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华丨第二百七十章 三元方志存青史--重读方建国主编《三明市三元区志•评审稿》

邓友华

  <p class="ql-block">  国有史,邑有志,三元乃至三明并不例外;只是,土地永远都是土地,而土地上方的建置,却有可能如同云彩一般会飘来飘去;因此,三元甚而三明的县(区)志、市志,也就特别地具有20和21世纪特色的三明故事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查找邻县与本土的地方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6日剪了一天的文稿,忙到下半夜。次日再认真重过一遍,到17点多放上美篇。</p><p class="ql-block">  明溪李云生老师发来文档《杨时故里龙湖村胜迹共赏》。</p><p class="ql-block"> 11月28日晚上意外看到美篇被精选了,再看到春风如沐的留言:“如此用心的追溯过去还原历史,作者的执着和才华跃然纸上。三明因为一些可敬的人而更加的真实,多彩。[强][咖啡]”</p><p class="ql-block">  11月29日昌平来电话,说想明天还是去永安看看老县志上有没有岩前的记述。问我要不要去?我说那就去吧。挂了电话后,我想到,明溪和永安的县志要查看,三元这本区志更是要认真对待了,就再拿起《三元区志》评审稿校样来看。</p><p class="ql-block">  自从那天去明溪回来以后,为查火烧岩前的记述,我就在大肚子书橱上找出整套《三元区志》评审稿校样放在陪伴了我几十年自学长途的书桌上,不时翻阅着。这下再拿起送这套书稿给我时方建国老师写的便笺,端详着上面的文字:“友华:/《三元区志》修改稿一整套(包含目录、综述、大事记、人物和28卷部门志)给你一阅。你可挑选感兴趣的阅读,看有哪些问题,未定稿,明年还要修改,你尽可提出修改意见。/方建国/2016.12.3”。</p> 便笺上的时间勾起了往事。<br>  2016年11月底到12月初,是我离开实验小学约48周年同学师生在瑞云山宾馆聚会之后的日子, 我那时正忙着为小学母校百年校庆助阵,在美篇上发《百年母校千秋业》,在《三明侨报》上发《三明文脉的耀眼一环》的节点。<br>  2016年12月5日方建国老师留言:“友华:7日(周三)上午9时左右你到三元区政府辅楼2楼204办公室,我把《三元区志》打印本一套给你参阅。收到微信请回复。”<br>  我即回复:“好的。谢谢方老师。”<br>  他又交代:“不用进大楼,从右边门上楼即可。”<br>  我说:“我给《陈景润与三明》写的书评校样出来了。倒数第三段有提到您。我把校样图片发给您。”<br>   方老师回复:“很好!”<br>  这天是很高兴的一天,书评最后倒数第二段关于历代士子发愤图强的精神的阐述,把自己时常感动得眼含眼花。<br>  两天后的12月7日上午我去老三元区政府,在外面等了快半小时,再进去,方老师已在,他用中行的布袋装好了,抽点出来给我看看,说了情况。我拿了出来,在半路上就开始看方老师手写的信,然后在公共汽车上看目录和综述。<br>  方建国老师是公认的“三元文史一支笔”,他是这本区志的主编,“综述”肯定是出自他的手笔。只见他在开篇中这样概述三元:“三明市三元区位于三明市区西南部,地处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脉和中部戴云山脉之间的沙溪河谷梅列盆地之南,北纬 26°01′~26°25′,东经 117°19′~117°45′,东北与三明市梅列区相连,西南与永安市毗邻,西北与明溪县相接,东南与大田县接壤。东西宽约48千米,南北长35千米。1983 年,总面积811 平方千米。2000年勘界后,总面积 812.3 平方千米。夏商周时期属于扬州地、七闽地、楚国地,秦汉时期属闽中郡及扬州会稽郡东冶县。晋义熙年间,置沙村县,为沙县设县之始,此后1700 多年,三元区境均隶属沙县管辖。1939 年,从沙县划出南部,以三民镇为中心设三元特种区。1940年,在三元特种区基础上划永安、明溪部分区域置三元县。1950年1月,三元县解放。1956年7月,三元、明溪两县合并,设置三明县,为‘三明’地名之始。1958 年,三元县开始建设福建省重工业基地。1960年1月,成立三明 (省辖)市。1963年4月,省辖三明市改为三明行政公署,三明市降格为地辖市。1983年4月,撤销三明行政公署,成立省辖三明市,原三明市划为三元、梅列两个区。7 月 1 日,中共三元区委、三元区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三元区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4 个农村办事处(1987 年 8 月农村办事处改为乡、镇)。”[1]<br>   正是因为上述历史上的建置原因,三元在县(区)志这一层级上的历史记录几乎是空白的;不像邻县沙县、永安和明溪,都是有老县志的。也因为如此,便给立足于三元这块土地的有志于此的几代知识分子留下填补空白的文化使命。上世纪80年代初,已从永安赴任三明小市的袁启彤书记想编县志,曾让人调查本地士子中谁能编县志,其结果是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中有三人有此才能,但邓镐昂早在1946年英年早逝,邓新圆又于1948年去了台湾,只有我外公魏植杰还在三明本地。可惜他风烛残年,着手才月余时间就病逝了,县志之事就搁置了。岁月如流,三十多年后,历史选中了方建国老师任主编担纲《三元区志》,他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师生情深,他送我这一套评审稿校样让我如获至宝,珍藏在工作书房中,不时翻阅着,派着用场。<br>  如今,在我和昌平接下《岩前村志》这一文化项目的当口,我感觉我得做一轮《三元区志》的功课过去,一是看区志怎么写的,二是将有用的特别是岩前的资料取些下来。就是拍照再转换文字很麻烦,我想打电话向方建国老师要电子版。后面还想到这其实是方老师的心血之作,我应该给这部评审稿写一篇读书笔记。<br>  2024年11月30日一早我出去到天桥等,还不到八点昌平的小车就来了。他说跟水娇讲好时间。车到梅列桥头圆盘,靠广场边停下。没看到水娇。昌平下车打电话,看到了,估计是在靠工商银行那头。她坐后排。手上拿着一袋菇。我猜想今天要去永安找的人是调动水娇的私人关系。<br>  车往国道走。到贡川时往河对面的快速通道走。车到永安后从河对面过有水闸的西门桥,在日出东方停车场,有人等候。<br>  停好车后水娇带我们见邓书记。他讲这是永安师范的旧址,一番询问后知道是解放后从文庙迁到这的。我还特地照相。<br>   邓书记带我们去周主任家。在自建房一楼客厅围着原住民的四方木桌就座。我们说明来意,他去拿出明清两朝的各版县志,我和昌平一人一本在看和拍照。我看的是明朝版,昌平看的是清朝版。 后面再讲民国时期的大事记,民国时没编县志,就查改革开放后编的那本,还是没讲火烧岩前。 周主任拿原来写的一纸要给我们说的编志书的要点和笔记本上贴着的志书规范给我们看。我还是用手机拍照下来。 而我们要让他再帮忙查的三项也让昌平写在纸上。他还送我们一本新出的永安某镇的志。邓书记是50年的,老初中,是跟水娇一样的社队干部。他们是开会认识的。周主任是47年的,老高二,大队干部做了一二十年,后面调入政府部门,在方志办当副主任。两人都是永安本地人。周主任原籍是连城,来永安七八代人了。谈话间我说到永安原来就是老县城,文化底蕴比三明好。特别是抗战时期是临时省会,那么多省级机关、学校在永安,深刻地影响了永安的文化成色。我改革开放以后卖过二十几年书,知道周边各县的图书销量。永安比三明城关要更好。<br>  快11点时我们告辞。车往高速回来。<br><br>  《三元区志》电子版与编纂历程<br><br>  12月1日晚上在9232时将美篇转“读书笔记分享会”,很快上9832了。尽管没了精选,但还是想冲刺一下努力一把。<br>  我20点时打电话给方建国老师,问两个事情。一是以前你送我一套《三元区志》的评审稿校样,我现在接下《岩前村志》任务,要认真看这本区志,有些资料想复制下来,拍照和转换文字很麻烦,有没有电子版,可以从微信上发给我吗?他说有电子版,就是文字很多,可以发微信上,在电脑上点出来可以看的。二是我觉得这是你退休后受聘主编的志书,是你很重要的文化成果,不管书因什么原因现在出没出,我想给这书稿写篇读书笔记可以吗?他说可以呀。书已经经过审查通过了,三元区方志办提出的一两百个小的修改意见,快要出版了。我说这书稿因还没出没有前言后记和序跋,你能不能再给些此书的有关材料,加上去会更好看。我的《这块土地的灵魂》第1部写到你,尾巴这部再写到你这本区志,能首尾呼应。他说可以,他明天会把电子版和材料发给我。<br>  12月3日8点左右我在想要怎么看区志评审稿时,接到昌平的电话,说要不要一起去区方志办一下。我说那好呀。我赶出去,一会车就来了。上车后我说了向方老师要区志电子版,就是昨天没收到。我有想先给这书写篇读书笔记,我的书稿就是写“杨罗李朱”这样从古到今的师生故事的,这下就要写方老师和李云生老师。后面从区志再剪下岩前部分。岩前村志就是这个层级以下的,各方面都要涉及,地理地貌,物产资源、农业林业等等。我们从明溪回来第二天李老师有问我。按理是要跟他一起去龙湖才对的,是怕车子坐不下给别人添麻烦才没说。他发来一篇杨时与龙湖的文章。岩前的书得中性地说到翠云书院文化圈。我还问昌平沙县的老县志有几个版本?他说明朝一个版本,清朝两个版本,民国一个版本。<br>  到区政府6楼方志办时,昌平说了来意,想要些岩前的资料。他们说大部分都是基层和各部门提供的,更细的要找岩前要。我说起区志,他们选些页面现刷出来。我看到区划那节,在第二段沿革上看到校样上相同的文字,还提醒他们说,有个地方是错的,如“1958年岩前成立人民公社,属明溪县。”那时已经没有明溪县了,是后来才恢复的。昌平问的二十五都底下的各村等,一女生在区志电子版上找出表格,还刷出来。我问可以把电子版发给我们吧?讲可以,就是文件很大,后面发小点的出版社排版的版本,就是复制不下来,动不了,要出版社才能改动。我说我U盘没带来。昌平也没带。这电子版是发到昌平手机上的。<br>  我们从区方志办出来,再按昌平的意思去市方志办。记得是在四路靠河边的老行政中心。在远处停好车后,再走路去。昌平讲人不熟,叫个熟人带去。就先上四楼找人。原来也是岩前派出所的。讲起来才知道方志办搬到党史办一起去了,在物资大厦。结果就在那聊岩前往事。昌平还打电话给另一人,是年纪比昌平更大的57年出生的原所长,又聊了很多岩前往事。<br>  说话间我有抽空看手机上昌平转发给我的区志电子版。看到是有序的,云:“修志不易,首志更难。《三明市三元区志》上溯不限,下至2005年,以略古详今之手法,实事求是地记述三元人文、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起伏与变迁。这部志书共25卷120多万字,凝聚着编纂工作者不为人知的艰辛与汗水,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倍加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热心指导,是全区各级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协作的文化硕果。”[2]其中还有这样的文字:“三元,因‘小三线’建设而崛起”,就知道他们还像以前一样错误地将1964年中央才提出的“大三线”、“小三线”等同于1958年的省重工业基地建设了。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三元,因省重工业基地建设和‘小三线’建设而崛起”。 我即向昌平要那女生的微信名片,有些看到的差错想告诉她,好改正过来。<br>  11点多出来后昌平还有事,我是直接往四路上去,坐公共汽车回家。我在公共汽车上就接着看区志电子版了。这下看的是书末的“附录”和“限外辑要选”,选得都是什么篇目;再就是“撰稿人名单”,确定方建国老师就是该志书的主编。 然后看“编后记”,其中有我想要的编纂历程表述:<br>  三元区地方志编纂工作比较落后。2006年11月18日,三明市召开全市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对二轮修志工作进行部署安排,三元区随即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并借调一人到方志委专门负责方志编纂工作。此后,地方志编纂工作断断续续进行,虽然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但并未取得明显进展。<br>  2013年5 月,为切实加快修志进度,区长张文珍召开了全区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同时邀请了市方志委主任黄荣发到会指导,市方志委辅导科科长陈丽明做了辅导报告,全区参与修志单位 80 余人参加了业务培训。自此,三元区修志工作全面启动。鉴于三元区为首轮修志,人才和经验都不足,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方志委先后聘请了方建国、李升宝、凌汉荣3位老同志参与修志工作。三位老同志不辞辛劳,逐个深入承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有效推动了修志进度,截至2015 年底,大部分区直单位完成了初稿撰写任务。2016年,是赶进度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一方面,加紧对辖区其他单位的催稿进度,另一方面,对完成初稿的区直部门逐一审稿、点评、提出修稿意见,并按照时间节点布置了任务。截至2016 年底,《三明市三元区志》 基本形成。[3] <br>  看到此处,我明白了,我手上的稿本就是这一稿。卷数是二十八的。后面再讲述的就是我不甚明了的此后的编纂历程了:<br>  2017年1月,省方志委在宁德蕉城区召开城市区志培训研究会,根据省市的安排,借研究会专家云集之际,组织专家对 《三明市三元区志(征求意见稿)》 进行了专家评审。与会人员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畅所欲言,实事求是,既充分肯定志稿的成功之处,又对有关问题进行积极的研讨、探索,提出许多极其宝贵的意见。评稿会后,区方志委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择善而从,对志稿进一步修改完善。是年8月,省里在三明市沙县举办第二轮市 (县、区) 志编纂培训班,再次对 《三明市三元区志 (征求意见稿)》 进行评审, 认为其观点正确、符合要求。由此, 《三明市三元区志》 进入总纂阶段。2019年5月底,《三明市三元区志(送审稿)》 基本完成,送区委、区政府验收小组审查验收。<br>  2019年8月,区审验小组给区委、区政府出具审稿报告,对志稿的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随后区方志委进行修改,并报区委、区政府及区国家保密局审批后,于 2020 年 3 月送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审查验收。2020年6 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批准 《三明市三元区志》 出版。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结合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审查验收组、区验收小组的审稿意见,在承编单位修改的基础上,对志稿再作修改完善。2020年8 月,送方志出版社审编出版。[4]<br>  在公共汽车上的这番快速浏览,让我觉得有这些材料我的读书笔记就可以写了。<br><br>  初稿与近稿的差别<br><br>  我到家后就在电脑上浏览区志。<br>  方老师12:51发来区志文件,然后在13:16留言:“区志已发去,应该可打开。”<br>  我即回复:“已收到,可以打开,谢谢方老师。我今天上午和黄昌平一起去方志办,也拷了一个出版社排的版本”。然后将文件转发过去。<br>  方老师18:53留言:“这是邓友华到区方志办拷来的出版社排好版本,看来这本书应该可以出来了。”好像是要给凌汉荣老师的却发到我微信上了。<br>  12月4日一早看美篇已是1.2万了。<br>  我再看电子版《编后记》,其中有技术上进行编辑调整的记述:“对 《三元区志》 进行篇目框架调整,从29 卷整为25 卷,其中‘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合并,‘公安’‘司法’与‘军事’合并,‘检察’与‘审判’合并。使篇目更适合设区市的区志特点。四是注重‘一支笔’志稿总纂。区方志委坚持主编‘一支笔’从头到尾循序渐进,前后贯通修改,编辑人员予以协助。在组织调整篇目结构、核校增补史料的同时,着重处理交叉重复和规范章法行文。遵循详独略同、详动略静的原则,补当详之略,削当略之详,对志稿中部分重复的内容作了归并或删除,以及坚持横排竖写、述而不论的记述方法和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文风,按中国地方志工作指导小组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省方志委 《福建省第二轮市、县(市、区)志书编纂行文规范(试行)》, 对志稿的志体、行文诸方面进行规范。”[5]<br>  我还注意到,电子版除了评审稿原来就有的目录以外,在前面还多了个只注重体现卷的总目录,还有两个目录后面都有英文版目录。其《总目录》是这样的:“总述/大事记/卷一 政区/卷二 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卷三 人口与计划生育/卷四 土地管理/卷五 城乡建设/卷六 交通运输/卷七 水利 水电/卷八 农业 农村经济/卷九 林业/卷十 工业/卷十一 商业 进出口贸易/卷十二 经济综合管理/卷十三 财税 金融 保险/卷十四 中共三元区地方组织/卷十五 政权 政协/卷十六 社会团体/卷十七 法治 军事/卷十八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卷十九 民政/卷二十 精神文明建设/卷二十一 教育 科技/卷二十二 文化 体育 档案 旅游/卷二十三 卫生 医药/卷二十四 社会生活/卷二十五 人物/附录/限外辑要选/索引/《三元区志》撰稿人员名单/编后记”。[6]<br>   我还特地看了此书的“凡例”。我是自学背景,不喜欢规范,总喜欢另辟路径。但此番不是前两本,我还是得钻研并遵循现今的游戏规则。只见“凡例”如此标明:<br>  一、本志书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容尽可能地融思想性、 科学性、资料性于一体。<br>  二、本志书上限不限,下限至 2005 年。全面记述境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突出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断限前后的各类事物在概述、大事记和政区等个别篇章中概略随述,其余篇章不再追溯和延伸。<br>  三、本志书采用以志为主,述 (总述)、记 (大事记)、传 (传记)、图、表、录等体载采用章节体。根据科学分类的原则,横分门类,纵述史实。对事物记述力求客观、系统、翔实。以规范的语体文书写,除概述、篇章无题小序外,一般据事直书,述而不论。语言力求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部分事条使用纪事本末体。<br>  四、人物篇由传、表组成。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立传人物以三元籍或在三元区域内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为主,也适当收录反面人物予以鞭挞。人物表辑录历代进士、英烈、先进人物、三元籍任处级以上职务人员以及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br>  五、本志书采用公元纪年。民国前的历史纪年,先书朝代、年号、纪年, 后括注公元纪年。民国时期纪年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后括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br>  六、本志书各类数据,以统计部门向社会公布的数据为准;凡统计局没有公布的,则以主管部门数据为准。计量单位采用国家颁布的标准和规定。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事物记述,仍采取传统计量单位。<br>  七、本志人名,除引文及为反映某一历史事实需冠以职务外,一律直书姓名,不加称谓。地名以三元区地名办公室公布的地名为准,涉及古代地名,则括注当今地名。涉及外国的国名、地名、人名和机构、书刊等名称,以新华社公布的译名为准。<br>  八、本志书附录收录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区政协的重要文件选载以及历代诗文选载、专记、限外辑要等资料,以期更全面地反映三元区的全貌。<br>  九、本志书资料来自市、区档案馆和区属部门、街道、乡镇的档案资料, 以及三元文史资料、地方党史资料、报纸、杂志、图书等。凡口碑资料、个人回忆,均经核实后录入。所引资料不标明出处。[7]<br>   此番研读区志,看到这一稿《大事记》有写1919年火烧岩前,还有匪首的姓名刘田,跟我记忆中的一样。我拍照了发给昌平。   因我和方建国老师是源自陈景润实验小学的师生,所以这一轮研读特意关注陈景润方面的表述,发现存在着欠缺。如《大事记》(第11页)上民国“32 年(1943 年)/创办三元县初级中学(今三明一中前身)。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入三民中心小学 (今三元区实验小学)高年级读书。翌年升三元县初级中学学习。” <p class="ql-block">据陈景润学籍档案显示,三元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1945年2月,春季招生。这是我在《这块土地的灵魂――陈景润与三明》第1部第一章中旁征博引考证出来的史实。</p><p class="ql-block">  此番研读方建国老师主编的《三元区志》,勾起师生间文化传代的往事,八年前我在《三明文脉的耀眼一环》倒数第二段写的“那种‘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历代士子发愤图强的精神”又涌出来弥漫着心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综述》,方建国主编《三明市三元区志•评审稿》(2016),在2024年方志出版社排版的电子版上,标题改为《总述》。</p><p class="ql-block">[2]《序》,《三明市三元区志》,2024年方志出版社排版的电子版,第1页。</p><p class="ql-block">[3][4][5],《编后记》,出处同[2],第717-718页。</p><p class="ql-block">[6]《总目录》,出处同[2],第1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