同学说:在月光下浇地哩。冬天的原野辽阔,月光分外明,浇地的声音像麦苗喝水的声音,像月光流淌的声音,那么悦耳动听,同学忍不住想分享这种美好,于是,她想到了我。那一刻,我是她心中的“张怀民”。</p><p class="ql-block"> 月色是美的,美到无法在月夜入睡,舍不得浪费美好的光阴。初中时的一个月夜,我和两三个伙伴悄悄从宿舍溜出来,坐在台阶上赏月,那时的心境清澈极了,觉得沐浴在月光中的我们天使般纯美。想来,早早就耕耘友情的土壤了,早早就在心里给张怀民垒好了房间,静下来与他聊天,出门与他道别。</p><p class="ql-block"> 雪天也唤起浪漫的情愫,高中时代的一场雪,让我与同学素霞请来了照相师傅,留下一张捧雪的相片,洗几张送给关系不错的同学。我保留的那场雪相片早不知放哪儿了,三十年后去山里同学菊敏家玩,无意中看见了她家镶嵌在衣柜镜里的那张相片,一张普通的相片被她保存了三十年。想想就感动,毕业后一直没有联系,却不妨碍我们天天出现在她的视野里,给她力量。</p><p class="ql-block"> 张怀民不是收垃圾情绪的朋友,需要浪漫的场景陪衬出那份安静的相知。十年前一场干旱,水位下降,水库西边好大一片地是草原的模样了,宁静,葳蕤,空旷,是很多人心中的“阿勒泰”。一度我依恋上了那块风水宝地,总想奔着它去。一天下班,天气阴沉,我站在单位门口拦住同事小志的车,问她愿不愿意带我去。小志片刻犹豫后赶紧答应陪我去,一路向西开进山里,只为看见黄昏的“草原”。对于小志,相比于下班安排好的事,她更愿意做一次张怀民,她知道我说走就走的旅行比她回家做饭重要。</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着了魔似的,一次次去水库边的“草原”。我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愣是把那片草地当成了宝贝。一个雨天,我骑车子邀请素霞去看草原。隔着十多年光阴,还能感受到我们的狼狈:穿着雨披,雨线挡住视线,走一段路就看不到彼此了,于是停下车子等等。我们用多半天时间到达“草原”,好在天晴了,走走草原上的小土路,坐坐温顺的草地,心情美得无法形容。游玩的一程我们没有多少语言交流,但那种雨天骑行的浪漫无可替代,与苏轼邀请张怀民赏月的场景与友情相似。</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学同学桂花说:你什么时间来我什么时间有空。这句实实在在的邀请感动我,平时并不联系,想起时念叨一下名字就感受到能量。张怀民不独属于谁,谁也有过这样的朋友,不分时间打扰你并且肯定你不厌烦,不分地点邀请你并且肯定你不拒绝,相见不说很多话,感知你在身边就胜过千言万语。</p><p class="ql-block"> 我时常感动村里的老人,本来走不动了也要走半天路去歇会儿,哪怕歇三五分钟就走。一个说:来了啊!一个“嗯”一声,然后心平气和地坐在光影里,看花开,听叶落。一个说:我走了啊!一个“嗯”一声表达送行。这样的见面没有感动的台词,没有礼物相赠,确确实实是相见了,是把最好的时光陪伴了张怀民的相见。</p><p class="ql-block"> 我懂你的欲言又止,你懂我的脉脉情深,我不问也知道你在想什么,当我走半道街用翻山越岭的艰难,当你说半句话用千言万语的疲累,当岁月把我们的情谊打磨成斑驳的石头,我们不惧怕也不张扬,触摸着光阴的纹路,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为你的气场加油而来,为你的生活减负而来。</p><p class="ql-block">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啊,月色常有,张怀民不常有。当我们追寻往事感受最纯粹的友情时,其实最感伤的不是丢失了张怀民,而是丢失了对生活有着无限热爱、对岁月有着无限深情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