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话寒山寺 (春花秋拾之十一)

江山匆客

  寒山寺是最典型的因诗而闻名千年梵宫,介绍它我不会如惯常游记那样叙说寺院的兴废沿革、建筑格局、镇寺宝物和典故传说,而是选取千余年来历代若干吟咏寒山寺的诗歌,以诗话的方式,来欣赏代代诗人们是如何借这座古刹来抒情遣怀的。<br>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使其千古扬名的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唐诗三百名篇之一杰作,大家早已倒背如流,我就不录原文了。同时代的“编辑”高仲武评张继的诗是“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诚斯其言,《枫桥夜泊》就是如此。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叙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景色(江枫、渔火)和不眠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树、水,寺和钟,经过诗人艺术的重构,绘就了一幅幽静神秘蕴情隽永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就了流传古今名胜、名作。<br>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同是唐代的诗人韦应物,他的《寄恒璨》也提到了寒山寺,曰:<font color="#ed2308">“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 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font>不过他不是自己身临寒山寺,而是想见身处姑苏深昧禅机(心绝去来缘)生性豁达(迹顺人间事)的朋友恒璨,因“独寻秋草径”误了归期而“夜宿寒山寺”。作者乘公事闲暇,以诗为信寄朋友,请教他关于佛经(楞伽)的疑难。诗中透露出自己对夜宿寒山寺的向往之情,侧写了寒山寺的影响之深重。风格一如既往地恬淡高远。   我们再看一首唐诗,刘言史的七绝《送僧归山》:<font color="#ed2308">“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font>这是少有的写冬夜寒山寺的篇章。作者与李贺同时,与李贺一样歌诗风格独特,美丽恢赡。前两句说密友之间的深情不用拘于送别的形式(如同楚俗翻花自迎送),而是目送僧友“夜行独自寒山寺”,耳听朋友踏雪归寺发出的金属般的脚步声(雪径泠泠金锡声)。作者虽未描写雪夜的色彩,但是足踏雪地的金锡之声,向我们昭示出厚厚的积雪那洁白的银色、还有万籁俱寂的宁静,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清寂安谧之美、好友之间的无语的款款深情,岂是几记钟声所能表达的?   寒山寺到了宋代屡有废建,南宋诗人俞桂作《枫桥寺》时,应该正当寒山寺香火并不兴盛之时。诗中写道:“<font color="#ed2308">湖水相连月照天,雁声嘹呖搅人眠。昔年曾到枫桥宿,石岸傍边系小船。</font>”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寒山寺的钟声和建筑,反而特写湖月照天、雁瞭搅眠,回首“昔年曾到枫桥宿”,却只说“石岸傍边系小船”,诗题名为《枫桥寺》,偏偏寺院不着一字。为什么、除了寺院现状不堪叙说,大概别无结论。论者评俞桂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文字清畅,富有诗情画意。常以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此诗亦然。   到了元代张仲深眼中的寒山寺就更不堪了,破败到了荒废的地步。请看他的描述,《寒山寺》<font color="#ed2308">“姑苏九月荒城路,一水回环客艇多。万里西风吹落日,五更渔火乱沧波。”</font>繁华似锦的苏州,应当是金秋辉煌的九月竟然是“姑苏九月荒城路”,傍晚是“万里西风吹落日”的苍凉落寞,拂晓是“五更渔火乱沧波”的动荡杂乱。显然一派乱世末日的景象,寒山寺在覆巢之下安能独存!作者这时也保持不了多少一贯的冲淡风格,怨怼之情不免迸出。   时至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征明为重修的寒山寺,写了《枫桥夜泊》诗,刻石为碑。他还写了《题&lt;姑苏十景册&gt;》的组诗,其中《枫桥》一首曰:<font color="#ed2308">“金阊西来带寒渚,策策丹枫堕烟雨。渔火青荧泊棹时,客星寂寞闻钟处。水明人静江城孤,依然落月啼霜乌。荒凉古寺烟迷芜,张继诗篇今有无。”</font>简写了从阊门到枫桥的上塘河沿途风光,着重描述枫桥入夜后的景色,感叹寒山寺重修前的荒凉寂寞。他何曾料到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他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到清代他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几个字。   明代正统年间知府况钟又了寒山寺修复,到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寒山寺在诗人笔下还常见不错的状况。有清一代许多诗人都写过寒山寺,比较起来,别开新面的要数元和(今江苏苏州)布衣、画家诗人陆鼎的七律《寒山寺》:<font color="#ed2308">“寺楼直与众山邻,鱼米东南此要津。独惜牙郎趋利市,不闻渔火感诗人。绝无逆旅知归客,安问寒岩旧应真。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font>作者突破历代诗人吟咏的窠臼,强调寒山寺所在的枫桥是“鱼米东南此要津”的商业地位,进而感叹“牙郎趋利市”却“不闻渔火感诗人”的现实,人与人之间难得相知,追求不知真伪,虽同闻钟声却空有同梦不能同尘。这种撕裂何其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到咸丰十年(1860年),寒山寺在太平军战火中全毁,殿堂和楼阁荡然无存。至光绪二十二年至宣统三年才重建,寒山寺现存殿宇多为清代建筑。 <p class="ql-block">  最后以现代人胡绳的《苏州杂咏(六首)》其中的《1993年5月2至6日寒山寺》结尾,看看当今人对这座著名古刹有怎样的诗情感悟。诗曰:<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记曾幽梦到枫桥,夜半钟声卷怒潮。今日寒山寺门立,淡烟修竹雨萧萧。”</span>历史皆为曾经的“幽梦”,“夜半钟声”不再是悠然的轻感伤,而是"卷怒潮"的触媒!但仅只心潮而已,直面的依然是“淡烟修竹雨萧萧”,仍是走不出历史重围的境况。</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代代皆咏寒山寺,人人心境各不同。</p>   另外,说说“夜半钟声”是否存在的争议。争议是从宋代欧阳修提出“三更不是撞钟时”开始的。寺院一般都是晨钟暮鼓,用来报时。其实除此之外,古代苏州寺院就有半夜撞钟报时的习俗,名为定夜钟。张继听到就是定夜钟。每天晚上23时40分开始敲钟,均匀敲击108下,恰到00:00点,合午夜子时四刻。据《南史》记载,大概在南北朝时期,苏州的寺院就开始撞定夜钟了。到过苏州的许多诗人,如白居易、王建、许浑等,都曾写过歌吟定夜钟的诗句。现代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还会举行跨年敲钟仪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谢 谢 浏 览</font></b></h1>