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北之美邯郸广府古城,独一无二的古城、水城、太极城,广府古城景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记载于春秋,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古城周围环绕着5公里长的护城河,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不愧“北国小江南”之称。广府古城是杨氏、武氏太极拳发源地,是闻名遐迩的太极之乡。</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是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诞生了杨露禅和武禹襄两大门派创始人,因此也被命名为“太极拳之乡”,每年举办国际太极拳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10月22日上午,我们来到邯郸广府古城外乘电瓶车前往城外的第一景点弘济桥,碰巧途经第十五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的主会场,场地布置非常壮观,演员们都在紧张排练24月大会将在此隆重举行。</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东2.5千米的东桥村。明清时期,因其位于广府古城东,又名“府东桥”,所处的滏阳河段为南北流向,东西横跨滏阳河上,故为东西横跨桥,东桥村因在桥东而得名。当地人也称之为“东桥”、“老东桥”。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东西长48.9米,宽6.82米,全部由青石砌筑砌成。弘济桥外边券均有精美的浮雕,券顶两侧各雕有一巨大的吸水兽。两端四小券外侧雕有龙、缠枝花等。桥面现存栏板内侧雕有虎、鹿、麒麟、花饰及民间典故等图案。</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在结构设计上与安济桥(赵州桥)大致相同,在建筑规模上略小于安济桥(赵州桥),全部由青石砌筑砌成。</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是中国现存的大型古代石拱桥之一,在建筑结构及形制上与赵州安济桥基本相仿,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弘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府甘露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北魏时期。据多方考证,乃是中国女相观音——杨枝观音的出家地,也就是中国女相观音的第一个道场。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相传,甘露寺初建时名称为百草寺,当年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因不满父君暴政,曾在此削发为尼,法名妙善,隋炀帝知道后大怒,火烧百草寺。而南阳公主妙善则被当时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救出,护送到河北西部的苍岩山隐居修行。</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鐘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不二法門</p> <p class="ql-block">到唐代佛教鼎盛,百草寺重新修建,改名为甘露寺。到明代时重修,又改名为莲花庵,后又改成甘露寺。民国时期该寺毁于战乱。自八十年代党的宗教政策落实后,应佛教徒的共同心愿,宋福如先生决定斥资恢复修建甘露寺,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河北邯郸广府古城甘露寺,1400年来,几经战毁,但香火不绝,法音流布。恢复重建之甘露寺,气势恢宏,法相庄严。</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内,是明清时期广平府的行政中心。广平府署最早建于唐朝,但后毁于兵火,明洪武八年(1375年)进行了重建,成为明代广平府的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清朝以来,广平府署经历了多次修葺和扩建,其中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许之洲再次进行了修建。</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职官制度和行政文化的重要场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平府署不仅是行政中心,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官署文化和地方历史。主要建筑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展示了古代皇权社会的礼制思想和中庸之道。</span></p> <p class="ql-block">建筑格局为中轴对称。中轴线最南端建有仪门,进入仪门有庄严的“圣谕戒石坊”,戒石坊南面上书战国末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苟子提出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意为“公平公正方能明察秋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平府署占地面积广阔,拥有19个大小不一的院落和160多间房屋,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色古香的韵味。</span>府署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仪门、六科、正堂、二堂、三堂、东四堂、西四堂、福清阁等建筑,还有东西花园、东西客厅、戏台、浮青阁、马神庙等附属建筑。</p> <p class="ql-block">仪门内两侧按左文右武,文为上、武为下的传统依次排列府署的办事机构六科。东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吏科、户科、礼科。</p> <p class="ql-block">西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兵科、刑科、工科,与朝廷六部相对应。</p> <p class="ql-block">如今,广平府署内还设置了古代科举展、古代幕僚展、古代刑具展、明清知府事迹展等展厅,对于想了解古代司法、刑罚制度、当时社会风貌的人来说是一个知识丰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正堂便是全府的核心机构,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场所,也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升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正堂后面是二堂院落,二堂主要是知府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二堂又称“中和堂”。中和二字出自于《中庸》,“中者天下之大也;和者,天下之道也”。以和为贵,中和堂就是取中庸和谐集于一堂之意。</p> <p class="ql-block">二堂墙壁上所挂匾额无不显示出对当时官员的希冀和要求,只是在公明廉威的要求下,明清时的贪官污吏仍多如牛毛,徇私枉法也屡见不鲜。</p> <p class="ql-block">“云版”也称“点”,是一块悬挂的铁板,用榔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因其音调高可以传得很远。是衙门里使用的报时集众器具。官衙里公职人员的作息有严格规定:传头梆——内宅门打点七下,含意是“为君难为臣不易”。听到这一信号,寅恭门、仪门、大门上的衙役即敲一通梆子(或播鼓或放爆竹),三班六房衙役胥吏幕友准备到衙门当班。传二梆——内宅门打点五下,其含意是“臣事君以忠”,书吏们必须全部到位“点卯”(点名记录)。传三梆——内宅门机点三声,喻义“清慎勤”。寅恭门、仪门、大门依次传声。表示长官要出内衙宅门,各部门书吏、衙役都要肃立。</p> <p class="ql-block">二堂之后为三堂,由宅门相隔,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三堂又称燕思堂,知府平常休息喝茶、处理内务、会见宾客、接待上级官员及处理隐私案件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三堂正厅</p> <p class="ql-block">三堂大厅左右边分是客房、书房。</p> <p class="ql-block">东侧有东客厅、马神庙、大花厅、戏台、东湖、厨房等。</p> <p class="ql-block">三堂之后是东四堂和西四堂,有一条东西过道为。这里已属于标准的内宅区,是知府及家眷居住场所的生活区,外人是绝对不能进入的。</p> <p class="ql-block">东四堂名叫四堂,实际是知府大人和夫人子女生活的院落。从正房出来了,两边有两个屋子是子女房。</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五间正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其中东厢房是书房,西厢房是子女住房,整个院子布局规整,宽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房子两边上面全都是图案雕刻的精致图案。</p> <p class="ql-block">西侧有西客厅、幕僚室、莲池吏、自怡亭、账房等建筑,它们一起组成了这座府衙。</p> <p class="ql-block">三堂之后是东四堂和西四堂,为内宅,是知府亲属家眷居住的场所。中轴线最北端建筑是浮青阁(镇楼)。</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内宅区又分五个小院,从东到西分别为马厩院、厨房院、东四堂院、西四棠院、西跨院。其中与三堂处于一条中轴线的是东四堂院。</p> <p class="ql-block">自怡亭</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幕僚展厅”古代将所出徵,治无长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估治人员统称幕僚。师爷是针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称俗称。师爷虽是政府机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师爷由幕主私人聘请,兴幕主属雇傭关系。师爷有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于机要起草文稿、处理案卷等特殊身份。幕主尊师为幕友、幕宾、幕客等。府内衙役,以从幕为“师爷”。师爷之名起自明于清之民间至清代,上自督撫、下自州县都请师爷佐理政治事务。</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内还设有科举展、幕僚展、刑具展、永年名人展以及明清知府事迹展,体现了古代丰富的科举文化、法律文化和官宦文化。西花厅现为“广平府明清知府事迹展”。</p> <p class="ql-block">一座广平府,半部明清史。广平府署作为我国目前最完整的府署之一,是研究明清府署建筑文化、官场文化的活样本。</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又称永年城或广府古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遗存。广府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又称广府。</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墙”最早记载于春秋时期,隋唐时窦建德在此建都.原城为土筑,周长六里二百四十步,元代增扩为九里十三步,明嘉靖年间砌为砖城。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风光,适合拍照打卡,体验古城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有四座城门楼和四座角楼,这些建筑在历史上都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古城坐落在面积达4.6万亩的永年洼中央,围绕城墙四周是环绕5千米、宽10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之外是湿地,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淀内长年积水。</p> <p class="ql-block">古城四周环水,风光优美,被誉为“北国小江南”和“第二白洋淀”。</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以前的广府城四个城门皆有瓮城,解放以后南北两个瓮城被拆除了,所以现在的广府城南北城门没有瓮城。图为:东城阳和门入口为瓮城。</p> <p class="ql-block">古人给城门起的名字都是很讲究的,广府古城的四个城门也蕴含文化深意。东城门的“阳和”寓意“初春”的意思,进城后的第一条街叫“迎春街”。南门寓意着“夏”,西门寓意着“秋”,北门寓意着“冬”。从东西瓮城的外城门上的石额可以知道此东门叫“阳和门”,西门叫“保和门”。</p> <p class="ql-block">古城有二十四铺首、四瓮城、四角楼等。为我国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池。</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还因其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角楼与晨钟</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墙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例证,还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太极之乡和北方水城。</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城的美丽风光,体验太极文化,品尝当地特色小吃如老马羊汤、马连生驴肉和广府酥鱼等。此外,广府古城全年开放,游客可以随时前往参观。</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具有重要建筑史学价值和文物价值,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广平古城墙“小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